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构改革整合力量
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在2018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在发表讲话时再次提到“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按照这个思路,2019年1月初,全国包括宁波的机构改革方案中对涉及环境保护的机构有较大的调整。宁波将原来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市林业局的职责,以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织编制并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市水利局的水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海洋管理职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市环境保护局、市水利局等部门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质公园管理等职责整合,组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宁波将市环境保护局的职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市国土资源局的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职责,市水利局的编制水功能区划排污口设置管理和流域水环境保护职责,市农业局的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职责,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海洋环境保护等职责整合,组建市生态环境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宁波将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市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的职责,市农业局的职责,以及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渔业管理职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农业投资项目、市财政局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市国土资源局的农田整治项目、市水利局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市林业局的林特产业等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市农业农村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经过一年的磨合和运行,新组建的机构职责得到了优化,在生态系统管理保护修复中能从全局视角出发,根据相关要素功能联系及空间影响范围,寻求系统性解决方案,使森林、水、矿藏、生物等多种自然资源互为依托、互为基础。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最大限度地打破了条块分割,破除了制度瓶颈,建立了区域、部门之间联防联控和协同共建机制,使管理效率得到了提高。
(二)源头治理抓住关键
源头治水:2016年8月,宁波在全省率先提出全面创建“污水零直排区”目标,也就是全域实现“污水全收集、管网全覆盖、雨污全分流、排水全许可、村庄全治理;沿河排口晴天无排水,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的目标。全市170个乡镇(街道)、功能园区单元分四个批次创建。2019年,宁波在巩固提升已建“污水零直排区”的基础上,以中心城区、姚江流域、象山港沿岸区域为重点,完成20个乡镇(街道)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年底前杭州湾新区、国家高新区、机场与物流园区全域基本建成“污水零直排区”。为此,宁波制定出台调查技术指南、差别化排污收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一系列配套政策,高水平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将老小区、城乡接合部、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沿街店铺集聚区确定为重点区块,开展专项整治。
源头治气:除了工业废气治理外,宁波重视生活废气治理。至2018年底,宁波市汽车保有量达254.8万辆,全年污染物总排放量约14.1万吨。而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分别占汽车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总量的87.6%和99%以上。2019年8月11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宁波市正式印发《宁波市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加强对排放检验机构和维修单位的管理,加快老旧车辆淘汰和治理,重点淘汰国三及以下老旧营运柴油货车。加强对新生产车辆的环保达标监管和在用车的监督执法,加强对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的综合监督管理,推进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原油和成品油码头油气回收。到2020年,宁波市柴油和车用尿素抽检合格率将超过98%,违法生产销售假劣油品现象基本消除;在用柴油车监督抽测排放合格率将超过95%,排气管口冒黑烟现象基本消除。
餐饮业油烟污染是大气污染的一个原因,也是长期困扰居民生活的难题。为了形成管理长效机制,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成立了市中心城区餐饮油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宁波市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执法协作配合制度》,明确了责任分工: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牵头开展“禁设区”的界定和划定工作,依法查处餐饮服务项目未经环评备案或备案弄虚作假、内容失实的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查处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或从事未经许可食品经营项目的餐饮经营者,严守工商营业执照申领的准入关口;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则负责查处不使用清洁能源、未安装或不正常使用油烟净化设施、超标排放油烟等违法行为,视情况责令限期整改或予以行政处罚。一方面,各部门进一步落实失信信息互通、许可决定、备案信息及执法文书抄告工作,对失信餐饮单位实行“黑名单”管理,强化“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工作。另一方面,落实规划控制、经营把关、环评监管、互相协作,开展综合治理。截至2019年11月2日,市六区已经排摸餐饮企业12634家,排查出需要整改的餐饮店994家,已经整改完成818家,其中转型不产生油烟餐饮企业376家,关闭(含自行关闭)168家,整改进度为82%,共立案43起,罚款金额21.82万元。[9]
(三)服务企业尽心尽力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广泛传播,各地政府纷纷推出对污染“零容忍”的铁腕治污政策,但有些地方也存在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刀切”、过于简单粗暴而伤及无辜的现象。宁波生态环保部门把管好生态环境与保护经济发展结合,2019年10月31日,市生态环境局举办首期“企业环保咨询日”活动。这是生态环境部门建立并实行的一项服务企业新制度,目的是倾听企业诉求,通过面对面交流,为企业“把脉会诊”,帮助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环保问题,通过监管与服务并举、并重,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如位于北仑区小港街道、主要从事纱线染整和坯布染整的宁波兆龙纺织品有限公司,由于企业所在地城区改造,整个厂区面临拆迁,企业如果直接关了,一来自身经济损失比较大,二来很大一部分员工将失去工作,企业负责人希望能把兆龙公司的产能搬迁到他在小港街道的另一家印染企业去。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尹文德在征询了相关处室的意见后表示,企业在不增产不增污并力争减污、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的前提下,搬迁计划是可行的,符合环评审批的要求。在咨询活动现场,宁波大千纺织品有限公司、中海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宁波德泰化学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也相继就环保政策、企业搬迁改造、新项目审批、污染物治理和污染排放标准等提问咨询。