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生态文明建设的趋势和对策措施

宁波生态文明建设的趋势和对策措施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波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但环境污染防治压力增加、生态保护效果有待提高、环境管理制度需要完善、垃圾分类难题急待破解、农业农村依然存在短板,依然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依然有一些方面需要重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目前,建筑垃圾管理相关法规制度《宁波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已经列入市人大立法项目库,围绕《条例》的相关配套细化制度也在研究制订中。

宁波生态文明建设的趋势和对策措施

宁波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但环境污染防治压力增加、生态保护效果有待提高、环境管理制度需要完善、垃圾分类难题急待破解、农业农村依然存在短板,依然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依然有一些方面需要重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污染防治突出一个“早”字,把源头治理和末端治理相结合

2018年4月2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细化了打赢决胜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思路和举措。并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七场标志性的重大战役,即:蓝天保卫战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到2020年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具体到宁波,治水治气任务依然艰巨。2019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发挥“法律巡视”的监督利剑作用,聚焦水污染防治,启动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在治水方面,宁波还存在着大量问题。第一,部分水体的水质状况不太理想,富营养化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内河的个别点位水质不容乐观。一些河道水质不稳定,出现反弹,部分水体发黑发臭,还存在劣Ⅴ类水。第二,一些城乡接合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污水直排、垃圾直接入河的现象,部分污染严重的河道河面上肉眼可见油污等污染物。第三,有些地方对“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思想重视不够,老小区内的排水设施监管存在盲区,资金保障不到位,标准执行不严格,或者自行降低技术标准,存在只是局部截污纳管的现象。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存在管网破损和漏接、混接、错接、断头等现象。第四,不少小区存在雨污不分、养护不到位等现象。按照省市法规,小区相关设备设施验收合格之后移交物业公司,政府部门只管城市公共管网。移交物业公司后监管部门不明确,不能很好地起监督作用。前几年全市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有小部分存在着荒废闲置的现象,需要补齐短板。

防治水污染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未来要首先抓规划这个“龙头”,按照“一法一条例”要求和宁波实际情况,对水资源保护利用和污水治理进行专项规划,编制规划后推进实施,使水质不仅达到国家标准还要确保不反弹。此外要抓节水减少水污染总量,抓调水改善河道水环境,抓清水使河道保持清洁,抓建设扩建新建污水处理厂,抓执法对水污染违法事件进行查处,创建无违建河道。

(二)垃圾分类突出一个“细”字,使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结合

垃圾资源化,是将废弃的垃圾分类后,作为循环再利用原料,使其成为再生资源。垃圾基本构成大体上分为有机物、无机物、塑料类、金属类、不可回收物几大类。宁波生活垃圾分类情况依然喜忧参半,源头分类难、参与率低成垃圾分类急需破解的短板。宁波应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自2019年2月15日宁波市厨余垃圾处理厂一期项目开始进入试运行期以来,厨余垃圾日处理能力稳步提升,处置厨余垃圾产生的沼气,经生产提纯后转化为天然气,正式并入宁波兴光燃气公司的城市管网,供应给居民家庭和工业企业使用。厨余厂项目顺利实现天然气并网,实现分类后厨余垃圾资源的循环利用,标志着宁波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为宁波市垃圾分类产生的厨余垃圾末端处理提供了解决方案,有效地减少甲烷年排放,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实现了宁波生活废弃物分类回收、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也确保了生活垃圾“源头居民分类、中间分类清运、末端分类处置”的大框架能够顺利落实。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急需破局。如各种装潢类的建筑垃圾通过分类去杂、粉碎、过筛、给料输送等工艺流程,可制作成护坡砖、草坪砖、免烧砖等建材成品。宁波市建筑废弃物处置和利用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存在消纳能力不足、资源化利用率低、区域限制大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在于现行法规政策不完善、组织体制不顺畅、监管执法难以做到协调一致。目前,建筑垃圾管理相关法规制度《宁波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已经列入市人大立法项目库,围绕《条例》的相关配套细化制度也在研究制订中。以后要结合《宁波2049城市发展战略》,强化包括建筑垃圾在内的废弃物治理,形成完整稳固的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产业,建立起规模适中、可持续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集群,建立治废产业发展规划,巩固和拓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范围;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开放、国企兜底的治理体制,鼓励民间企业参与,规划建设精细化、信息化的全市废弃物监督管理体系。(www.daowen.com)

(三)环境管理突出一个“精”字,把转型发展和提升工业经济“亩产量”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宁波狠抓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使生态环境管理也随之转变方式。宁波一方面推进以“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办法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使其成为宁波激发工业经济活力的有效途径,全面升级工业“亩产论英雄”机制,从广度和精准度上全面发力,通过综合评价全覆盖、要素配置市场化、低效企业强淘汰等组合拳,培育更多工业“高产田”。大力实施创新引领“亩产效益”、低效用地“亩产倍增”、扶优做强“亩产英雄”等行动,力促“亩产效益”全面提档升级。另一方面宁波不断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加快培育电子信息软件和新兴服务产业集群,积极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等各领域的融合应用,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数字产业的发展能增加GDP却不会增加环境污染的风险,做到经济与环境共赢。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还可被运用于环境保护之中,如为进一步加强姚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在姚江流域10个主要支流上安装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姚江流域主要支流水体监测自动化,尽早发现水质的异常变化,为下游水质污染迅速做出预警预报,及时追踪污染源,从而实现姚江流域“联防联治”。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充分利用无人机、管道机器人、污染源自动监控等科技监管手段,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实施精准打击。建立污染源自动监控点位,实施24小时全时监控等。今后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减少传统产业的环保压力。

(四)乡村振兴突出一个“美”字,推进农业农村发展与文化旅游相融合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4月发布《关于加快民宿经济发展推进农旅文深度融合的意见》(甬政办发〔2018〕44号),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也是振兴乡村的新抓手。民宿经济是以民宿为载体,以乡村旅游为纽带,带动观光农业、文化创意、娱乐运动健康理疗、养生养老、租赁合作、信息服务以及农特产品加工营销、商贸餐饮等产业发展的新型产业链经济。加快民宿经济发展,推进农旅文深度融合,对于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宁波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于引导市场、资本、人才、技术向农村集聚,推动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强村富民和农村繁荣振兴;对于促进宁波建设长三角一流、国内著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宁波农旅融合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建成民宿经济集聚区30个、产业融合示范区30个、美丽田园景观区30个、民宿典范项目60个,建成3A级景区村庄100个以上,民宿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实现3年翻一番,达到100亿元。基本建成民宿经济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民宿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贡献突出,成为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经济支柱。为此,全市上下特别是涉农部门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发展民宿经济为基础,以培育“民宿+”新型产业体系为主攻方向,以民宿集聚区、产业融合示范区、美丽田园景观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农旅文深度融合,着力推动民宿经济集聚化、品牌化、智慧化、规范化发展,着力构建民宿经济发展的人才、技术、要素保障体系,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体系完整、特色明显、功能完善、绿色高效的现代民宿经济新格局,为加快“名城名都”建设和推进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劲的新动能。

(作者单位:中共宁波市委党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