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工业经济发展2020年对策举措

宁波工业经济发展2020年对策举措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20年,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六争攻坚、三年攀高”战略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部署,聚焦推动产业集群和数字经济发展、构建优化产业创新、企业服务和要素配置,全面推动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强对世界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对产业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项目的招引。

宁波工业经济发展2020年对策举措

2020年,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六争攻坚、三年攀高”战略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部署,聚焦推动产业集群和数字经济发展、构建优化产业创新、企业服务和要素配置,全面推动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全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一是重点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推动宁波石化经开区、大榭开发区建设,推进镇海炼化一体化、大榭石化产品升级改扩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两院一中心”石化集群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发展汽车产业集群,全力推动前湾新区、北仑区(含梅山)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吉利PMA纯电动汽车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整车制造与关键核心零部件企业协同发展。

二是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动能。强化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加快推动中芯宁波项目建设,争取杨久光电、拓荆科技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深化“一园三基地”、江北膜幻动力小镇、余姚智能光电小镇等建设。积极争创中国特色软件名城,加快建设宁波软件园,推进高新区核心区、鄞州区联动区、海曙区特色区协同发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前沿产业,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培育工程,探索“5G+AI+安全”产业培育机制,加快应用场景建设,积极发展5G、区块链等前沿产业。

三是加快建设战略新兴产业集群。以稀土永磁材料、高端金属材料等为发展重点,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区域中心,推动膜产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和关键基础件产业集群,推进智畅工业机器人及制造系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整机部件协同制造。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康达洲际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和孵化,推进康龙化成等重大项目建设。培育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空压机、热泵等重点产品产业链和服务链。

四是提升建设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培育时尚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促进纺织面料、化学纤维、针织等纺织服装产业链升级,推广海曙区服装制造业省级试点工作做法。培育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推进慈溪小家电智造小镇、小家电智造创新中心等平台载体建设,加快方太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智能家电应用新场景。培育文体用品产业集群,全力提升文体产品品种、品质、品牌,加快推进宁海文体用品制造业省级试点建设。

(二)全力推动稳增长促投资

一是推进工业运行稳增长。加强工业运行监测,推进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平台调试应用和功能优化,做深做细“事前监测—事中调度—事后分析”的月度机制,建立大中小企业各阶段监测分析。完善工业运行监测指标体系,探索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的订单、原材料价格、用工等情况的监测。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困难企业情况排摸,建立常态化跟踪监测制度。

二是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围绕“246”产业集群培育、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继续谋划一批符合国家战略,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强的重大项目,谋划一批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上下游配套企业协作实施的完善产业链项目,谋划一批有利于我市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的高新技术项目,努力实现由单个项目谋划向项目群、产业群谋划的转变。推动各区县(市)、前湾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等大平台聚焦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加强对世界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对产业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项目的招引。

三是实施“增资扩产”专项行动计划。强力推进重点企业目前在建的“增资扩产”项目、有意向对外投资的重点企业项目、在外已设立生产基地的企业和在外甬商有意愿返乡投资的项目、总部型企业实力提升项目等四类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对接在外投资企业、已在外投资企业和总部型企业等三类企业,推动形成较为完善的支持企业在本地“增资”的良好投资环境、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

(三)全力推动关键技术攻关

一是加快新型创新载体建设。推动石墨烯、磁性材料、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等重点行业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区域中心建设,筹建智能网联汽车以及超级电容储能、密封材料等领域的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区域中心、国家级汽车检测中心等公共平台建设。争取国家级科技转化平台(智能制造领域)在宁波落地。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力争创建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www.daowen.com)

二是强化“四基”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持续推进伺服电机减速器等6条“四基”产业链,启动培育智能信息终端、电动汽车、高性能合成橡胶、高端合成树脂等4条产业链。引导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协同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基础产品、工艺技术研发和应用,组织实施一批“四基”技术产业化专项和“四基”产品应用专项。

三是加快新产品推广应用。发布2020年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保险示范目录,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实施力度,推动智能装备重点优势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开展配套应用。加强国有采购对接,建立完善国有投资项目定制化开发机制。

四是培育优势领军企业。做优做强千亿级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创新型小微企业梯队,着力培育总部型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鼓励大企业从“制造商”向“平台商”转型。全年力争5家企业(产品)列入国家级单项冠军,新增“小升规”工业企业400家。

(四)全力推动发展生态优化

一是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全覆盖。推进评价对象全面化,将评价对象从工业领域向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延伸,从企业评价向制造业重点行业以及工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小微企业园区等产业园区和特色小镇拓展。推进评价体制的科学化,引入销售收入、用电等指标,探索定性加定量评价、行业评价等评价方法,规范、改进和完善加减分等评价规则。全面整治提升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的低效企业。

二是完善企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加快区县(市)子平台实体化建设步伐,同时加快推进百个窗口平台建设,并广泛聚集各类社会服务资源,实现企业服务“一点提问、全网联动,件件着落、全程可溯”的目标。进一步加大降本减负工作力度,会同市税务局启动“减税降费‘应享尽享’攻坚行动”。

三是推动工业园区整合提升。启动编制新一轮重点工业集聚区规划,完善以工业集聚区为支撑的“246”产业集群空间布局体系。加快建设小微企业园,编制未来发展规划、绩效评价及星级认定管理办法、工业地产厂房预售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强化园区服务指导,规范园区运营管理,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园区数字化建设。

四是积极推动先行先试。拓展保险支持新产品研发推广范围,研究制定软件、生物医药、智慧应用等领域的新保险产品,鼓励更多领域新产品推广应用。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出台并实施动力蓄电池回收网络、溯源信息管理系统提升优化等方案以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推动组建宁波市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联盟。

(作者单位:宁波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

宁波市工业和智能经济研究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