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2020年宁波文化发展形势展望及对策建议

2020年宁波文化发展形势展望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宁波自身看,一是文化发展谋划将进一步加强。宁波将根据“十四五”时期城市发展的定位,重新审视并高度重视“十四五”时期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工作。以全市实施“225”外贸双万亿行动为契机,制定符合宁波本地实际的文化贸易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以及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重点领域。

2020年宁波文化发展形势展望及对策建议

(一)形势展望

从国家层面看,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建设持续推进,一系列政策文件陆续出台,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营商关系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从国内相关城市看,文化战略成为统领城市文化发展的灵魂,指引着城市文化定位和发展的长远谋划。比如,深圳市早在2003年就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立市”,2015年底推出《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明确了发展目标和153项重点任务,在新时期为深圳城市文化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谋长远。杭州市不断厚植创新活力之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文明之都和东方品质之城特色,着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宁波自身看,一是文化发展谋划将进一步加强。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时间节点。宁波将根据“十四五”时期城市发展的定位,重新审视并高度重视“十四五”时期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工作。二是文化融合将进一步迈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文化融合将从“老思维”向“新思维”转变,从“小文化”向“大文化”扩展,从“浅融合”向“深融合”推进。三是文化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倡议为宁波文化走出去提供了重要契机,文化走出去的内容和形式将更加多样,逐渐形成既要双边还要多边、既要达成共识还要机制化的文化走出去新格局。四是基层文化阵地将进一步夯实。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实现农村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文化礼堂,社区有文化家园,城市有文化公园,企业有文化俱乐部,基层文化网络传播矩阵将不断完善。五是公共文化服务将进一步提质增效。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公共文化活动和服务深度将不断加大,真正下沉到基层、农村,使城乡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差距不断缩小。

(二)发展对策

1.确立文化立市的城市发展战略

借鉴深圳、杭州、成都等城市在城市文化发展战略方面的经验,根据未来宁波的城市发展定位,重新审视并高度重视“十四五”时期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工作,将其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问题开展前期研究。文化发展战略确定后,要树立“一年干几件实事,坚持数年,必见成效”的信念,坚持每年抓几件打基础、利长远、得民心的实事,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通过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以宁波的文化特质为导向,通过城市文化景观等物质载体,传递宁波的文化信息,积累形成宁波的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2.推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精准化供给

一是推进对象均等化。坚持普惠大众,把文化扶智与精准扶贫结合,实施文化民生工程,推动形成“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电影月月放、演出人人看、书报全民读”的文化生活新常态,确保群众就近、便利、高效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二是推进主体多元化。坚持扩大开放,倡导公共文化共建共享,整合社会文化资源,增加文化服务供给总量,鼓励机关、企业、社团向市民开放内部文化资源和服务。引入市场机制,实现公共文化资源配送由“政府包办”“事业垄断”向“公平竞争”“择优选购”转变。

三是推进方式互动化。坚持需求导向,实施“菜单式”“订单式”供给,政府端菜、群众点单、即时互动、精准对接,推动文化惠民与文化消费并举,建立群众公共文化需求反馈机制,逐步形成基本型、学习型、发展型、享受型等适用于不同人群的多层次精准供给方式。

3.加强宁波城市形象建设和传播(www.daowen.com)

一是推动城市形象塑造工作“化零为整”。整合城市宣传中的多个不同方面的形象定位,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的总体定位、总体战略和总体规划。将塑造和提升宁波城市形象列入政府主要议事日程,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组建包括宣传、外事、新闻、文化、旅游等部门在内的“宁波城市形象塑造和传播领导小组”,对外宣传树立同一意识,发出同一声音,避免各吹各的调。

二是围绕“一带一路”枢纽城市定位塑造品牌形象。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培育城市标志性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推广力度和精准度。开发适应市场化、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打磨完善舞剧《十里红妆》《花木兰》及主题旅游演艺秀《甬秀·港通天下》等文化精品,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打造“海丝活化石”旅游品牌,深入挖掘“海丝活化石”资源内涵,推进海丝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出特色旅游线路,打响“海丝活化石”旅游品牌。打造节庆活动品牌,结合宁波建城1200年、王阳明诞辰55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挖掘雪窦山弥勒文化、阳明文化、天童寺曹洞宗禅学文化等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

4.大力提升文化开放水平

一方面,继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其一,推进品牌化建设。进一步梳理宁波文化优势资源,突出区域文化个性,围绕“世遗”“非遗”“海丝”和商帮文化、藏书文化、浙东文化、阳明文化、佛教文化等优势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宁波特色的文化交流品牌和叫得响的文化名片。其二,实施分类化对待。加强对境外受众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和接受习惯的研究,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域、历史文化和发展阶段的国家,确定相应的文化交流项目和方式,积极推进本土化传播,减少“文化折扣”现象。

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其一,强化文化贸易的顶层设计。以全市实施“225”外贸双万亿行动为契机,制定符合宁波本地实际的文化贸易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以及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重点领域。其二,优化对外文化贸易结构。继续抓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的同时,大力推进文化服务出口,关注有潜力的新业态发展,促进文化贸易结构从重产品到优服务的优化调整。其三,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集聚区建设。借鉴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文化贸易基地建设做法和保税文化贸易发展经验,以宁波保税区为主体园区,以宁波进口商品中心和象保合作区为两个配套区域,打造宁波保税文化贸易基地。

5.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重点文创园区建设。深入实施文创园区全域化发展计划,提升重点园区的产业规模,争创国家级和省级文创产业园区。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用于扶持园区发展资金的作用,扶持潜力大、管理好、产出高的文创园区。支持园区第三方运营机构发展,推动文创园区招商、运营、管理取得良好成效,使园区聚产能、提能级

二是培育重点文化企业。主抓国家和省认定的文化、文特产业企业,增加这部分企业的数量,扩大企业的规模,提高企业生产效益,打造宁波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产业梯队发展模式,从而提高宁波文创产业的文化含金量。培育国标调整后空白行业内的规(限)上文化企业,包括核心文化领域的电子出版物出版、数字出版、录音制作、互联网游戏服务、多媒体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等行业,把它们作为宁波文创产业继续深挖发展的方向。

三是促进产业大融合。深化文旅融合,抓好文化旅游资源分级评估工作,深入分析文化旅游产业链的新业态组织构成,为推进文旅融合奠定基础。促进文化产业与消费的融合,扩大文化消费卡的普及面和消费范围,实施“夜文化、夜休闲、夜宁波”品牌工程。促进文化产业与金融的融合,优化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完善金融市场信息系统架构;提升文化金融专业化水平,促进文化金融产品及模式创新;完善文化金融配套发展,搭建文化金融全产业链平台。深化文化和科技融合,以高新区、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区块和企业为重点,推进文化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提升文化装备技术水平,强化文化技术标准研制与推广。

(作者单位:宁波市社会科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