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外在中观支持保障系统的优化方案

外在中观支持保障系统的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外在微观支持保障系统是以保障“人”的生存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而中观层面的对城乡一元生命体的支持与保障则是以产业布局、制度安排为核心。在城乡二元体制中产业布局多为增长极型和轴线型,工业化的发展使人口、资本、技术、创新以及权力都向一个或两个具有高生产力的城市集中,从而逐渐形成以最大的城市为中心区,小城镇和乡村为边缘区的二元空间结构,许多产业的快速发展是以牺牲周边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的。

外在中观支持保障系统的优化方案

外在微观支持保障系统是以保障“人”的生存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而中观层面的对城乡一元生命体的支持与保障则是以产业布局、制度安排为核心。从静态角度观察,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各要素与部门在空间形态布局中的组合情况;从动态角度来看,产业布局是各种产业资源在空间中的流动与重组。产业布局是影响产业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决定着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

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对社会公平与发展的制约,构建城乡一元生命体不仅是体制与机制、内涵与模式层面的深刻改变,同时也是产业布局的调整。从历史角度来看,产业布局主要分为增长极型、轴线型和网络型三类。增长极型产业布局主要指通过主导产业的快速进步推动关联产业的布局模式;轴线型产业布局模式是依托各铁路交通枢纽线、通信线等基础设施线,在沿线各处发展相关产业;网络型产业布局是将增长极型产业布局与轴线型产业布局相结合,既发挥创新和先导产业优势,又综合考虑资源、交通等其他方面条件,逐步实现产业在空间上的扩散和交错分布。在城乡二元体制中产业布局多为增长极型和轴线型,工业化的发展使人口、资本、技术、创新以及权力都向一个或两个具有高生产力的城市集中,从而逐渐形成以最大的城市为中心区,小城镇和乡村为边缘区的二元空间结构,许多产业的快速发展是以牺牲周边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而在城乡一元生命体中,通过对比研究现有的城乡产业结构和布局、区位优势创造及空间布局的状况,深入分析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如资源禀赋、产业集群、区域创新环境、产品周期等,在原有产业或者重新选择优势产业基础上进行区位优势再造,以区位优势重塑为根本进行城乡空间结构设计。其目的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适应资源禀赋等要素的相应改变;通过区位优势再造营造产业结构调整的配套环境;通过城乡空间结构设计治疗“城市病”并弥补乡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或不平衡问题;发挥城乡各自的资源优势与产业特色,使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回波效应”“极化效应”,尽快向“扩散效应”“涓滴效应”转化和渐变;实现城乡间的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使城乡产业布局趋于合理;实现城乡资源统筹安排和合理利用,推进城乡一元生命体的科学发展。(www.daowen.com)

制度安排是指对不同经济体之间竞合关系的组合,主要包括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制度变迁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替代原制度的过程。制度创新指通过对社会相互关系的变更,最有效地激发人本身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此外通过对各种资本和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实现知识和文化溢出效应,最终推动社会进步。城乡一体化的生命活性正是通过制度层面的不断创新和变迁而被逐步激活和释放的,制度层面的支持和保障是产业发展的基础,理论层面的创新可以为实践层面提供指导,同时实践结果也反哺于制度制定。因此以全新思路探索在财政、产业、户籍就业等各方面的政策制定对城乡一元生命体的未来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