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朝与西域诸国的香药贸易

宋朝与西域诸国的香药贸易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廷对贡品的种类名目、贡使的来华路线等并无明确规定。宋代,玉门关以外的广大西域地区仍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北宋与西域诸国间除了有政治上的往来外,在经济上始终保持着朝贡贸易关系。北宋建立后,三佛齐、占城诸国开始朝贡。随后,域外诸国纷至沓来,香药朝贡贸易渐趋频繁。北宋时期,大食无疑是海上丝绸之路香药贸易中的重要角色。为遏制西夏势力发展,保护西域商旅安全,宋廷禁止大食商队经过西夏境内。

宋朝与西域诸国的香药贸易

北宋初期,在宋、辽、夏长期对峙的格局下,宋朝统治者积极招徕域外国家朝贡,以期达到“壮朝廷之威灵,耸外夷之观听”[55]的目的。太宗、真宗两朝,北伐屡次失利,国家遭受屈辱,为了稳定统治,广招域外诸国前来朝贡,以致出现“二圣(指宋太祖、宋太宗)已来,四夷朝贡曾无虚岁”[56]的景象。在为数众多的朝贡使团中,不乏借朝贡之名而来的各地商贾。987年(雍熙四年)五月,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争失败后,宋太宗便“遣内侍八人,赍敕书、金帛,分四纲,各往海南诸蕃国勾招进奉,博买香药、犀牙、真珠、龙脑。每纲赍空名诏书三道,于所至处赐之”[57]。1004年(景德元年),契丹大举南侵。宋真宗御驾亲征,重挫辽军。但是,真宗却以胜求和,与契丹订立“澶渊之盟”。此后,为转移国内视听,真宗与王钦若等导演了一场“天书屡降”的闹剧,并举行泰山封禅大典和祭祀汾阴后土大礼。同时,为增添这些庆典活动的盛势,积极招徕域外国家朝贡,且赏赐无度。据《宋史·外国传》和《宋会要辑稿·蕃夷》等记载,宋代先后来华朝贡的国家有26个,朝贡次数共达302次,其中大食52次,于阗(喀喇汗朝)34次,龟兹26次。宋廷对贡品的种类名目、贡使的来华路线等并无明确规定。一般言之,西域诸国贡使抵达秦州辖境后,由当地政府派人护送至京师;阿拉伯国家在北宋时期由陆、海两路来华,南宋时期则多由海路进奉,其贡品包括各种动物、珠宝、玉料及玉制品、香药、药物、织锦、皮毛、武器等。宋朝政府对贡物除“估价酬值”外,还常对朝贡国国王、贡使进行额外的“给赐”“加赐”等。

宋代,玉门关以外的广大西域地区仍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具体言之,天山东部地区有高昌国和龟兹国,天山以西地区则有喀喇汗王朝。而天山南路诸国,除与喀喇汗朝鼎足而立的李氏于阗外,大多则已融入到诸色回鹘之中。北宋与西域诸国间除了有政治上的往来外,在经济上始终保持着朝贡贸易关系。此外,大食和天竺是香药的主产地和输出国,他们与宋朝间维持着频繁的贸易关系。当时,大食帝国虽然四分五裂,在政治上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但大食商人却在世界各地保持着极高的活跃度

1.大食。北宋建立后,三佛齐、占城诸国开始朝贡。随后,域外诸国纷至沓来,香药朝贡贸易渐趋频繁。据《宋史·大食传》记载:

乾德四年,僧行勤遊西域,因赐其王(即大食国王)书以招怀之。开宝元年,遣使来朝贡。四年,又贡方物,以其使李诃末为怀化将军,特以金花五色绫纸写官告以赐。……六年,遣使来贡方物。七年,国王诃黎佛又遣使不啰海,九年,又遣使蒲希密,皆以方物来贡。[58]

当时,大食国部属众多,名称各异,有勿巡、陁婆离、俞庐和地、麻离拔国(又名麻啰跋)等,然皆以大食自称。麻离拔国产乳香、龙涎、真珠、犀角、象牙、珊瑚木香、没药、血竭、阿魏、苏合油、没石子、蔷薇水等货[59],而勿巡所贡有龙脑香、兜罗锦、蕃花簟等。从968年(开宝元年)到1168年(乾道四年)的201年间,大食向宋朝入贡52次,其中国王诃黎佛(即哈里发)遣使2次,阿弥遣使1次,大食国来贡或遣使来贡29次,层檀国3次,麻罗跋国2次,勿巡国2次,俞庐和地国1次,陁婆离1次,其他还有蕃客、舶主等以个人名义来贡。若将北宋、南宋分别来计,北宋时期大食进贡共达48次,而南宋时期大食进贡仅有4次。这些记载虽不完备,但足以看出宋代尤其是北宋时期海外朝贡贸易之繁荣。

北宋时期,大食无疑是海上丝绸之路香药贸易中的重要角色。同时,在陆上丝绸之路乳香等贸易中大食同样是一个重要角色。9世纪以后,阿拔斯王朝开始衰落,各地纷纷独立,“有国千余所,知名者特数国耳”,而大食者,“诸国之总名也”[60]。但是,在整个宋代,两河流域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城市繁荣,商业发达。据《诸蕃志》卷上记载:“其国雄壮,其地广袤。民俗侈丽,甲于诸蕃。……土地所出,真珠、象牙、犀角、乳香、龙涎、木香、丁香、肉荳蔻、安息香、芦荟、没药、血碣、阿魏、腽肭脐、鹏砂、琉璃、玻瓈、砗磲、珊瑚树、猫儿睛、栀子花、蔷薇水、没石子、黄蜡、织金软锦、驼毛布、兜罗锦、异缎等。”[61]当然,这些物品并非都产于大食,有些东西来自佛菻、东非,甚至天竺。

977年(太平兴国二年),大食遣使蒲思那、副使摩诃末、判官蒲啰等来贡方物。宋太宗诏赐其使袭衣、器币等。984年(雍熙元年),大食“国人花茶来献花锦、越诺、拣香、白龙脑、白沙糖、蔷薇水、琉璃器”[62]。995年(至道元年),大食国舶主蒲押陁黎赍蒲希密表来贡,引见崇政殿。太宗问其山泽所出,蒲押陁黎对曰,“惟犀象香药”[63]。999年(咸平二年)闰三月,大食“遣蒲押提黎来贡象牙四株,拣香二百斤,千年枣、白沙糖、葡萄各一琉璃瓶,蔷薇水四十瓶,贺皇帝登位”[64]。1011年(大中祥符四年),宋真宗祀汾阴,大食“遣归德将军陁罗离进瓶香、象牙、琥珀、无名异、绣丝、红丝、碧黄绵、细越诺、红驼毛、间金线璧衣、碧白琉璃酒器、蔷薇水、千年枣等。诏令陪位,礼成,并赐冠带服物”[65]。同年,勿巡国舶主蒲加心贡瓶香、象牙。从中可以看出,大食国进贡的主要物品有拣香(乳香之上品)、瓶香(乳香之次品)、龙脑香、蔷薇水、象牙、琥珀、千年枣、白沙糖、越诺、花锦、绣丝、琉璃器、驼毛等。1019年(天禧三年),大食国遣使蒲麻勿陁婆离、副使蒲加心等入贡。《宋史·大食传》云:

