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通过对相关病例个案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现实中大量同类案例,透过表象对相关病例进行基因图谱梳理与聚类归纳,病例类型基本可分为:
①理念病例型;②政策病例型;③规划病例型;④技术病例型;⑤质量病例型;⑥功能病例型;⑦服务病例型;⑧环保病例型;⑨文化病例型;⑩形态病例型;⑪品牌病例型;⑫形象病例型。
1.政治意识与政策体制病例型
1)理念病例型
城市发展理念不仅指导着建设和管理城市,还决定着城市未来的定位,把握着城市未来的发展走向。中国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过于盲目学习欧洲资本主义的城市化路线以及建筑风格,忽略了本土城市建筑文脉,对本土城市文脉承继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对城市特色文化或品牌形象的定位诠释不清,导致城市建设理念不清晰。不同城市总会在历史、文化等方面有其独特的地方,因此,不同的城市就要有不同的发展理念和符合自身情况的城市定位。
2)政策病例型
由于城市建设缺乏经验,国家相关的城市设计体制机制与法制也不完善,这便造成了设计失败案例或病例层出不穷……
3)规划病例型
规划不足是城市规划病例不断出现的突出原因,如对城市交通、防汛应急预计不够,导致越来越多的城市遭遇“拥堵”“水困”“内涝”等顽疾;也表现在对某些功能过度开发,规划过度,如建造城市大型广场、大型城市商务中心、地标性建筑。
2.经济结构与形态布局病例型
1)技术病例型
中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技术的不足,也产生了许多病例,如玻璃幕墙技术的前期美观和后期隐患,磁悬浮技术的盲目运用,钢筋混凝高架的发展前景……虽然玻璃幕墙是现代建筑发展的趋势,外观时尚轻快,但存在着能源浪费、光污染和安全隐患等问题;高架是被动的交通方式,为了缓解交通压力,从而扩大纵向的宽度,但高架桥应变能力弱,带来了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2)质量病例型
城市形象犹如一张明信片,体现着城市的风格,也代表了城市发展的软实力。为提升形象,各地纷纷出奇招,出现了大量千奇百怪的“形象工程”,虽然在造型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忽视了质量问题,那些以“政绩”为标签的城市形象工程总是急于求成,不但不利于城市形象的塑造,而且还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为了政绩献礼,导致草率速建,质量粗糙,易出现豆腐渣工程等城市建设质量问题。
3)功能病例型(www.daowen.com)
城市功能病例主要表现在对于城市功能的不明确,从而造成了功能分类、功能定位的紊乱。而这种功能的不清晰,使得城市空间秩序混乱,同时还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城市的不断扩张,加大了对交通的需求,也加剧了环境问题。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种种现状,主要是因为城市功能设计粗放,功能规划不足。
4)服务病例型
由于中西方文化、意识及观念的不同,城市人口的激增也导致了大量的社会问题,街道行人稀少、住宅大量空置的“鬼城”“空城”越来越多,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议。“空城”与“鬼城”导致城镇服务化、城镇人文化缺失,城市的服务产业体系滞后,公共服务布局失去衔接,难以满足人们的日常所需。
5)环保病例型
大力兴建城市,使得城市化进程以较高的速度和巨大的资源消耗粗放式发展,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损害了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城市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
3.精神文化与审美机制病例型
1)文化病例型
政府部门一掷千金,请国外著名的设计师进行城市设计,但国外设计师对于本土城市文化缺乏了解,使得设计无法体现出城市的传统韵味。可见,由于中西方文化、意识及观念的不同,国外设计师设计的标志性建筑很难代表国内的城市底蕴,不伦不类的建筑大量出现,严重破坏着城市的形象。
2)形态病例型
目前中国城市在物质空间形态上建筑造型各异、色彩混乱,甚至不顾周围建筑环境盲目标新立异,导致整体空间比较凌乱,建筑高低错落没有规律。城市物质空间形态是“形”,非物质形态是“神”,“形”散则“神”乱,因此,加强城市形态的研究和建设势在必行。
3)品牌病例型
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的发展眼光短浅,很少能结合自身的战略定位统筹发展,导致城市建设没有特色,逐渐同质化。而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又使得各地城市规划将重点放在绿化工程上,各个城市相互效仿,缺乏独特性。国内许多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但由于缺乏合理的设计,使得这些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了大量的浪费,进而导致城市失去特有的品牌标志。
4)形象病例型
工业背景下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犹如机器生产一般没有自身的特色,南北方、东西方的城市差异越来越小,纵观整个中国,各个区域的历史特色已渐渐消失,城市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味道,城市内部的自然环境也渐渐同化,人们再也找不到昔日的记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