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乡一元生命体:理论依据探析

城乡一元生命体:理论依据探析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城乡一元生命体聚居而设计绝非机械地模仿生命表象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未来城乡一元生命体聚居系统应以绿色的、有机的、生命的自然过程和内在健康、充满活力的科学机理为依据,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作为生命健康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自然元素结合在城乡一元生命体系统之中,从而保持城乡一元生命体的健康生长。其次是以混沌理论为依据。而分形理论、混沌理论基于西方

城乡一元生命体:理论依据探析

吃穿尤其住行等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使当今居民对聚居环境内在质量和空间扩张要求同步提高,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矛盾愈加突出。因此必须要因地制宜地以突出自然生态的绿色、文化生命的传承和生态生长的永续来构建理想聚居环境,绝非简单粗暴地大拆大建,[7]从而使生命体的绿色、有机、生命属性与体征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得以实现。

城乡一元生命体的关键词是“一元”“生命”,表现在时间上,对从诞生、发展到衰退(生命周期)的一个生命体机制的描述;在空间上,与细胞、组织、器官所分别对应的结构解析和功能定义。

为城乡一元生命体聚居而设计绝非机械地模仿生命表象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未来城乡一元生命体聚居系统应以绿色的、有机的、生命的自然过程和内在健康、充满活力的科学机理为依据,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作为生命健康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自然元素结合在城乡一元生命体系统之中,从而保持城乡一元生命体的健康生长。[8]

生命无论大小,其机理与规律是一致或相似的。城乡一元生命体是由人包括多种动植物等生命外加其他第一自然生态和第二自然(人工)生态构成的一个生命体系统,其本身同样具有生命性。依据有如下几点:

首先是以自相似性理论为依据。自相似性是宇宙间的一种普遍现象。正如协同学创始人哈肯所言:“在这个太阳系下没有任何新东西。”不同领域专家学者在如自组织理论、系统理论、耗散结构理论、混沌理论等复杂系统的科学研究进程中,发现复杂系统的一个本质特性逐渐被深刻地揭示出来,这就是系统的自相似性(self-similarity),并且大量事实表明自相似性不只是存在于生物界,它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文化中的普遍法则。中国学者张光鉴、周美立等人通过研究借鉴和认真归纳有史以来的相关科学发现与实际科研成果,证实自然界从宏观天文到微观生物生命组织,总体存在从内在情态到外在形状乃至运动规律等雷同与相似现象,这种类似性在很多现实表现和理论处理中都确实普遍存在,张光鉴、周美立等人基于此构建起相似理论体系。其理论主旨明确指出,相似性是自然界万事万物共同具备的最基本性质或规律。

其次是以混沌理论(chaos theory)为依据。本理论覆盖面广泛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几乎各个领域,对自然界现象有序与无序的统一、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等研究,被视为20世纪物理学的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混沌理论的重要创始人包括M.J.费根鲍姆(M.J.Feigenbaum)、J.约克(J.Yorke)、E.N.洛伦兹(E.N.Lorenz)、罗勃特·梅(Robert May)、A.N.萨可夫斯基(A.N.Sarkovskii)、李天岩等。混沌理论与相对论量子力学作为20世纪三大重要理论发现,成为当代前沿热门课题及学术研究焦点之一。混沌现象与特征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之中,混沌理论的诞生不仅使物理学、数学本身有很大的发展,它的基本概念、精神实质、研究方法已经渗透到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几乎所有科学领域。混沌理论认为,所谓蝴蝶效应本质是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可预测性、自相似性——混沌内部结构呈现出跨尺度的自相似性,即分形特征,这些构成混沌系统三大明显特征。而混沌则是非线性系统的本质特征。该理论使现代科学不再单单局限于彼此孤立的或局部碎片式的分析方法,而是采用普遍联系的宏观综合的系统观点来研究自然界的所有复杂现象与本质规律,这反映出东方传统辩证哲学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异曲同工之妙。作为联系密切但又相互独立的两个理论体系,混沌与分形两个理论都有深刻的学术意义和广泛的外在应用领域,相互有机联系和对立统一,如分形理论能直观形象地对混沌吸引子的结构和形态进行描述。分形理论的实质可以完全以混沌吸引子得以体现。(www.daowen.com)

最后以全息理论(Holographics)为依据。如同中医辩证原理,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年)两千多年前就隐约指出了人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规律:如果有人即使在身体很小部分引起损伤,整个身体都会感到疼痛难忍,这因为在身体的最大部分中所存在的机理同样存在于最小部分中,这个最小部分本身具有一切部分的普遍特征和共同意义,这些部分是有机联系着的,能把一些变化传播给所有的部分。他还指出:“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身体。”中国张颖清教授基于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生物体在结构和组成方面具有相似特性——生物体的任一部分都好像是整体的映像微型复制,这一规律即为全息生物学之理论关键——生物全息律。后来许多学者又发现自然界广泛地存在类似规律,并称为广义全息,即指系统总体与局部间结构、功能的相似性,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结构全息、功能全息、时间全息、过程全息等。西方其他学者也同样发展出类似的理论,除了希波克拉底,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Haeckel)于19世纪发现的生物重演律(Ontogeny recapitulates phylogeny),即个体发育重演了系统发育模式,为生物演化在时间进程中的自相似规律。

综上所述,此三大理论的研究核心与根本就是系统的自相似性。“混沌”“广义分形”“广义全息”“广义相似”反映的自相似性意义实质是相似的。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各个领域都可验证混沌理论、分形理论、全息理论和相似理论,因此自相似现象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物质系统的自相似性也许是我们世界的本质属性。人体系统是宇宙间最复杂的系统之一,人类聚居系统同样极其复杂,但其复杂之下具有对应性、相似性及规律性。正如贝塔朗菲(Bertalanffy)所说:“任何范围广泛的理论都意味着一种世界观,任何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看法的科学重大发展都是自然科学。”

特别指出的是,全息理论、相似理论来源于东方整体论的哲学思想,因为东方思想把宇宙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实体,一个统一的整体,甚至带有某种神秘性,自相似的观点在古老的替代医学体系中(特别是中国传统医学)均有明确的体现:中医中的耳穴系统、足穴系统,治疗中的一药多用、一用多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现象,都说明了自相似性在人体及医学过程中是得以广泛体现的。而分形理论、混沌理论基于西方还原论的哲学背景,都是从局部的、实证性的探索中对自然、社会进行认知与解释的。自相似性使诞生于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东西方两大传统哲学流派在此交汇融合。

基于以上相关理论,本书提出人类第三类聚居模式应是具有生命机理的城乡一元生命体系统的创新性主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