先是,其入贡路繇沙州,涉夏国,抵秦州。乾兴初,赵德明请道其国中,不许。至天圣元年来贡,恐为西人钞略,乃诏自今取海路繇广州至京师。[66]

1023年(天圣元年)十一月,入内内侍省副都知周文质言:

沙州、大食国遣使进奉至阙。缘大食国北〔比〕来皆汛海由广州入朝,今取沙州入京,经历夏州境内,方至渭州。伏虑自今大食止于此路出入。望申旧制,不得于西蕃出入。[67]

从上面两条史料可以看出,在宋仁宗天圣元年以前,有些大食商人从陆上丝绸之路经沙州,历夏州,下渭州,或过秦州,东达宋都汴京,从事乳香等奢侈品贸易。为遏制西夏势力发展,保护西域商旅安全,宋廷禁止大食商队经过西夏境内。周文质提到的所谓“旧制”,大概是指这个规定。然而,1023年(天圣元年),大食商队又经夏州前来朝贡。大食国地域辽阔,属国较多,居于沿海地区者多从海路来华,而居于中亚内陆地区者则惯行传统的丝路古道。虽然北宋政府要求大食商人“不得于西蕃出入”,而要“取海路繇广州至京师”,但是,大食商队依然不断地从陆上丝绸之路入贡宋朝。

1070年(熙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大食国遣使奉表,贡珊瑚、金装山子笔格、龙脑、真乳香、象牙、水晶、琉璃器、锦罽、药物。[68]1072年(熙宁五年)四月五日,大食勿巡国遣使辛毗陁罗奉表,贡真珠、通犀、龙脑、乳香、珊瑚、笔格、琉璃、水精器、龙涎香、蔷薇水、五味子、千年枣、猛火油、白鹦鹉、越诺布、花蕊布、兜罗绵毯、锦襈蕃花蕈等。[69]1073年(熙宁六年)七月三日,大食国陁婆离国遣使蒲麻勿等来贡真珠、玻璃、金饰寿带、连鐶辔、臂钩念珠、龙脑、乳香、象牙、千年枣、琉璃器、药物。[70]同年十二月十六日,“大食俞庐和地国遣蒲啰诜来贡乳香等,诏香依广州价回赐钱二千九百贯,别赐银二千两”[71]。大食输入的各种香药在宋朝享有美誉,而西北地区产的麝香、大黄等同样受到大食人的喜爱。丝绸之路贸易是奢侈品的贸易。奢侈品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其受众是少数富有人群。但是,香药作为香料,可以说是奢侈品之一种,它超出了人们的生存需求;而作为药物,又与人们的生活和生存密切相关。物以稀为贵,香药的稀缺性和需求量使其成为等价交换物和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此外,由于香药在佛教寺院和道观的大量使用,人们又将其赋予文化内涵,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北宋后期到南宋初年,一些大食贡使、商贾仍然通过陆路向宋朝入贡。1096年(绍圣三年)十月十五日,熙河兰岷路经略安抚使司言:

大食国进奉般次迷令马斤等赍到表章。缘近奉旨,于阗国已发般次,未到熙州者,表章进奉物,令本司于熙州军资库寄纳。今者大食国乞赴阙进贡,合取朝廷指挥。诏依于阗已降指挥。[72]

1129年(建炎三年)三月七日,宰臣在进呈张浚奏议中也指出:

大食国遣使进奉珠玉宝贝等物,己至熙州。[73]

在中国古代史籍中,有关大食商队经由陆路进行乳香等朝贡贸易的记载不多,至于那些来往于陆上丝路的为数众多的非朝贡贸易大食商队,由于史籍记载的缺失,更加无法窥知。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至少在北宋时期,大食商队是一支活跃在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力量。

2.天竺国。旧名身毒,亦名摩伽陀、婆罗门。宋代,中国与印度间的交通仍有海、陆两条通道。据《宋史·天竺传》记载,965年(乾德三年),沧州僧道圆从西域返还。道圆自后汉天福年间西行求法,在途费时12年,住五印度6年,后经于阗回国。宋太祖召问其所历山川道里,道圆一一能记。次年,僧行勤等157人上言,愿至西域求佛法。宋廷“以其所历甘、沙、伊、肃等州,焉耆、龟兹、于阗、割禄等国,又历布路沙、加湿弥罗等国,并诏谕其国令人引导之。开宝后,天竺僧持梵夹来献者不绝”[74]。当时,甘、沙、伊、肃诸州似乎还在宋朝的控制之下,而焉耆、龟兹诸地已属西域番国,布路沙、加湿弥罗则在五印度境内。中印两国僧人经常通过西域贡道往来于中印之间,时人对西去天竺的路线还是比较熟悉的。

972年(开宝五年)四月,西天竺僧苏葛陀来献舍利一、水晶器及文殊花。975年(开宝八年)冬,东印度王子穰结说啰来朝贡。[75]980年(太平兴国五年)五月,“中天竺国僧啰护啰来献香药万七千斤,具〔贝〕多叶梵经一轴”[76]。宋太宗雍熙年间,“卫州僧辞濣自西域还,与胡僧密坦罗奉北印度王及金刚坐王那烂陀书来。又有婆罗门僧永世与波斯外道阿里烟同至京师”。永世自云:“其国东行经六月至大食国,又二月至西州,又三月至夏州。”[77]当时,天竺僧人多从陆路经夏州到中原内地。据《辽史·圣宗本纪》记载,1001年(统和十九年)正月,“回鹘进梵僧名医[78]。天竺僧医还通过西域、夏州或漠北草原,深入辽朝。1024年(天圣二年)九月,西印度僧爱贤、智信护等来献梵经,各赐紫方袍、束帛。1036年(景祐三年)正月,天竺僧善称等9人贡梵经、佛骨及铜牙菩萨像。总体来看,中印间佛教文化交流频繁,印度僧侣所贡多为经卷、佛像、舍利,而进贡香药者不多。南宋时期,国力转衰,西北失据,西域道被蒙古、党项、契丹等族所阻,中原与印度交通不便,故联系极少。

3.佛菻。《大唐西域记》作“拂懔”,《慧超往五天竺传》作“拂临”。对于拂菻一词的来源,至今众说纷纭,认识尚不统一。根据多数学者的观点,佛菻是隋朝以来中国史籍中对东罗马帝国及其所属西亚地中海沿岸一带的称谓。《宋史·外国传》中的佛菻当指塞尔柱突厥人统治下的小亚细亚一带。

