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花草类香药:零陵香、野悉蜜香、郁金香的特性及用途

花草类香药:零陵香、野悉蜜香、郁金香的特性及用途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零陵香又名薰草、蕙草和香草。薰草是《魏略》所载大秦12种香之一。野悉蜜香又名素馨花、耶悉茗花。中国古代史籍中的郁金香,是一种鸢尾科番红花属多年生花卉,可做香料,亦可入药等。实际上,“郁金”是一种土生的姜黄科植物,其块根主要用于药材,亦可浸酒、染色,而“郁金香”则是指鸢尾科番红花属植物,其花柱的株头可以提炼香料。

1.迷迭香。迷迭香是唇形科植物迷迭香(Rosmarinus offcinalis L.)的全草。

鱼豢《魏略·西戎传》所记大秦12种香中就有迷迭香。晋郭义恭《广志》卷下云,迷迭“出西海中”[111]。西海即地中海。《广志》与《魏略》所记实无不同。陈藏器《本草拾遗》引《魏略》曰:迷迭香“出大秦国”。汉代古乐府诗云:“行胡从何方,列国持何来,氍毹㲪㲩五木香,迷迭艾蒳及都梁。”[112]至迟在汉魏之际,迷迭香已移植中国。曹丕曹植、王粲、陈琳、应瑒均有《迷迭香赋》,诸赋应作于建安二十二年或之前。曹丕《迷迭香赋》序云:“余种迷迭于中庭,嘉其扬条吐香,馥有令芳,乃为之赋。”赋中有云:“薄西夷之秽俗兮,越万里而来征。”[113]曹植在《迷迭香赋》中写道:“播西都之丽草兮,应青春而凝晖……芳莫秋之幽兰兮,丽昆仑之芝英。”[114]王粲《迷迭赋》亦云:“惟遐方之珍草兮,产昆仑之极幽。受中和之正气兮,承阴阳之灵休。扬丰馨于西裔兮,布和种于中州。”[115]他们都强调其来自远方异域,而且来自西方。李时珍概括诸人文字,描绘出迷迭香的形状及功效。他写道:“魏文帝时,自西域移植庭中,同曹植等各有赋。大意其草修干柔茎,细枝弱根。繁华桔实,严霜弗凋。收采幽杀,摘去枝叶。入袋佩之,芳香甚烈。”迷迭香辛温无毒,主治“恶气,令人衣香,烧之去鬼”[116]

2.零陵香。零陵香又名薰草、蕙草和香草。零陵香是唇形科罗勒属(Ocimum basilicum)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茎方形,多分枝。叶对生,夏秋开白色或淡紫色花。茎叶可提取芳香油。全草入药。

薰草是《魏略》所载大秦12种香之一。古人有焚烧香草降神的习俗,此曰薰,又曰蕙。晋人成公绥《宣清赋》云:“哀薰草之见焚。”可见薰草可以用作香料。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浮山)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117]浮山,在今陕西临潼县南。薰草,香气如蘼芜,古人认为佩之可以避疫。

零陵香一名最早见于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本草拾遗》云,零陵香“生零陵山谷,叶如罗勒。《南越志》名燕草,又名薰草,即香草也”[118]。李珣《海药本草》云:“陈氏云:地名零陵,故以地为名。”零陵,今湖南永州市零陵区。《嘉祐本草》“薰草条”注引陈藏器语云:“薰即蕙根,此即是零陵香,一名燕草。”《嘉祐本草》“零陵香”条注引陈藏器语云:“薰草即蕙根,叶如麻,两两相对,此即是零陵香。”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则云:“零陵香。宜(治今广西宜州市)、融(治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等州多有之。土人编以为席,荐坐褥,性暖宜人。零陵,今永州,实无此香。”[119]范成大认为,零陵香产自宜、融等州,而不产于零陵。周去非《岭外代答》卷7云:“零陵香,出瑶洞及静江(今广西桂林市)、融州、象州(今广西象州县)。……谓之零陵香者,静江旧属零陵郡也。”[120]周去非的论述驳正了范成大的说法。而沈括在《梦溪笔谈》补笔谈卷3中云:

