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未来城乡一元生命体:第三类聚居模式优化

未来城乡一元生命体:第三类聚居模式优化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此,本书基于组织生态学、生命科学、系统科学、城市文化、设计艺术等理论视角,遵循“绿色的、有机的、生命的”聚居原则,聚焦生态、生命、生长,将人类未来最佳聚居模式视为一个在生态系统基础上有机统一、健康成长的一元生命体系统,提出既要承继古代天人和谐,又要克服现代城乡聚居诸多弊病,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第三种聚居模式——城乡一元生命体。笔者将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析城乡一元生命体的外在支持系统。

未来城乡一元生命体:第三类聚居模式优化

作为人类聚居的主要构成形式,城市与乡村本身也是宏观社会、经济、文化结构中不同的组成部分,二者是同源共生关系,不可分割独立。第一类聚居模式虽然美好,但毕竟是初级阶段的原始之美,不适合现今人类社会和今后时代发展(人多地少)的需要,以现代工业城市为主要特征的第二类聚居模式天人相争,高熵高碳,百病缠身。市场经济的纯利益导向,文化价值观的漠视和缺失,人类精神和审美的异化是其病因。

基于此,本书基于组织生态学生命科学系统科学、城市文化、设计艺术等理论视角,遵循“绿色的、有机的、生命的”聚居原则,聚焦生态、生命、生长,将人类未来最佳聚居模式视为一个在生态系统基础上有机统一、健康成长的一元生命体系统,提出既要承继古代天人和谐,又要克服现代城乡聚居诸多弊病,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第三种聚居模式——城乡一元生命体。

城乡一元生命体具有生命的有机特性,其生命类型可归纳为从背景系统到自身原生再到未来衍生,这三大类生命类型子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意义上的聚居生命系统。背景系统类——生态学意义上一元生命体主体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生命系统,而非简单的机器产品系统,更非僵化的物质建筑空间的复合叠加;自身原生类——生物意义上的包括客体聚居在此的人类和相关动植物所形成的一个生命系统,他(它)们不是彼此水火难容、相互割裂、排斥分居,而是和谐友好地聚居,共同形成一个有机生物圈生命体系统;未来衍生类——基于信息化智能构建的智慧生命体,基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的未来人工智能生命系统,是一个巨大的人类聚居智能机器人系统。城乡一元生命体在时间上遵循从诞生、发展到衰退(自始至终)的一个生命规律;在空间上,与生理意义上的生命体之系统、组织、器官、细胞分别对应,包括生命结构内在体征系统、外在保障系统,以及城乡一元生命体形成机理等内容,并通过模仿(仿生)设计、系统设计、交互设计等手段来实现其功能和作用。其基本内涵应包括生态系统的有机构成(自然环境、一元体、人、系统)、城乡合一的辩证统一(城乡扬优弃缺,有机交互融合)、生命体征的具体体现(大脑、中枢神经、生命的体征与机理)。其基本机理详述如下:

1.城乡一元生命体生命结构内在体征系统

“生命”是自然的造化与有机构成。“生命体”则是指一切具有稳定的物质形态和能量代谢现象而拥有生命活性的独立个体。而最复杂的生命体形式莫过于“人体”本身,“人”既具有有形实质,又具有“思想”这种无形生命体征,同时受到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影响,是一个神奇而富有活力的个体。城市与农村也可被视为一个具有稳定物质形态和能量代谢现象的生命体,与人体类似,它也由不同的细胞体构成,而不同的细胞形成了组织与器官,具有生命的体征与活力。

众所周知,人体内在体征由四大组织和八大系统构成,笔者认为,城乡一元生命体内在结构也是由不同的组织和系统构成,与人体内在体征系统可以实现一一对应。

2.城乡一元生命体外在支持保障系统

城乡一元生命体的运转需要外在保障系统支持。笔者将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析城乡一元生命体的外在支持系统。