隋书·裴矩传》所录《西域图记序》中,记述了丝绸之路北道的具体走向:“从伊吾,经蒲类海铁勒部,突厥可汗庭,渡北流河水,至拂菻国,达于西海。”《宋史·佛菻传》云:佛菻国“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79]。1081年(元丰四年)十月,佛菻国大首领你厮都令厮孟判经西大食、于阗、回纥、青唐城,向宋朝贡献鞍、马、刀、剑和珠。[80]从拂菻国贡使你厮都令厮孟判的行程看,唃厮啰所居青唐一带是中西交通的重要通途。

4.邈黎。现代汉语音译作“木剌夷国”,原义为迷途者,是亦思马因人的别称。北宋末年迁至波斯。1089年(元祐四年),邈黎国“般次冷移、四抹粟迷等赍于阗国黑汗王并本国王表章来。有司以其国未尝入贡,请视于阗条式,从之”[81]

5.高昌回鹘。又称西州回鹘、北庭回鹘。高昌回鹘是回鹘西迁后在西域地区建立的重要政权,其辖地东过哈密与西夏相邻,西过拜城与喀喇汗朝相接,南抵塔克拉玛干沙漠,北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北接辽国,地处丝绸之路北道中枢,东西中转贸易发达。高昌回鹘与契丹关系比较密切,但与北宋交往较少,乳香等香药的贡赐贸易不多。

962年(建隆三年)四月,“西州回鹘阿都督等四十二人以方物来贡”[82],双方正式确立贡赐贸易关系。965年(乾德三年)十一月,西州回鹘可汗遣僧人法渊贡献佛牙、琉璃器、琥珀盏。[83]981年(太平兴国六年)五月,宋太宗派遣供奉官王延德、殿前承旨白勋出使高昌。王延德在其所献“行程”中云:“高昌即西州也。其地南距于阗,西南距大食、波斯,西距西天步路涉、雪山、葱岭,皆数千里。”[84]983年(太平兴国八年),高昌回鹘遣使安鹘卢入贡。984年(雍熙元年)四月,“西州回鹘与婆罗门僧永世、波斯外道阿里烟同入贡”[85]。《山堂考索》云:“是年,西州、龟兹遣使来贡,自是可汗王、克韩皆遣使贡良玉、名马、橐驼、大尾白羊、乳香等物。”[86]

1004年(景德元年)秋,宋真宗“诏:‘闻西京〔州〕回鹘人有久住京师者,无得私买蕃部系禁香药。违者,论其罪。’时三司言:‘回纥等有犯,即断兵〔决〕。’真宗曰:‘外蕃远来贡奉,不知中国条法,若深加刑辟,恐失怀远之道。’遂令先具罪状以闻”[87]。由于宋朝对乳香等香药的市场需求量较大,回鹘等国使人、商贾来宋经营香药者很多,私买私卖行为时有发生,以至于与宋朝的乳香禁榷制度发生冲突。但是,宋真宗对此并未断然采取制止措施,而是视其情节具体定夺。这可能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宋朝对乳香的需求量很大;二是回鹘向宋朝贡献的物品以玉料、牲畜为大宗,乳香不产于回鹘,且贡量不大,不会对香药市场造成大的冲击;三是在宋、辽对峙的背景下,党项的崛起及对灵州的占领,使宋朝东西两面受敌,急需外援以缓解压力。1041年(康定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回鹘北亭可汗奉表贡玉、乳香、硇砂、名马。[88]北亭可汗所在不详,“亭”疑为“廷”,北廷是高昌之夏都。

回鹘商队中有甘州回鹘人、沙州回鹘人、高昌回鹘人和龟兹回鹘人。宋徽宗宣和年间,回鹘商人“间因入贡散而之陕西诸州,公为贸易,至留久不归。朝廷虑其习知边事,且往来皆经夏国,于播传非便,乃立法禁之”[89]。在宋夏矛盾的制约下,为了防止边防信息流入西夏,宋朝立法禁止回鹘商人在陕西诸州久留不归,或途径西夏。

北宋时期,辽朝国势较强,西域诸国与其保持着较密切的往来,也有乳香等朝贡贸易关系。例如,高昌回鹘在“契丹时,三年一次朝贡,进献玉、珠、乳香、斜合、黑皮、褐里丝等。亦有互市,其国主亲与北主评价”[90]。此外,龟兹、于阗诸国与辽朝间也保持着频繁的香药朝贡贸易。《契丹国志》卷21《诸小国贡进物件》记载:

高昌国、龟兹国、于阗国、大食国、小食国、甘州、沙州、凉州,已上诸国三年一次遣使,约四百余人,至契丹贡献。玉、珠、犀、乳香、琥珀、玛瑙器、宾铁兵器、斜合黑皮、褐黑丝、门得丝、怕里呵、硇沙、褐里丝,已上皆细毛织成,以二丈为匹。契丹回赐,至少亦不下四十万贯。[91]

由于回鹘商人前往辽朝者很多,故辽在上京汉城中专设“回鹘营”,供回鹘商人居住。为了招徕西方商旅,辽朝还在高昌附近设置榷务,允许商贩“任便往来买卖”。

洪皓曾经出使金国,被拘押长达15年,直至1143年(绍兴十三年)回归。他在《松漠纪闻》中记载了当时回鹘商人的情况:

回鹘,自唐末浸微,本朝盛时有入居秦川为熟户者,女真破陕,悉徙之燕山。甘、凉、瓜、沙旧皆有族帐,后悉羁縻于西夏,唯居四郡外地者颇自为国,有君长。土多瑟瑟珠玉。……药有腽肭脐、硇砂。香有乳香、安息。笃耨,善造宾铁刀剑、乌金银器,多为商贾于燕。载以橐驼过夏地,夏人率十而指一,必得其最上品者,贾人苦之。后以物美恶杂贮毛连中,然所征亦不赀。其来浸熟,始厚赂税吏,密识其中下品,俾指之,尤能别珍宝。蕃汉为市者,非其人为侩,则不能售价。[92]

实际上,腽肭脐、乳香、安息香等并不产于回鹘,回鹘商人不过从事中转贸易而已。硇砂,一名北庭砂,又名气砂,始载于《唐本草》,为不常用中药李时珍云:“硇砂性毒。服之使人硇乱,故曰硇砂。狄人以当盐食。”苏恭曰:“硇砂出西戎,形如牙硝,光净者良。”[93]硇砂产于河西、河东、陕西诸地,但以出于北庭(即吐鲁番)者为贵。回鹘是继粟特之后,丝绸之路陆路贸易的主要担当者和中介商,其活动范围遍及辽、金、宋、夏、吐蕃各地,贩运的商品既有本地土特产品,也有外来的香药等舶来品。