零陵香,本名蕙,古之兰蕙是也,又名薰,《左传》曰:‘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即此草也。唐人谓之‘铃铃香’,亦谓之‘铃子香’,谓花倒悬枝间如小铃也,至今京师人买零陵香须择有(零)〔铃〕子者,铃子乃其花也。此本鄙语,文士以湖南零陵郡,遂附会名之,后人又收入《本草》,殊不知《本草》正经自有薰草条,又名蕙草,注释甚明,南方处处有,《本草》附会其名言出零陵郡,亦非也。[121]

零陵香即薰草,是大秦12种香之一。零陵香产于两广及江淮地区,以产于湖南,以及岭北道州、江华、全州、永州、武冈州者为佳,香气馥郁。

关于零陵香的性状、药用,《本草拾遗》云,零陵香“味甘,平,无毒。主恶气疰,心腹痛满,下气,令体香,和诸香作汤丸用之,得酒良”[122]。《证类本草》和《开宝本草》记载略同。

3.野悉蜜香。野悉蜜香又名素馨花、耶悉茗花。野悉蜜香源于木樨科茉莉花属植物素馨花(Jasminum grandiflorum L)的干燥花蕾,以全株入药。

素馨花原名耶悉茗花,相传汉代陆贾将此花与茉莉花自西域引种于南海。五代十国时期,南汉末代皇帝宫女素馨花,喜簪耶悉茗花,故名此花为素馨花。据段成式《酉阳杂俎》卷18记载,野悉蜜香,出自拂菻国,亦出波斯国。[123]周嘉胄《香乘》与段成式《酉阳杂俎》的记载基本相同,其文云:

野悉蜜香,出拂林国,亦出波斯国。苗长七八尺,叶似梅叶,四时敷荣。其花五出,白色,不结实。花开时遍野皆香,与岭南詹糖相类。西域人常采其花,压以为油,甚香滑。唐人以此和香,仿佛蔷薇水云。[124]

4.郁金香。中国古代史籍中的郁金香,是一种鸢尾科番红花属(saffron)多年生花卉,可做香料,亦可入药等。

周礼·春官·鬰人》云:“鬰人掌裸器。凡祭祀、宾客之裸事,和鬰鬯,以实彝而陈之。”郑司农注云:“鬰,草名,十叶为贯,百二十贯为筑,以煮之鐎中,停于祭前。鬰为草若兰。”[125]说文解字注》曰:“郁,芳草也。十叶为贯。百廿贯筑以煮之为郁。……一曰郁鬯,百草之英,远方郁人所贡芳草,合酿之以降神。郁,今郁林郡(治布山,在今广西贵港市)也。”[126]可知,郁草是一种中国土生的有香味的植物,它与中古时期外来的郁金香并无关系。

此外,在中国古代史籍中,“郁金”与“郁金香”常常混为一谈。实际上,“郁金”是一种土生的姜黄科植物(Curcuma),其块根主要用于药材,亦可浸酒、染色,而“郁金香”则是指鸢尾科番红花属植物,其花柱的株头可以提炼香料。这两种植物和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百合科观赏花卉“郁金香”均无任何关系。

番红花在阿拉伯语中称为撒法郎。《本草纲目》草部卷15云:

番红花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国(泛指阿拉伯地区),即彼地红蓝花也。元时以入食馔用。按张华博物志言,张骞得红蓝花种于西域,则此即一种,或方域地气稍有异耳。[127]

番红花产于伊朗、克什米尔,以及阿拉伯半岛。但是,李时珍将番红花与红蓝花相混淆。在古印度,番红花是非常贵重的东西,只限王后和上层社会使用,故人们常用红蓝〔safflower(Carthamus tinctorius)〕冒充红花。《博物志》只谈红蓝,不谈红花,这是两个绝对不同的植物,甚至不属于同一科。番红花又名藏红花,藏红花这名字在《本草纲目拾遗》卷4和《植物名实图考》卷4中都有,并且都说它是从西藏来的。实际上,西藏并不出产红花,只是从克什米尔输入到那里而已。劳费尔认为,当“郁金”指中国的一个植物或产品时,它就是一种姜黄属植物(Curcuma)。但是,当它指印度、越南、伊朗等地的产品时,大半是番红花属植物(Crocus)。这种植物主要用作香料。[128]

