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欧中世纪文明的乡村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对比

西欧中世纪文明的乡村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对比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欧中世纪文明是以乡村为代表的。后期随着拓荒者的开垦,原先森林覆盖率高的国家和地区逐渐涌现一批批新建的城市和乡村。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较于乡村长期处于统治地位,城市扮演着维护中国传统封建统治秩序的角色。此外,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从控制乡村居民的思想着手,通过建立一种血缘关系的组织进行思想的控制。

西欧中世纪文明的乡村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对比

西欧中世纪文明是以乡村为代表的。彼时欧洲的生活模式是乡村生活的延续,城市生活概念渐渐模糊直至退出世纪舞台。尤其是罗马城市的解体成为西欧新的生活模式开始的标志。在古老的德国,美丽的莱茵河沿岸,在那些我们所熟悉或不熟悉的西欧小镇,城市已然褪去了华丽的光环,取而代之的是恬静淡然、勃勃生机的乡村生活。在南部地中海周围虽然存在一些古罗马城市,但是这些城市的生活与乡村几乎难以区分。此外,中世纪的乡村建筑也别具特色,带有那个时代独有的韵味,有以石头搭建的石屋;有以竹子修成的具有中国江南水乡之感的浪漫小屋;在当时西欧,土木结构的茅屋是最主要的建筑群,但是这样的茅屋有一个缺点就是需要反复修葺,搭建茅屋多了的地域就构成了当时的村庄。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统治着这类村庄的领导者就是当时的领主,领主一般领导着一个或多个村庄,这就是早期庄园的形成过程。后期随着拓荒者的开垦,原先森林覆盖率高的国家和地区逐渐涌现一批批新建的城市和乡村。

在中国,同时期的农村市场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市镇,有两大功能:首先是满足村庄居民对最基本的生活生产资料的需求,其次用于商品的交换和购买,这种“保障供给”的经济功能就是农村市镇最原始的经济功能。第二种类型是商品集散市场,既具有满足农民自给自足的经济功能,又具有满足商贩物贸集散的经济功能,其产生的原因是,随着地区分工的发展,重要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往往形成不同规模的集中产区,地区间的贸易交流加深。

封建社会时期的乡村除了功能、结构、经济等方面的发展,部分地区也因地貌等因素形成一系列独特的村居形式。例如南方多数民居采取的是天井式建筑空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秭归新滩古民居建筑群和巫山大昌古镇建筑群。而在北方,则以北京典型的四合院为代表,它们均布置成内庭式,传达了一种遵守礼节和规矩之感。(www.daowen.com)

同时期的中西方乡村建设也是有所差异的,尤其是城市建设与乡村之间的关系。西欧封建城市与乡村之间构成二元化的结构模式,其选址主要依其市场需求而决定,这类城市数量比重最大,与农村形成较为紧密的关系,亦是农产品与手工业品交换的主要场所。在经济关系上,这类城市与乡村既互相渗透、共存共生,有时又相互排斥。然而,中国封建社会城市与农村的联系相对而言更加自然,但又没有形成共同发展的有机结合,农村主要作为城市物质供给的来源,城市中的士绅聚富而居。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较于乡村长期处于统治地位,城市扮演着维护中国传统封建统治秩序的角色。此外,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从控制乡村居民的思想着手,通过建立一种血缘关系的组织进行思想的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