6.甘州回鹘。9世纪40年代,甘州回鹘迁居河西走廊,初依附于吐蕃,后归附归义军。9世纪后期,甘州回鹘逐渐强大起来,并攻占甘州,摆脱归义军的统治。1028年(天圣六年),西夏攻破甘州,回鹘可汗自杀。不久,甘州回鹘复国,旋又被西夏所灭。甘州回鹘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与宋朝保持着较为频繁的乳香等朝贡贸易。

961年(建隆二年),北宋王朝建立后,甘州回鹘即遣使朝贡。964年(乾德二年),回鹘遣使贡玉百团、琥珀40斤,以及犛牛尾、貂鼠等。翌年,回鹘再次遣使赵党誓等47人贡团玉、琥珀、红白犛牛尾等。[94]《山堂考索》云:“十二月壬辰,回鹘可汗景琼遣使贡物,自是甘州回鹘贡良马、美玉、珊瑚、琥珀之类不绝。”[95]977年(太平兴国二年)冬,宋廷派遣殿直张璨诏谕甘州、沙州回鹘可汗,并赐以器币,招致名马、美玉,以备车骑琮璜之用。980年(太平兴国五年),甘州、沙州回鹘可汗夜落纥密礼遏遣使裴溢的等四人,贡献橐驼、名马、珊瑚和琥珀。[96]甘州回鹘试图通过与宋朝的贡赐关系,取得宋廷的支持,以对抗辽朝和西夏。而北宋政府则试图利用甘州回鹘来牵制辽和西夏,故积极支持甘州回鹘。1004年(景德元年)闰九月,“甘州回鹘遣使来贡方物。时有诏禁蕃部私买系禁香药,回鹘有违禁者,三司请即论决。上曰:‘绝域远来,未知国法,骤加刑辟,恐失绥远之道。’乃令先具罪状以闻”[97]。1008年(大中祥符元年),夏州军主万子等率部进犯回鹘。回鹘设伏要路,奋起反击,大败夏军,将其杀戮殆尽。同年四月,甘州回鹘可汗夜落纥遣使来贡。宋真宗赐予夜落纥之母宝物公主黄金器,赐夜落纥香药、金带。十一月,夜落纥、宝物公主及没孤公主、宰相娑温遣使姚进等12人来贡宝货、药、橐驼、名马。[98]宋廷封夜落纥为特进、忠顺保德可汗王。1010年(大中祥符三年),甘州回鹘又遣宰相左温、枢密使何居録越、翟符守荣等来贡。[99]同年十二月,宝物公主上书言:“近被病始愈,国中不产香药及小儿药、冷病药,望赐之。”[100]甘州回鹘向宋朝的贡品中有香药和药,宋朝的回赐品中也有香药和药。甘州回鹘不可能将回赐的香药带回甘州,而是作为等价交换物用来易换丝绸等生活用品。1011年(大中祥符四年)三月,“甘州回鹘、蒲端、三麻兰、勿巡、蒲婆罗、大食国、吐蕃诸族,并遣使来贡”[101]。在此之前,甘州回鹘与党项族频频交战,其供奉多为夏州党项族劫掠。此后,在青唐宗哥族的护送下,甘州回鹘贡使年年得至京师。

1016年(大中祥符九年)十二月,“甘州回鹘夜落隔归化及宝物公主、宰相索温守贵等遣使都督翟福等来贡马及玉、香药。赐衣冠、器币、缗钱有差”[102]。次年三月,宋朝封夜落隔归化为怀宁顺化可汗王,赐袭衣、金带、器币等。1018年(天禧二年)二月,夜落隔归化遣都督安信等入贡。[103]1020年(天禧四年)三月九日,夜落隔归化再次遣使来贡方物。同月二十一日,宋廷“令甘州回纥进奉,自今并于秦州路出入”[104]。1023年(天圣元年)五月,甘州回鹘夜落隔通顺遣使阿葛之、王文贵来贡方物。[105]次年六月,又遣使贡马、胡锦、白曡。1025年(天圣三年)三月十三日,甘州回鹘可汗来贡乳香、硇砂、琥珀、白玉和马。旋回鹘僧贡马。宋真宗诏令秦州,今后凡蕃僧进贡,一律禁绝,不得遣发。[106]同年四月,甘州回鹘“可汗王、公主及宰相撒温讹进马、乳香。赐银器、金带、衣著、晕锦旋襕有差”[107]。1027年(天圣五年)八月二十五日,甘州可汗王宝国夜落隔遣使贡乳香、硇砂。1028年(天圣六年)二月十五日,宝国夜落隔遣使副督都贡玉、琥珀、乳香。[108]同年,西夏攻取甘州。此后,甘州回鹘中断了向宋朝的进贡。

7.龟兹回鹘。又称西州回鹘、西州龟兹,是漠北回鹘汗国奔溃后西迁的一支,其地大约东至青海湖西南,西及东部天山附近,北至沙州,南到昆仑山脉,约当今新疆东南部、青海西北部和甘肃西部部分地区。《宋史·龟兹传》云:“龟兹本回鹘别种。……国城有市井而无钱货,以花蕊布博易。有米麦瓜果。西至大食国行六十日,东至夏州九十日。”[109]据程溯洛先生研究,龟兹地区市场上的流通手段实以货币为主,而以物易物为次。[110]龟兹回鹘在政体上虽归高昌回鹘节制,但在对外贸易中却独自向宋朝朝贡。

976年(太平兴国元年)五月,“西州龟兹遣使易难与婆罗门波厮外道来贡”[111]。984年(雍熙元年),西州、龟兹回鹘各遣使贡良玉、名马、橐驼、大尾白羊、乳香等物。[112]1010年(大中祥符三年),“龟兹国王可汗遣使李延福、副使安福、监使翟进来进香药、花蕊布、名马、独峰驼、大尾羊、玉鞍勒、琥珀、鍮石等”[113]。而《宋会要辑稿》的记载则更为详细:

大中祥符三年闰二月,国王可汗遣使李延胜、副使安福等贡乳香二百四十九斤,花蕊布二疋,硇砂三百七十一斤,独峰橐驼一,大尾白羊十五。李延胜贡马十疋,玉鞍勒,金玉二百一十二斤;李安福贡琥珀四十斤,䃋石十二斤;监使翟进贡乳香六十九斤,䃋石二斤,胡黄连十四斤;判官曹信贡乳香七十六斤;都监杨嘉贡乳香三十九斤;僧智圆贡琥珀四十五斤,䃋石四十六斤。[114]

文中贡使除李延福和李延庆不同外,李安福显然系安福之误。在宋代香药朝贡贸易中,域外贡使除了代表其国家与宋朝政府进行官方交易之外,往往个人携带很多香药私货,进行私觌贸易活动。这种香药私觌贸易虽然是香药朝贡贸易中衍生的私人性质的贸易,但可以看作是对香药朝贡贸易的一种补充。(www.daowen.com)