关于郁金香的产地,诸史说法不一。周嘉胄《香乘》引东汉杨孚《南州异物志》云:“郁金香,出罽宾国(即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人种之,先以供佛,数日萎,然后取之。色正黄,与芙蓉花裹嫩莲者相似,可以香酒。”[129]罽宾是和我国来往较早的国家之一。汉武帝时始通中国,并几度派遣使者来朝。此处的郁金香,就其具体特征而言,显然是指番红花属。鱼豢《魏略》记载,郁金香“生大秦国。二三月花,如红蓝。四五月采之,甚香。十二叶,为百草之英”[130]。大秦国指古代东罗马帝国。陈藏器《本草拾遗》亦云,郁金香“生大秦国,花如红蓝花,即是香也”[131]。番红花是在四月种植,五月发芽,九月或十月才开花。显然,这里的郁金香不是番红花,而是类似红花或红蓝的东西。西晋时期,皇室中就有异域进贡的郁金香。晋武帝的嫔妃左芬在其《郁金颂》中写道:“伊此奇草,名曰郁金。越自殊域,厥珍来寻。芬香酷烈,悦目欣心。”[132]郁金香草产自“殊域”,显然非本土姜科郁金,其特点是芳香。到南朝刘宋时期,郁金香作为一种外来的香药,仍未被时人广泛认识和使用。如范晔在其《和香方·序》中云:“甘松、苏合、安息、郁金、㮏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133]他明确地将郁金香看作外来的香料。

罽宾、波斯诸地以种植红花闻名,并从那里运销天竺、吐蕃、蒙古和中国各地。《梁书》卷54《诸夷传》曰:

中天竺国,在大月支东南数千里,地方三万里,一名身毒。……其西与大秦、安息交市海中,多大秦珍物,珊瑚琥珀、金碧珠玑、琅玕、郁金、苏合。……郁金独出罽宾国,华色正黄而细,与芙蓉华里被莲者相似。国人先取以上佛寺,积日香槁,乃粪去之,贾人从寺中征雇,以转卖与佗国也。[134]

唐代中叶,罽宾不仅统治乌苌,而且统治犍陀罗,是一个疆域广大的国家。唐代高僧慧超在《往五天竺国传》中说:“至罽宾国(唐代指迦毕试国)。此国亦是建驮罗王所管。……土地出驼、骡、羊、马、驴、牛、氎布、蒲桃、大小二麦、郁金香等。”[135]当时,迦湿弥罗、乌苌国、大勃律、漕矩吒国等都是郁金香的著名产地,故唐代义净法师在其《南海寄归内法传》卷3中说:“西方则多足诃黎勒,北道则时有郁金香,西边乃阿魏丰饶,南海则少出龙脑。”[136](www.daowen.com)

据《大唐西域记》卷3记载:“迦湿弥罗国周七千余里,四境负山。……宜稼穑,多花果。出龙种马及郁金香、火珠、药草。”[137]迦湿弥罗,汉魏南北朝时期皆译作罽宾,即现代的克什米尔。但《隋书》中的罽宾是指漕国(Ghazni,漕矩吒),而唐代的罽宾则是指迦毕试国。7世纪时,迦湿弥罗的领域,除克什米尔本身外,还兼有印度河与契纳布河间的山岳地带。《新唐书·西域传》亦云:“箇失蜜,或曰迦湿弥逻。……出火珠、郁金、龙种马。”[138]此外,《唐会要》卷100“杂录”云:“(贞观)二十一年三月十一日,以远夷各贡方物,其草木杂物有异于常者,诏所司详录焉。……伽毗国献郁金香,叶似麦门冬,九月花开,状如芙蓉,其色紫碧,香闻数十步。华而不实,欲种取其根。”[139]伽毗国,即迦毕试国,在今阿富汗境内喀布尔以北62公里处。该国“宜谷麦,多果木。出善马、郁金香。异方奇货,多聚此国。”[140]据《大唐西域记》卷3记载,乌仗那国也出产郁金香。其文曰:“乌仗那国周五千余里,山谷相属,川泽连原。谷稼虽播,地利不滋。多葡萄,少甘蔗。土产金铁,宜郁金香。”[141]乌仗那北接葱岭,南连天竺,在斯瓦特河(swāt)上,包括现在的Pangkora,Bijāwar,Swat,Buna四县。大勃律,“直吐蕃西,与小勃律接,西邻北天竺、乌苌。地宜郁金。役属吐蕃”[142]

