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2019年全市工业发展情况深度剖析

2019年全市工业发展情况深度剖析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走势图2全市工业用电月度走势三是企业效益有所下降。营业收入利润率7.5%,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百元营业收入成本83元,分别较全国、全省低1.3元、0.6元。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围绕“246”产业集群领域,已初步谋划21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400亿元。2019年,17大传统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970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高于规上0.6个百分点。

2019年全市工业发展情况深度剖析

(一)工业经济总体平稳

一是工业生产总体平稳,但增速有所下滑。1—11月,全市共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609.6亿元[1],同比增长6.1%;低于全省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见图1)。1—11月,全市共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6026.7亿元,同比增长3.3%;销售产值15623.5亿元,同比增长2.5%。

二是工业用电平稳。1—11月,全市工业用电量为53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全省1.5%,列全省第7名)(见图2)。全市制造业用电量为49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

图1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走势

图2 全市工业用电月度走势

三是企业效益有所下降。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694.6亿元,同比下降4.9%。其中,利润总额1064.9亿元,同比下降0.3%,增速较1—9月收窄2.8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7.5%,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百元营业收入成本83元,分别较全国、全省低1.3元、0.6元。

四是工业出口持续回落。1—11月,全市出口交货值为2987.1亿元,同比增长4%;从月度增速看,延续了5月以来的逐月回落趋势,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受贸易摩擦持续影响,出现了负增长(9月-1.7%,11月-2.8%)(见图3)。不同行业出口差异较大,增长较好的行业主要是造纸、石油加工、有色、仪器仪表电气机械等,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且保持了年初以来的稳定趋势;出口下行压力较大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纺织业等三个行业。

图3 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月度走势

(二)工业投资滞留低位,但降幅有所收窄

一是总体呈现平稳回升。1—11月,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719.2亿元,同比增长8.3%(同期全省10.1%),增速比1—10月份提高4.4个百分点,增速创年内新高。累计完成技改投资460.3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比1—10月份高3.5个百分点,并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第6。主要由于大榭华泰盛富70万吨/年轻烃利用项目、高新区均胜集团汽车电子智能制造项目、镇海炼化120万吨大乙烯工程项目、江北金田集团增资扩产系列项目、宁海双林集团变速器系列项目、象山日星铸业大型海上风电关键部件等一批重点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大榭开发区、高新区、镇海区、江北区、宁海县、象山县等地区投资增速较快。

二是重点领域投资加快。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围绕“246”产业集群领域,已初步谋划21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400亿元。推进沪甬产业合作,聪链高端芯片项目、石墨烯应用项目、复旦科技园浙江(创新)中心等一批项目成功签约,推动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院士工作站落户宁波。推动重大产业链招商项目谋划洽谈,牵头参与洽谈并推进北京一县一品公司、中广核等22个项目,其中已签约落地5个。开展企业“增资扩产”专项行动,建立动态调查排摸机制和“增资扩产”项目库,1280个“增资扩产”项目2019年累计完成投资433.6亿元。

(三)产业结构持续调整,“246”产业引领增长(www.daowen.com)

一是聚焦培育“246”产业集群。积极培育绿色石化、汽车2个世界级的万亿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与新兴服务4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关键基础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文体用品、节能环保6个国内领先的千亿级产业集群,“246”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全市“246”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已剔重)2866.3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高于规上1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绿色石化、高端装备、智能家电集群分别增长16.3%、9.1%、9.5%、9.7%。

二是数字经济加快发展。积极推进集成电路“一园三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宁波软件园核心区建设,争创中国特色型软件名城,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1—9月,集成电路及其相关产业产值123.5亿元,同比增长14.3%;1—9月实现软件业务收入598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增速高于规上工业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019.1亿元,同比增长8.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598亿元,同比增长7.1%。

三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效果显现。以“点、线、面”形式深入推进智能化改造,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积极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设计+”等与制造业的融合应用,深入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19年,17大传统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970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高于规上0.6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6.9万元/人·年,同比提高10.4%。

(四)强化创新驱动,发展质量加速提升

一是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创新载体建设。2018年以来,新引进共建北航、上海交大、大连理工等高能级研究院12家(累计共建60家),建成石墨烯创新中心、智能成型技术创新中心、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等3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推动企业技术中心能力提升,目前全市累计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省级103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家、省级7家。

二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做精做强行业单项冠军企业,鼓励企业聚焦主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1个(累计39个);开展“四基”重点领域产业链培育行动,围绕伺服电机等10个领域,鼓励产业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协同创新,培育产业应用配套链和技术创新链;近两年来,我市在新材料、“四基”、高端装备等领域,累计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包括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项。1—11月,新产品产值5401.9亿元,同比增长10%。

(五)强化改革突破,发展生态加速完善

一是深化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在全省首创取数规范化、对象全面化、流程标准化、操作信息化、运用精准化、任务清单化的工作机制。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分A、B、C、D四档,实施差别化政策,引导各类资源向优质企业倾斜,倒逼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的低效企业通过改造提升实现提质增效或通过依法关停腾出土地空间。2019年,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同比增长15.7%、11.5%。

二是深化产融合作。与中信银行(总行)等8家银行建立常态化政银对接机制,加大对制造业的贷款支持力度。11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3883亿元,比年初新增91亿元,同比增长7.5%。制造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例为24.4%。

三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精准排摸“246”产业集群新增用地需求,加强工业用地供给,1—9月,全市新增工业用地(工矿仓储)14025亩,占全部供地的比重为31.7%。加快推广实施土地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长期租赁等新型土地供给方式,降低企业初始用地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