1013年(大中祥符六年)十一月,龟兹国剋韩王派遣李延庆等36人来朝,贡玉60团、橐驼、名马、弓箭、鞍勒、香药等。1017年(天禧元年)四月,剋韩王智海遣使张復延贡玉、马、香药等。1024年(天圣二年)三月十七日,龟兹王智海等贡独峰驼五、香药、杂物。[115]同年四月,智海又遣使贡橐驼、马、玉、乳香。[116]1030年(天圣八年)十一月十五日,龟兹国遣使李延庆贡玉带、真珠、花蕊布、乳香、硇砂、马匹、独峰驼、大尾羊等。[117]1031年(天圣九年)正月十八日,龟兹国王智海复遣使李延庆等贡硇砂、乳香、名马。[118]1037年(景祐四年)正月九日,龟兹国遣使李延贵贡花蕊布葛、乳香、硇砂、独峰驼、玉、马。[119]从宋真宗天圣二年到宋仁宗景祐四年,龟兹回鹘先后遣使朝贡8次,几乎每次都有乳香。宋神宗熙宁年间以后,龟兹频繁受到高昌侵扰,局势维艰,对宋朝的官方进贡逐渐减少。

1071年(熙宁四年),龟兹回鹘派遣李延庆、曹福入贡。1072年(熙宁五年)二月二日,“大回鹘龟兹可汗王遣使卢大明、督都奉表,贡玉、象牙、翡翠、乳香、花蕊布、宿绫、硇砂、铁甲、皮团牌、马、刀剑”[120]。此后,直到1096年(绍圣三年),龟兹“使大首领阿连撒罗等三人以表章及玉佛至洮西”。然而,宋熙河路经略使“以其罕通使,请令于熙、秦州博买,而估所赍物价答赐遣还”[121]。11世纪中后期,龟兹西境经常受到喀喇汗朝的侵扰,而天山北麓和天山南麓的焉耆盆地以东地区,又属高昌回鹘辖地,在这种形势下,龟兹回鹘只能向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且末、若羌及其以东地区发展。

龟兹回鹘与宋朝间的朝贡贸易活动非常频繁。从976年(太平兴国元年)到1096年(绍圣三年)的120年间,龟兹回鹘先后向宋朝贡26次,其中明确记载有乳香、象牙等来贡者达10次。这说明龟兹作为丝绸之路北道的中枢要地,其乳香等香药的中转贸易还是比较兴盛的。

8.于阗。于阗位于丝绸之路南道,塔里木盆地南缘,西南抵葱岭,南连吐蕃诸部,西北通喀喇汗朝。该地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农产品丰富,玉石驰名中外,在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

961年(建隆二年)十二月四日,于阗王李圣天遣使贡玉圭一枚,盛以玉匣。宋太祖厚赐其使,双方恢复了五代后期业已中断的朝贡关系。次年,于阗与喀喇汗朝间爆发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60多年。966年(乾德四年),李圣天遣其子德从来贡方物。969年(开宝二年),于阗遣使直末山来贡,旋复派善名贡阿魏子。于阗国先后派出以僧侣、官员及王室成员为主的使团前来朝贡,进一步拉近了双方的关系。1006年(景德三年),喀喇汗朝攻占于阗。1009年(大中祥符二年),喀喇汗朝玉素甫·卡迪尔汗开始以于阗的名义遣使宋朝。《宋史·于阗传》记载:“大中祥符二年,其国(于阗)黑韩王(即喀喇汗朝大汗)遣回鹘罗厮温等以方物来贡。”[122]1024年(天圣二年),喀喇汗朝彻底征服于阗。在喀喇汗朝的统治下,于阗逐渐皈依伊斯兰教,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于阗继续与宋朝进行频繁的乳香、玉石等贡赐贸易。当时,于阗“地产乳香,来辄群负,私与商贾牟利;不售,则归诸外府得善价,故其来益多”[123]。于阗作为丝绸之路南道东西方中转贸易枢纽,乳香、阿魏等香药的中转贸易非常兴盛,以至于宋人把来自大食的乳香作为于阗的特产方物。

9.喀喇汗朝。又称“黑韩”“大石”“阿萨兰回鹘”等,是古代西域回鹘人建立的政权。在喀喇汗朝占领于阗以前,史书当中很少提到喀喇汗朝与北宋的贡赐贸易活动。1009年(大中祥符二年),喀喇汗朝黑韩王遣回鹘罗厮温等向宋朝贡献方物,并与宋朝建立贡赐贸易关系。1025年(天圣三年)十二月,于阗国黑韩王“遣使罗面于多、副使金三、监使安多、都监赵多来朝,贡玉鞍辔、白玉带、胡锦、独峰橐驼、乳香、硇砂”[124]。从宋仁宗天圣三年起,喀喇汗朝统治下的于阗与宋朝的朝贡贸易非常频繁。但是,由于认识方面的原因,在宋人的记述当中,一般将喀喇汗朝的贡纳与前于阗国混为一谈。实际上,喀喇汗朝和于阗是两个同时并存的政权,双方在疆域范围、语言、习俗、宗教信仰诸方面都有明显不同。喀喇汗朝攻灭于阗后,于阗国作为独立性政权的历史已不复存在。因此,《宋史》所谓的于阗国进贡,实可认为是喀喇汗朝所主导。喀喇汗朝地跨葱岭东西、天山南北,势力强盛,对推动丝路贸易起了重要作用。

熙宁以来,远不踰一二岁,近则岁再至。所贡珠玉、珊瑚、翡翠、象牙、乳香、木香、琥珀、花蕊布、硇砂、龙盐、西锦、玉鞦辔马、腽肭脐、金星石、水银、安息鸡舌香,有所持无表章,每赐以晕锦旋襕衣、金带、器币,宰相则盤毬云锦夹襕。[125]

《宋会要辑稿》蕃夷七记载:

(宋神宗)熙宁四年二月十四日,于阗国黑汗王遣大首领翟进奉表,贡珠玉、珊瑚、翡翠、象牙、乳香、木香、琥珀、花蕊布、硇砂、龙盐、药物、铁甲、马。[126]

1072年(熙宁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于阗国黑韩王遣使奉表,贡玉、胡锦、玉鞦、鞍辔马、乳香、木香、腽肭脐、金星石、花蕊布。[127]1074年(熙宁七年)二月三日,于阗国遣使阿丹一难奉表贡玉、乳香、水银、安悉香、龙盐、琥珀、金星石等。[128]1077年(熙宁十年)四月八日,于阗国黑汗王遣使罗阿厮难撒温奉金表,贡玉石、胡锦、鞍辔马、乳香、木香、翡翠、琥珀、安悉香、龙盐、鸡舌香、胡黄连等。[129]同年十月三日,“客省言:‘于阗国进奉使罗阿厮难撒温等有乳香三万一千余斤,为钱四万四千余贯,乞减价三千贯卖于官库。’从之”[130]

