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第二类聚居模式:基本情况述评

中国第二类聚居模式:基本情况述评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聚居模式受到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其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在当今中国,城市不再是孤立存在,城市与城市之间有了更加频繁和紧密的联系和交流。当前,中国已经完成了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第一阶段,开始步入更高阶段,往新型城市化阶段发展。当然,理解中国城市化要站在更加开放的角度,打破城市自身的局限性,只有城乡区域和谐均衡化发展,中国城市化才能更加平稳地发展。

中国第二类聚居模式:基本情况述评

中国的聚居模式受到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其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民族工商业大批兴起,而外国的入侵,开埠的城市都催促了经济的发展。在租界内,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大大加重了对住房的需求,而在这种需求下,催生了一种新兴产业——房地产。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不同阶层的住房需求也具有巨大的差别,工厂主为了便于生产,在工厂周围建造宿舍式的居住建筑,来自农村的劳动力大部分聚居在此,这是当时最典型的居住形态,也是现代住宅的雏形。而当时极具代表性的就是上海的里弄住宅,它是中国城市最早的现代高密度聚居建筑,也成为海派文化的重要象征。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工业化的进步也影响着人类的聚居模式,但由于城市的发展需要占用大量土地,造成城市用地紧张,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便出现了集合式公寓住宅。虽然这种情况在中西方国家都有出现,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西方国家,起初经济收入水平高的居民居住在城市中心,而在后期中产阶层逐渐从市中心搬到郊区,环境幽静的郊区相对于嘈杂的市中心更能吸引高收入人群。而在我国,在政府的规划下,旧城改造和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郊区,因此,郊区的居住人群主要是工人,基础设施较差,总体上郊区严重落后于市区。住宅设计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比较大,加之公共空间的紧缺,在户型设计上大部分采用小卧室、大起居的格局,大的起居室是日常公共活动和社交的场所,与传统的“堂屋”功能相近,相对于宽敞的起居室,卧室则相对较小,主要放置简单的家具,从这一格局也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文化重视社交而忽视居住隐私。

在当今中国,城市不再是孤立存在,城市与城市之间有了更加频繁和紧密的联系和交流。之前有学者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逆城市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城市化最终形态不是“逆城市化”,而是大都市区化。当前,中国已经完成了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第一阶段,开始步入更高阶段,往新型城市化阶段发展。当然,理解中国城市化要站在更加开放的角度,打破城市自身的局限性,只有城乡区域和谐均衡化发展,中国城市化才能更加平稳地发展。(www.daowen.com)

经过60多年的城市建设,我国城市区域空间的新格局凸显,而一些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带动附近区域形成大小不等、发展也不够平衡的城市群,城市群又形成了相对集中的都市圈,打破了行政区的束缚,并整合了经济社会,极大地缩短了人们在空间上的距离。都市圈有利于跨地区产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使得资本、技术、信息等更加快速通畅地向全国流动、扩散,并推动区域经济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显然都市圈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后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