(1)外在微观支持保障系统。“人”是城乡一元生命体中的主体,也可以被视为城乡一元生命体中的微观核心部分。由于“人”本身就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起到主体作用。城乡二元结构中凸显重重矛盾的原因之一便是没有协调好“人”本身的生存发展问题,许多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实质是忽视了对“人”本身生存发展的保障和天赋人权价值观的支持。因此在构建城乡一元生命体系统中,应该重视对微观支持保障系统的建设与规划。外在微观支持保障系统,可以简要地用“吃”“穿”“住”“行”“学”“工”“休”“排”八字概括。

(2)外在中观支持保障系统。外在微观支持保障系统是以保障“人”的生存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而中观层面的对城乡一元生命体的支持与保障则是以产业布局、制度安排等经济建设为核心的。从静态角度来看,产业布局是指不同产业各要素、各部门的空间分布和组合情况;从动态角度来看,产业布局是各种产业资源在空间中的流动与重组。产业布局是影响产业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决定着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

(3)外在宏观支持保障系统。借鉴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从系统论视角出发,可以将城乡一元生命体中的聚居区域、居民旅客视为不同的子系统而放入自然、社会、经济、文化所支撑的宏观系统环境中,进行哲学意义上的结构调适。东方哲学思想推崇“天人合一”理念,认为天时、地利、人和是万物运行之根本,笔者认为,城乡一元生命体系统的外在支持保障系统从宏观层面来看,也可以视为“天时、地利、人和”三部分的整合作业。

3.城乡一元生命体机理分析(www.daowen.com)

(1)城乡一元生命体机理的组织结构系统。空间硬件(物体)结构集合组织:①空间设施(静态)结构集合组织,即硬件1——公共设施类物质硬件系统;②机动产品(动态)运行联动组织,即硬件2——交通移动型物质硬件系统。

有机体系生命运行组织:湿件(生命人体)——聚居者、治理服务者等之间的互动、关联、网络、组织等形成的人因系统。

精神文化系统设计组织:软件1——城市文化风格与品牌形象(如京派文化、海派文化等);软件2——虚拟性数码信息、智慧城市科技之“智”与文化之“慧”;软件3——非物质传承文化、聚居地基因图谱、记忆乡愁的年轮和胎记等;软件4——社会记忆时间保持系统,即聚居地文脉保持传承之情感化设计机制与法制保障系统。

(2)城乡一元生命体的机理分析(运行机制)。生命体自运行机制(自然生态基础上的生命及生命联合体的原动力内驱力):生命化生态城乡体。

科学技术引领机制(现代科技文明基础上的生产力之推动力、牵引力):信息化智慧城乡体。

文化治理辅助机制(人文基础上的生产关系之作用力和牵引力:政府、社会、个体齐抓共治以充分发挥文化艺术活动的作用及功能,有类似防火墙、缓冲带、隔离带及净化器等作用):审美化文化体城乡。

总之,人是生命的高级形式,是城乡生命体系的组成部分及这种宏观生命形式的体验者和体现者,是生命体系的真正深度4维(3维加时间维度)和零距离沉浸式深度交互的有机构成主体。城乡一元体设计是一个历史的动态过程,是所有设计中时间维度最长的,几乎伴随整个人类的城乡一元生命聚居体系的始终。同时又是一个绿色的、有机的生命构成系统,其一元生命体构成系统包括以下4个层次关系:①城乡生态环境层(外圈,初级,背景,以原生态第一自然特征体现为主);②建筑景观空间层(2圈,2级,骨架,以固定形态第二自然设计为主);③公共生活产品层(3圈,3级,介质,以移动媒体和工具系统为主,包括现实与虚拟);④人类生命运动层(核心,4级,主体,以生物生态特征为主)。

【注释】

[1]此处文化是指人类大文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技等。

[2]龙厚昕,张博,鲁大伟,等.淮河流域聚落的起源及环境[J].枣庄师专学报,1997,14(4):44-4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