北宋初期,西域贡使、商人借宋朝政府招徕朝贡之机,无论有无表章,纷纷涌入京城。于阗对北宋的乳香朝贡数量巨大,打破了其与宋朝间的贸易平衡。1078年(元丰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宋神宗诏令:“熙河路经略司指挥熙州,自今于阗国入贡,惟赍国王表及方物听赴阙,毋过五十人,驴马头口准此。”[131]从这条诏令中可以看出,因许多于阗商人打着官方旗号,不断前来进行乳香等朝贡贸易,故神宗诏令唯赍国王表及方物者方可赴阙,并限制赴阙贡使人数。但是,1079年(元丰二年)十月十三日,于阗国遣使贡方物,却无国王表章。宋廷诏令:“如坚欲奉贡,可听之。”1080年(元丰三年)正月二十七日,于阗国大首领阿令颠颡温等来贡方物。三月二十六日,神宗诏令于阗国进奉使所卖乳香,偿以现钱;其乳香所过之处,若官吏失察,则令转运司劾罪。同年十月九日,“熙州奏:‘于阗国进奉般次至南川寨,称有乳香、杂物等十万余斤,以有违朝旨,未敢解发。’诏乳香约回”[132]。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谈到当时宋军的辎重运输时说:“若以畜乘运之,则驼负三石,马、骡一石五斗,驴一石。”[133]每头骆驼的载重量是三石,大约相当于360斤左右。如果折中计算,每头骆驼负重300斤左右,那么,于阗进奉使进贡的31000余斤乳香,大概需要上百头骆驼运输,而10万余斤乳香、杂物,大概需要300余头骆驼运输。可以想见,在丝绸之路浩瀚的大漠中,伴随着阵阵驼铃声,规模浩大的满载乳香的商人或贡使驼队络绎于途。

据《宋史·于阗传》记载,1083年(元丰六年)五月,西夏“犯兰州,破西关,杀管勾、左侍禁韦定,并掳略和雇运粮于阗人并橐驼”[134]。这里的于阗即指喀喇汗朝。在宋夏激战的背景下,西夏禁止喀喇汗朝贡使通过夏境向宋朝进贡。到宋哲宗元祐年间,因于阗国进奉使贡期不定,故哲宗令熙、河间准其每年朝见一次。1087年(元祐二年),宋哲宗“诏立回赐于阗国信分物法。岁遣贡使虽多,止一加赐。又命于阗国使以表章至,则间岁听一入贡,余令于熙、秦州贸易”[135]。1089年(元祐四年)四月五日,于阗国遣使入贡。同年五月二十八日,于阗国贡使李养星阿点魏哥贡进方物。[136]宋哲宗绍圣年间,知秦州游师雄上书朝廷:“于阗、大食、佛菻等国贡奉,般次踵至,有司惮于供赉,抑留边方,限二岁一进。外夷慕义,万里而至,此非所以来远人也。”[137]哲宗采纳了游师雄的建议。此后至宣和年间,宋廷对西域诸国的朝贡次数略有放宽,但随着北宋王朝的衰落,昔日之景象难以再显。

10.归义军。848年(大中二年),张义潮乘吐蕃内乱,率领州内各族人民,推翻吐蕃的统治,自立为沙州刺史。851年(大中五年),张义潮率部归唐。唐宣宗诏建沙州为归义军,命张义潮为归义军节度使,领河、沙、甘、肃、伊、西等州观察、营田处置使。905年(天祐二年),张承奉继任归义军节度使后,自称白衣天子,号西汉金山国,但国势衰微,实力不振。914年(乾化四年),张承奉死,长史曹义金取消帝号,自立为归义军节度使。此后,沙州归义军政权落入曹氏家族之手。义金卒,其子元忠嗣立。北宋时期,归义军曹氏政权奉宋朝为正朔,并多次遣使宋朝,希望得到其承认,直至1036年(景祐三年)被西夏吞并为止。归义军政权据有瓜、沙二州敦煌一带,扼守丝绸之路咽喉要道。西域诸国物产多经敦煌转销内地和邻近诸族,故归义军对宋朝的朝贡贸易中乳香等香药占有一定份量。

据《宋会要辑稿》蕃夷五“瓜沙二州”条记载,980年(太平兴国五年),曹元忠卒,“三月,其子延禄遣使裴溢的、名似四人来贡玉圭、玉碗、玉檛、波斯宝毡、安西细毡、葺褐、斜褐、毛罗、金星礬等”[138]。同年闰三月二十六日,“甘、沙州回鹘遣使裴溢的、名似等来贡橐驼、名马、珊瑚、琥珀、良玉”[139]。从贡期、贡使来判断,上述两次朝贡应为同一事。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记载,“三月”当为“闰三月”之误,脱“闰”字。995年(至道元年)五月,延禄再次遣使贡方物,并乞赐生药、臈茶、弓箭、佛经等。1002年(咸平五年)八月,“权归义节度兵马留后曹宗寿遣牙校阴会迁入贡”[140]。在曹宗寿统治时期,鉴于宋朝国力不振,无暇西顾,除继续保持与宋朝的朝贡关系外,还强化了与辽朝的往来,以免受其攻击。1004年(景德元年)五月二十四日,归义军节度使曹宗寿遣使朝宋。[141]1006年(景德三年),曹宗寿遣使辽朝,贡献大食马及美玉等。曹宗寿和好邻邦、兼事宋辽的外交路线,有利于中西经济、文化交往,瓜州地区一度出现“道路清谧,行旅如流”的景况。1007年(景德四年)五月,“宗寿遣瓜、沙州节度上司孔目官阴会迁等三十五人诣阙,贡玉团、玉印、乳香、硇砂、橐驼、名马。诏赐锦袍、金带、器币,酬其直。仍降敕书示谕,所乞药物、金箔量赐之”[142]。宋真宗大中祥符末年,曹宗寿卒,其子曹贤顺继位。他在强化与宋、辽通使关系之上,更加注重同辽的关系。1023年(天圣元年)九月十九日,沙州、大食国遣使翟来著等贡方物。同年闰九月二十二日,“归义军节度使曹贤顺贡乳香、硇砂、玉”[143]。《宋史·沙州传》亦云:“至天圣初,遣使来谢,贡乳香、硇砂、玉团。自景祐至皇祐中(1034~1053年),凡七贡方物。”[144]1030年(天圣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沙州再次遣使贡玉、玉版、黑玉、玉鞦辔、真珠、乳香、硇砂、黄矾、花蕊布、白褐马等。[145]1036年(景祐三年),西夏崛起,先后攻陷瓜、沙、肃州,尽有河西之地。曹氏在敦煌的统治宣告结束。

西夏攻取瓜州、沙州后,沙州回鹘势力并未消亡。1037年(景祐四年)正月,沙州遣使副杨骨盖靡是贡玉、牛黄、棊子、褐绿黑皮、花蕊布、琥珀、乳香、硇砂、梧桐律、黄矾、名马。[146]据《宋会要辑稿》蕃夷五记载:

景祐四年六月,沙州大使杨骨盖(即杨骨盖靡是)、副使翟延顺入贡。康定元年四月,沙州遣人入贡方物。二年二月,沙州遣大使安谔支、副使李吉入贡。庆历二年二月,沙州北亭可汗王遣大使密、副使张进零、和延进,大使曹都都,大使翟入贡。皇祐二年四月,沙州符骨笃末似婆温等来贡玉。十月,沙州遣人来贡方物。[147]

自1039年(宝元二年)起,元昊开始对宋朝发动进攻。同时,西夏的强大特别是西夏对河西地区的占领,切断了辽国与河西吐蕃及沙州回鹘间的联系,也使辽朝感到忧虑不安。1040年(康定元年),宋大理寺丞石延年建言,联络瓜州、沙州回鹘,“使犄角兴师以分贼(西夏)势”。1044年(庆历四年),契丹国主率部亲征西夏。后元昊谢罪请和。辽朝还通过联姻关系,送女妻于唃厮啰首领董毡,“数遣使由回鹘路至河湟间,与唃厮啰约举兵取河西,河西谓夏国也,欲徙董毡凉州,与之相近”[148]。宋朝也先后派遣左侍禁鲁经、屯田员外郎刘涣到青唐与唃厮啰进行接触。在宋、辽、夏、唃厮啰争战过程中,甘州回鹘仍是一支可以借助的重要力量。

宋代西域诸国香药朝贡贸易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西域诸国向宋朝进贡的物品可以分为动物、皮毛、布匹、珠宝、玉石、香药、药材、武器和其他几类。动物类有马、大尾羊、橐驼(独峰驼)、象、狮子、犀牛,皮毛类有牛尾、毛褐、白褐、褐绿黑皮、貂鼠皮,布匹类有花蕊布、白氎布、越诺布、胡锦、西锦、宿绫,珠宝类有琥珀、象牙、珊瑚、真珠、翡翠,玉石类有各色玉料和玉制品,香药类以乳香为大宗,尚有木香、鸡舌香、安息香、龙脑香、龙涎香、腽肭脐、阿魏、蔷薇水,药材类有硇砂、梧桐律、金星石、牛黄、龙盐、胡黄连、黄礬、五味子,武器类有刀、剑、弓箭、铁甲,其他还有鍮石、梵经、水晶、琉璃器、念珠等。而宋朝回赐的物品主要有银币、铜钱、绢帛、茶叶和衣冠等。

从自然地理环境来看,西域各国地处丝路孔道,绿洲面积不大,而城镇人口较多,需要商业来供养,故其过境贸易相对发达。为了获取丝绸之路商业贸易利益,增加财税收入,各国大都实行重商政策,竭力保护客商,鼓励并参与丝路商业贸易。

当时,甘州回鹘、高昌回鹘、于阗及喀喇汗朝等西域各国与宋朝保持着经常的政治、经济往来。这些少数民族或政权的使者、商人,将当地土特产品和各种外来香药运入内地,然后用宋廷赏赐的钱币,在内地采购自己需要的茶叶、纺织品及其他手工业品,再运回原地销售,有的则长期在内地从事各种贸易活动,甚至定居西北各地,这对于各民族间互通有无和民族融合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朝贡贸易当中,由于乳香等香药利润巨大,各少数民族政权的使臣往往选择乳香作为贡品。如果考虑到当时存在的民间胡商香药贸易因素,可以说,北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香药贸易的规模,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唐代,只是与海上丝绸之路香药贸易的繁荣相比,略显逊色而已。在西北地区传统的茶马贸易中出现乳香这种非西北物产,这不能不说是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一个新的特色。

北宋政府对香药实行官营专卖制度。早在964年(乾德二年)八月,宋廷就在京师和建安军、汉阳军、蕲口设置榷货务,开始榷茶。971年(开宝四年),宋廷在广州设立市舶司,掌管海上对外贸易事务,后又于杭州(今浙江杭州市)、明州(今浙江宁波市)置司。香药是市舶司的大宗贸易,也是朝廷经费的主要来源。977年(太平兴国二年),宋朝在平定岭南及交趾、海南诸国后,三佛齐、勃泥、占城诸国连年入贡,犀象、香药之物充牣府库,故在京师设置香药榷易院,隶属于太府寺,命张逊为香药库使。太府寺“置卿、少卿各一人,丞、主簿各二人。卿掌邦国财货之政令,及库藏、出纳、商税、平准、贸易之事,少卿为之贰,丞参领之”[149]。太府寺下辖官司众多,与香药有关的有香药库、左藏东西库、内藏库、都商税务、都提举市易司、和剂局和惠民局等,其中香药库“掌出纳外国贡献及市舶香药、宝石之事”[150]

传统的香药朝贡引发大规模的香药贸易,并直接影响到宋朝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及宋人的经济社会生活。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到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榷货务承担香药的买卖、抽解等事务。996年(至道二年 )十一月,宋太宗诏“榷货务博卖香药收钱帛,每月收十次送纳”[151]。1004年(景德元年)闰九月,宋真宗诏“榷货务所卖紫赤矿、香药,令依市寔价出卖,不得亏官”[152]。到1009年(大中祥符二年)二月,宋真宗诏令香药榷易院并入榷货务,并扩大其经营范围,各地榷货务从京城支取乳香,然后分赴京东等路,委转运司均分于部下州军出卖。同年八月,又诏令榷货务,“客便纳金银、钱帛、粮草,合支香药、象牙者,于香药库拨请还客。年额五十万,不得于榷货务课利衮折。各具增亏比较申奏”[153]。据《宋会要辑稿》食货十五至十七的资料统计,宋神宗熙宁年间,北宋政府在全国各地设置的榷货务(场)约有1760个。这些榷货务(场)都是销售乳香等香药的重要机构,从而形成了全国范围内星罗棋布的销售网络。

北宋初期,市舶司抽买并纲运到京城的香药,以及西域、海外诸国贡献的香药,统归太府寺属下的香药库掌管。1007年(景德四年)三月,宋真宗诏令杭、明、广州市舶司,凡犀、牙、珠、玉到京,“并纳内藏,拣退者纳香药库。诸州香药,亦以细色纳内藏,次者纳香药库。如香药库收细色香药供内,每季计度支拨”[154]。这些香药除了供宫廷享用外,大部分用来出售。太府寺所属机构除香药库主管香药业外,还有编估局、打套局和寄桩库。“编估局、打套局,二局系拣选市舶香药杂物等第,会其直以待贸易。寄桩库,掌发卖香药、匹帛,拘其直归于左藏南库。”[155]香药在出售之前,由专门的编估局、打套局负责编估品搭,打套包装,然后方可出售。乳香由京师及各地的榷货务等机构直接销售,而其他香药则转手批发给商人销售经营。

