理论教育 2020年金融前景预测

2020年金融前景预测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20年,宁波市金融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准确把握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相互关系,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效整合多方资源,着力加大有效信贷投入,继续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以服务“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推动宁波市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三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和东西部扶贫协作。

2020年金融前景预测

2020年,宁波金融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准确把握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相互关系,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效整合多方资源,着力加大有效信贷投入,继续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以服务“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推动宁波市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

(一)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一是强化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各金融机构强化责任意识,持续精准发力,对上积极争取额度资源,对外加大项目储备和挖掘力度,对内优化流程、统筹资源,把贷款总量增长这篇文章作好,保障宁波市重点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二是创新驱动,探索新型融资模式,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发挥开发性、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各自作用,鼓励政府、银行、企业等多方共同探索投融资创新模式。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创新信用模式和扩大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大力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分散转移机制。三是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审慎发展。政府联合监管机构加强对金融机构支持房地产企业的监督和指导,各金融机构严控房地产信贷管理,认真执行差异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住房贷款利率“锚”从基准利率向LPR平稳过渡调整,保持房地产信贷的平稳增长。

(二)优化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

一是深化配套制度,突出制造业贷款投放重点。各金融机构加快与宁波市制造业“246”万千亿产业集群发展的对接,经常性“进厂”“入园”“驻点”,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项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融资解决方案,高效率提供金融服务。分层次、有重点地支持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细分领域和“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培育发展,促进制造业领域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二是创新金融产品,突出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坚持目标导向,重点聚焦单户授信3000万元及以下民营企业贷款和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充分用好开发性和政策性银行的民营企业流动性支持专项贷款,促进贷款投放和户数“双增长”,并有效降低民营、小微融资成本。大力发展与小微产业园、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供应链核心企业合作的“1+N”全流程融资模式,推广、复制更多应用场景。(www.daowen.com)

(三)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切实增强重点领域资金保障

一是聚焦宁波“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宁波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等国家战略任务,以及围绕宁波建设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军民融合产业集聚、特色小镇、美丽宁波等重点热点领域,通过政、银、企合作推动规划先行和共建项目库,采用投资、贷款、租赁、证券保险等综合金融服务方式,支持宁波市一批重大重点项目建设。二是积极支持优质企业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把握形势变化,加大相关主体发债需求排摸,做好项目储备和跟踪服务,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承销发行力度,尤其要将民营企业发债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前景、有潜力的民营企业发债。三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和东西部扶贫协作。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涉外型小微企业以及金融机构要紧跟形势变化和市场需求波动,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做好宁波对口吉林省延边州和贵州省黔西南州扶贫协作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为宁波对口扶贫协作提供资金保障。

(四)加强全局风险化解防范,将防风险与促发展有机结合

一是持续重视信用风险防控。各金融机构要继续多措并举,加快不良贷款处置。同时,严格执行贷款“三查”、严控高杠杆企业融资、加强重点领域风险排查,防止不良贷款新增,确保年底不良率控制在低位。二是做好大型企业风险防范化解。各金融机构要继续加强大型企业风险防范,落实企业联合授信管理制度要求,加强对多头授信、多头融资企业的监测预警,积极配合做好已出险大型企业风险处置工作,加大债转股、破产重整等工作力度。三是中小法人机构要加强稳健经营,持续加强流动性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防范流动性风险。对于个别高风险机构要抓紧落实风险处置方案,争取尽早完成增资扩股。对于部分开展联合贷款创新业务的法人机构,要审慎开展业务,加大信用风险、合规风险管理,确保风险控股能力与业务发展相匹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