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美丽中国建设,全国各地全力破解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优化生态环境审批流程,企业“线下跑”变为数据“线上跑”。浙江省首次推出“环保议事厅”,把环保问题和环保冲突搬到桌面上,架起企业、政府和百姓之间的桥梁。宁波在全省率先通过生态环境赔偿磋商,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生态文明建设困局,这一创新做法得到多方点赞。全宁波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还以“生态环境议事厅”为主要载体和平台,建设好、运行好“企业环保咨询日”“生态环境集市”“生态环境大讲堂”“生态环境专家库”“生态环境服务队”,完善生态环境咨询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生态环境部门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常态化地开展咨询服务、环保培训和环境宣传等活动,更好地服务企业、群众和基层,提升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满意度。(www.daowen.com)
(四)严格执法赏罚分明
2013年宁波《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规定,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环境风险高、生态环境影响大的企业,应当纳入环境信用评价范围。其中包括:重污染行业内的企业,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内的企业,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企业,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企业,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上一年度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等。2019年8月,市环保局公布了2018年度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在参加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1026家企业中,73家被评为环保诚信企业(绿牌),570家被评为环保良好企业(蓝牌),277家被评为环保警示企业(黄牌),106家被评为环保不良企业(红牌)。根据相关办法,对绿牌和红牌企业,相关部门将分别采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其中,对106家被亮红牌的企业将采取的惩戒性措施包括:除责令企业向社会公布改善环境行为的计划或者承诺整改失信行为外,生态环境部门将加大执法监察频次,暂停各类环保专项资金补助;保险机构将提高生态环境绿色保险费率;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在企业环境信用等级提升之前,不予新增贷款,并视情况逐步压缩贷款,直至企业退出贷款。此外,财政等有关部门也将在确定和调整政府采购名录时,取消红牌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市生态环境局分别于2019年6月21日、8月2日、9月2日公布三批共30个生态环境违法典型案例。这些企业中有不正常使用废气处理设施、将废气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大气环境的,有未落实污染物防护措施、使其漏入企业雨水井,并将其排至企业室外雨水沟的,有生产项目未经生态环境部门审批同意就进行生产的,都被追究了相应责任。
2019年10月,慈溪市人民法院一声法槌落定,宁波市首例污染环境罪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审理完成。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期间,被告人毛某在明知被告人周某和单某不具备固废处置资质的情况下,仍将经过挑拣后的废塑料(俗称缸底料)交由周某和单某等人处置丢弃。周某、单某伙同他人采用货车运输倾倒的方式,先后倾倒废塑料数千吨,造成公私财产巨大损失。市生态环境局慈溪分局现场勘查,后联系公安、检察机关介入联合办案,并第一时间委托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对倾倒物进行环境损害评估,认定涉案固废为含有重金属和多种酚类有机物的有毒有害物质。2019年5月,慈溪市人民检察院对该倾倒事件犯罪嫌疑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法院审理认为,毛某、单某、周某违反国家相关规定,结伙倾倒有毒物质,严重污染环境,其行为均已构成污染环境罪。3名被告除被判刑外,还被判赔偿污染清理处置费用、生态环境损害补偿费用、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费用等共计200余万元。
(五)垃圾分类群策群力
除了工业污染,人自身的生活垃圾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为了使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宁波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和分类处理方面也开始积极行动起来。宁波是亚洲地区唯一由世界银行提供资金和智力支持开展垃圾分类的城市。据市统计局统计,项目从2013年7月启动至今,中心城区667个小区共39.75万户居民家庭参与了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89.5%,市民知晓率从35.7%提高至93.7%,支持率达97%。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整体工作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中名列前三,在2018年度全省考核中排名第一,生活垃圾分类基本覆盖了中心城区。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垃圾分类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学校、居民等多方主体,需要全社会协力推进。在城市,宁波依托“协同化共建”这一举措,聚焦社区、党政机关、学校等区域群体,让垃圾分类由点及面,辐射整个宁波。通过开展织网行动、敲门行动等,深入探索推广社区自治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楼道组长、保洁人员、居民每一个社区角色的重要作用。坚持垃圾分类“机关先行”,突出党员干部示范表率作用,每个党员都回到社区报到,受社区监督,让广大党员干部主动践行生活垃圾分类,党员每日一晒,支部每日一评、每周通报,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此外,《宁波市教育局推进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将学校也纳入到了垃圾分类共建队伍中来,方案要求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全面开展市垃圾分类知识教育工作,严格落实13项工作任务,总结推广“五个一”“高校+”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让每一名学生都能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由此带动全家参与。
在农村,为有效推动农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巩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成效,切实保护饮用水源,有些农村如奉化区大堰镇箭岭村作为试点,探索实行垃圾分类“综合利用”模式,着力打造“零污染”村庄。制作环保酵素和试验生态农业就是村庄实现垃圾减量的一大法宝。村民们将红糖、植物鲜垃圾和水,按照1∶3∶10的比例混合,经过3个月发酵制成环保酵素。村民生活产生的有机厨余垃圾,种植桃树剩下的烂果,大多被回收制成了环保酵素。环保酵素上层的清液可以当杀虫剂、杀菌剂、清洁剂,底层的废渣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还田。环保酵素可以改善土壤肥力,甚至能驱虫、杀菌。
在垃圾处理方面,宁波市落实“一栏、二图、三点、四桶、五导”分类投放机制,严格做好居住小区分类投放设施配置和督导引导工作。推进“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全面推广应用“搭把手”智能回收模式,实现再生资源全品类回收。高标准建设的“三厂六站”(三个垃圾处理厂和六个生活垃圾中转站),厂站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从垃圾车卸料、垃圾压缩到转运装车,全部自动控制,机械操作,远程监控。宁波还成立了浙江省首个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从行业长期发展上谋新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