汉文正史中更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郁金香产自波斯国。据《魏书·西域传》记载,波斯国出产薰陆、郁金、苏合、青木等香。[143]《隋书·西域传》亦云,波斯国土多薰陆、郁金、苏合、青木等香。[144]波斯从很早就开始种植番红花属植物。

劳费尔认为,郁金树很可能是从波斯传播到克什米尔的。[145]而薛爱华则认为,郁金香的起源地在波斯附近和印度西北地区。从郁金香深橙色的柱头里提炼出来的芳香染料,是古代商业贸易中的一宗重要的商品。在普林尼的时代,郁金香生长在希腊和西西里,罗马人用它来调配甜酒。作为一种优质的喷雾剂,它还被当作香水喷洒在剧场里。郁金香还是深受罗马妇女喜爱的一种染发剂。[146]宋代以后,郁金香似已少见。郑樵《通志》谓郁金即姜黄。而李时珍则认为“郁金”有两种:一种是郁金香,只有它的花有用处;一种是郁金,其苗如姜,其根大小如指,用以浸水染色,微有香气。前者是红花,后者是一种姜黄属植物。[147]

陈藏器《本草拾遗》云,郁金香“味苦,平,无毒。主一切臭,除心腹间恶气鬼疰,入诸香药用之”[148]。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卷15云,郁金香主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久服令人心喜。又治惊悸”[149]

5.兜纳香。兜纳香是《魏略》所载大秦12种香之一。周嘉胄在《香乘》中云:“兜纳香,草类也。”[150]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简要记述了兜纳香的药性和产地,其文云:“兜纳香,味甘,温,无毒。去恶气,温中,除暴冷。《广志》云:生剽国。《魏略》曰:大秦国出兜纳香。”[151]大秦国指东罗马帝国。剽国是古代缅甸骠人建立的国家。《后汉书·西域传》云:“大秦国一名犂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兜纳香产于地中海沿岸诸地,最初可能是由马其顿的使者或商人携入中土,故被称作兜纳香。

兜纳香味辛、无毒,可治恶疮肿瘤,止痛生肌,并入膏用。兜纳香与茅香、柳枝一起煮汤给小儿沐浴,可防止皮肤病。

6.茉莉。茉莉又名末利、抹厉,是木樨科茉莉属(jasminum)常绿灌木,畏寒,喜潮热气候。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云,嵇含《南方草木状》作末利,《洛阳名园记》作抹厉,佛经作抹利,盖末利本胡语,译者无正字,随人会意而已。

关于茉莉的原产地,历来有大秦、波斯、印度、交趾等不同说法。茉莉一名最早见于晋代嵇含的《南方草木状》卷上:“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国移植于南海,南人怜其芳香,竞植之”[152]。又云,“末利花似蔷蘼之白者,香愈于耶悉茗。”[153]《南方草木状》卷中云,指甲花“与耶悉茗、末利花皆雪白而香不相上下,亦胡人自大秦国移植于南海”[154]。段成式《酉阳杂俎》卷18云:

野悉蜜,出拂菻国,亦出波斯国。苗长七八尺,叶似梅叶,四时敷荣,其花五出,白色不结子。花若开时,遍野皆香。与岭南詹糖相类,西域人常采其花,压以为油,甚香滑。[155]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草部卷14中云:

