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公元后的人类聚居特点及成因

公元后的人类聚居特点及成因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城市结构和形成的动因看,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军事与政治是影响城市选址的第一主导因素,因此城市规模巨大。同时期中国乡村成为城市的后勤基地,农村经济模式因此受限,进而导致乡村聚居模式发展滞后。此时中国城市与农村相互联系,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限制了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最后,人类对自身的居住空间环境提出了新要求。

公元后的人类聚居特点及成因

人类聚居环境尽管是一种物理空间,但在时间的长河中伴随着人类不断积聚的生态经验和文化认识已经变成文化选择和文脉传承,成为人类为适应生态环境而获得和拥有的一种文化能力、文化成果、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人类封建社会时期居住形态的成因分析

人类封建社会时期的宗教军事政治社会关系经济发展这四个因素共同决定着城乡聚落的发展形态。不同的是中国古代军事政权对城乡规划发展的影响更大一些,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发展,都是以满足皇室需求为前提的。西欧国家主要是自由经济占主导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乡的发展。可见,中西方国家居住形态的成因直接影响到人类生存模式的巨大差异。

(二)人类社会封建时期居住形态的特点总结

首先,这一时期人类聚居的居住形势有了极大的改善,根据不同的居住形态和地理环境,涌现了具有各式各样的功能和特征的建筑形态,为后期的人类聚居模式提供了广泛的参考。

其次,城市结构以及城乡共生关系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中西方城市和乡村间的差距愈来愈大,而城市结构及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又造成中西方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差异。从城市结构和形成的动因看,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军事与政治是影响城市选址的第一主导因素,因此城市规模巨大。而西欧城市是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壮大的。同时期中国乡村成为城市的后勤基地,农村经济模式因此受限,进而导致乡村聚居模式发展滞后。此时中国城市与农村相互联系,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限制了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欧洲国家则不同,它们一度以乡村经济发展为社会主要发展趋势,遍布的庄园促使西欧国家农村经济大幅提升。西方城市结构、性质和地位等因素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城乡间经济、贸易交流,思想的解放,也加速瓦解了西欧封建制度,从而使西欧步入资本主义大道。

最后,人类对自身的居住空间环境提出了新要求。聚落文化、市集商贸等促进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当人们日常生活得到充分满足,并且有剩余经济和精力时,就开始思考家庭居住空间的新发展。(www.daowen.com)

【注释】

[1]贾兰坡,卫奇.阳高许家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J].考古学报,1976(2):97-114.

[2]八幡一郎.世界考古学事典(下)[M].日本:平凡社,1979:1477.

[3]考古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299.

[4]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