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特有问题:第二类聚居

中国特有问题:第二类聚居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20世纪后,尤其是改革开放阶段的中国社会开始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政策。与此同时,中国城乡还存在着自身的独特病症: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简单地从制度层面向城市与农村进行一系列的分割,使城乡间成为相互独立的运作单元。中国的众多古村落近年来全部沦陷了。

中国特有问题:第二类聚居

进入20世纪后,尤其是改革开放阶段的中国社会开始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政策。在此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人们的聚居环境日益严峻,自然生态关系失调,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所描述的西方工业化城市相关弊病在中国流行。目前中国城市病表现大致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一是强搬民粹而弄巧成拙;二是粗制滥造导致安全隐患;三是急功近利、割裂历史、违背民意;四是背叛日常化生活而进入图像化陷阱;五是城市硬件数量与软件质量脱节;六是朝令夕改,造成巨大浪费;七是恶俗低级影响文化安全;八是盲目改名、抛弃文化遗产;九是政绩冲动而遗留烂尾工程;十是技术短视,安全事故频发。据2012年6月12日《齐鲁晚报》报道,济南珍池街上的珍池不但泉水几近干涸,而且满池垃圾、臭气熏天(见图2-2)。

与此同时,中国城乡还存在着自身的独特病症: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简单地从制度层面向城市与农村进行一系列的分割,使城乡间成为相互独立的运作单元。由于各类资源的相对固化,造成了城乡间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水平、教育人才培养、社会福利实现等多方面的差距,人们高度聚居而非高质宜居。城乡二元结构发展模式,最终导致我国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城市化必然异化。

图2-2 污染严重的济南珍池(www.daowen.com)

在城市聚居区域的规划设计领域,则存在着单纯重视城市规划中土木工程类等显性内容的倾向,主要表现在重视土地空间、建筑物或建设项目的硬件、形体、构图、区划、方式、手法、高度、密度、容积率等方面的内容,忽视城市设计的整体考量以及人文、环境等隐性或后续动态要素。

在广大乡镇聚居区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村空心化、农民被迫上楼、强拆强占、乡愁无寄、乡村消失。早在2002年3月5日《光明日报》的报道中,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就疾呼:“每一分钟,都有文化遗产在消失。再不保护,五千年历史文明古国就无所保留了,如果我们再不行动,我们怎么面对我们的子孙?”中国的众多古村落近年来全部沦陷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