榷货务是宋代重要的财经机构,“掌受商人便钱、给券,及入中茶盐,出卖香药、象货之类”[156]。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宋廷将香药列入“禁榷”和“博买”的范围,以便加价出售,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禁榷”是由国家专买专卖,不许民间私自交易。“博买”就是市舶司代表政府,按时价收买部分利润空间大的舶货,再送榷易院加价出售,以牟取更多利益。如市舶司“每遇蕃船回舶,乳香到岸,尽数博买,不得容令私卖”。据《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四记载:

太平兴国初,京师置榷易院,乃诏诸蕃国香药宝货至广州、交趾、泉州、两浙,非出于官库者,不得私相市易。后又诏:“民间药石之具恐或致阙,自今惟珠贝、瑇瑁、犀牙、宾铁、鳖皮、珊瑚、玛瑙、乳香禁榷外,他药官市之余,听市货与民。”[157]

禁榷之物有八,即瑇瑁、犀角、象牙、镔铁、鳖皮、珊瑚、玛瑙、乳香,而通行香药、药物有木香、沉香、龙脑、檀香、丁香、荜拨、荜澄茄、诃子、豆蔻、没药、煎香、阿魏、安息香、黄熟香、降真香、胡椒等37种。西域诸国所贡香药以乳香为大宗而乳香在禁榷之列。当时,人们使用的主要是天然香料,但在宋代文献中习惯称香料为“香”或“香药”。宋人之所以称香料为“香药”,是因为绝大部分香料既可入香,又可入药。宋代的香药除少部分为我国本土出产外,绝大部分来自于东南亚、印度和阿拉伯等地。

宋朝政府除了直接销售乳香等香药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香药是采用间接销售即批发的形式来进行的。香药批发主要有直接批发给商人、沿边入中折博支付香药、市籴粮草折博支付香药或香药钞等形式。这样,政府成为全国最大的香药批发商,而香药销售环节则由商人来完成。官府在将自身变为一个最大的商人的同时,又把数量众多的普通商贾变为供其驱使的零售商或伙计。

北宋时期,西北地区战事频发,军费开支成为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而乳香等香药深受当地少数民族青睐,故宋廷直接将乳香等运到前线交换粮草。“国初辇运香、药、茶、帛、犀、象、金、银等物赴陕西变易粮草,岁计率不下二百四十万贯。”[158]尤其是在真宗、仁宗时期,为了解决边境地区军队粮草问题,政府积极鼓励商人和其他人赴沿边入中粮草,而香药则是入中粮草的主要折博支付品之一,这成为政府间接销售即批发香药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不同时期香药等折博支付物品所占比例有所不同,故而出现了所谓“三分法”[159]、“三说法”[160]和“四说法”[161]。1002年(咸平五年),三司使王嗣宗始立河北入中三分法:“以十分茶价,四分给香药,三分犀象,三分茶引。六年,又改支六分香药、犀象,四分茶引。景德二年,许人入中钱帛金银,谓之‘三说’。”[162]1005年(景德二年),河北折中又改为“给八分缗钱,二分象牙、香药”,而且“广信、安肃、北平粟麦,悉以香药博籴”[163]。至1022年(乾兴元年),改支茶引30%,东南现钱25%,香药45%。[164]王安石曾说:“茶法本亦不善,须挟见钱、香药等乃能售,盖见钱、香药等已足办边籴。”[165]在很长时期内,香药支付是西北地区“粮草入中”中仅次于现钱的支付方式。宋仁宗天圣以后,“象犀、珠玉、香药、宝货充牣府库,尝斥其余以易金帛、草粟,县官用度实有助焉。而官市货数,视淳化则微有所损。皇祐中,总岁入象犀、珠玉、香药之类,其数五十三万有余。至治平中,又增十万”[166]。可见,香药、犀象、珠玉数量之多。1048年(庆历八年)十二月,宋仁宗“诏三司:‘河北沿边州军客人入中粮草,改行四税之法。每以一百贯为率,在京支钱三十贯,香药、象牙十五贯,在外支盐十贯,茶四十贯’”[167]。(案:总计四项不足100贯之数,疑有脱字。)这表明,偿付商人交引时往往是几种物品搭配支与,其中就有香药、象牙。宋神宗时,户部曾请求:“乳香民间所用,乞依旧条给长引,许商贩。其诸路卖官香,亦用旧法。”[168]1120年(宣和二年),北宋政府还曾以香药钞、度牒等“付河北籴便司广行收籴,以备储蓄”[169]。在外来名贵香药中,乳香与龙涎香、龙脑香和安息香相比,价格相对低廉,而药用价值较高,用途颇为广泛,故深受社会中下层人民喜爱。乳香最初是作为香料使用的,主要用于世俗和宗教生活,后来逐渐转为以药用为主。正因如此,有关乳香的政策变化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关注,而不像其他香药那样,影响面只限于统治阶级和贵族阶层。除了上述出卖、交换的方式外,榷货务有时还直接把香药卖给商人。如1023年(天圣元年)二月,“令客旅于在京榷货务入纳见钱十千,共筭请二十千香药、象牙,取便将于在京或外处州军贩卖”[170]

在大量域外香药传入中国的同时,中国出产的药材也不断运往西方各国。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宋代大食商人经市舶司外运的中国药材有近60种,包括人参、茯苓、川芎、附子、黄连、大黄、生姜、肉桂等47种植物药和朱砂、雄黄等矿物药。

1127年(建炎元年),北宋灭亡,宋室南迁,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南宋偏安江南,长期与金对峙,军费开支浩大,加上官僚机构庞大,政府财政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香药贸易便发挥了关键作用。宋高宗曾谕及臣僚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171]高宗末年,市舶年收入达200万贯。当时,香药是国家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它与盐、茶、酒、矾一样属于国家垄断性产业。《宋史·食货志》云:“宋之经费,茶、盐、礬之外,惟香之为利博,故以官为市焉。”[172]据《宝庆四明志》卷6记载,当时,从海外贩运来的香料有30多种,其中就有沉香、丁香、龙涎香、苏合香、檀香、金颜香、安息香、木香、乳香、降真香、麝香、脑子、白笃耨、黑笃耨、蔷薇水、白豆蒄、没药、胡椒、阿魏等。[173]这些香药主要供宫廷贵族和官僚士大夫享用。宫廷中的各种礼仪、祭典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都要消耗大量的香药,而大臣们所使用的香药也不计其数。此外,民间对香药的需求量也很大,还出现了专门贩卖香药的香铺、香肆。《东京梦华录》卷2记载:“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御廊西即鹿家包子。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174]很多时候,香药铺与香铺一样,不但卖香药,也调香、制香。从事香药买卖的人还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服装:“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帽之类。”[175]由此可见,在宋代,不论是国家计划指导还是民间自主经营,香药市场异常繁荣,并向专门化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