末利原出波斯,移植南海,今滇、广人栽莳之。其性畏寒,不宜中土。弱茎繁枝,绿叶团尖。初夏开小白花,重瓣无蕊,秋尽乃止,不结实。有千叶者,红色者,蔓生者。其花皆夜开,芬香可爱。女人穿为首饰,或合面脂。亦可熏茶,或蒸取液以代蔷薇水。[156]

夏德认为,耶悉茗一名来自阿拉伯波斯语的jāsamīn(读作yāsmīn),现在欧洲所有的语言里都有这个外国名字。此名字见于大约3世纪的《南方草木状》,足以证明这个名字必定在古代就用了。但是,劳费尔认为,《南方草木状》里有许多地方经后人添改而失真,这段文字也许是后加上去的,故耶悉茗和茉莉从大秦传入说,似乎不太可信。而段成式和李时珍都说耶悉茗和茉莉的原产地在波斯,我们似乎应该承认这两种植物是由波斯传入的。[157]

但是,唐人段公路在《北户录》卷第3中介绍指甲花时称:“又耶悉弭花,白末利花,皆波斯移植中夏……愚详末利乃五印度花名,佛书多载之。贯花亦佛事也。”[158]段氏认为茉莉花原产于五印度。《诸蕃志》卷上亦云:

注辇国,西天南印度也……花有白茉莉、散丝、虵脐、佛桑、丽秋、青黄碧婆罗、瑶莲、蝉紫、水蕉之类。[159]

茉莉产于印度或波斯,波斯商人将其带入中土。或更明确地说,茉莉原产于印度,波斯商人经丝绸之路将其带入广州等地。

唐朝初年,耶悉茗花和茉莉花已经移植到岭南地区。8世纪中叶,唐朝人已经知道大食人从耶悉茗花中压出的一种香滑的油——茉莉油。茉莉花可以蒸油取液作面脂头油,还可入茗汤、熏茶,用途广泛。

7.蔷薇水。蔷薇水又称蔷薇露。蔷薇水是蔷薇花经蒸馏而得之香水,主要产于阿拉伯地区。

大约9世纪时,随着阿拉伯人在一些制造业和手工艺上的技术进步,特别是玻璃器皿和彩陶制作技术的提高,带动了蒸馏技术的发展,蒸馏业逐渐成为真正的制造业,如蒸馏纯露、醋、各种香水等。唐代,中国与波斯、阿拉伯帝国间物质文化交流频繁,但是,在唐代文献当中,我们找不到关于蔷薇水的踪迹。据《云仙杂记》记载,柳宗元每当收到韩愈寄来的诗时,他总是要“先以蔷薇露灌手,薰玉蕤香后发读”[160]。《云仙杂记》成书于五代时期,柳宗元是否真的见到过蔷薇水,我们不得而知,但至迟在五代时期,中国上层社会的士大夫们已见识到了异域远来的蔷薇水。陶谷在《清异录》卷下中记载,后唐的“龙辉殿,安假山水一铺,沉香为山阜,蔷薇水、苏合油为江池,芩、藿、丁香为林树,熏陆为城郭,黄、紫檀为屋宇,白檀为人物。方围一丈三尺,城门小牌曰‘灵芳国’。或云平蜀得之者”[161]苏合香油,出自大食国,气味大抵类笃耨香,以浓而无渣者为上,阿拉伯人多用以涂身。芩、藿、丁香,《四库全书》本作零、藿、丁香,盖指零陵香、藿香和丁香。

此外,958年(显德五年),占城“国王因德漫遣使者莆诃散来,贡猛火油八十四瓶、蔷薇水十五瓶,其表以贝多叶书之,以香木为函。猛火油以洒物,得水则出火。蔷薇水,云得自西域,以洒衣,虽敝而香不灭”[162]。占城国所贡蔷薇水,并不是其本国产物,而是来自阿拉伯地区。这是公认的中国文献中对于蔷薇水的最早记录。《诸蕃志》卷下亦载:“蔷薇水,大食国花露也。五代时番使蒲謌散以十五瓶效贡。厥后罕有至者。”[163]蔡絛在《铁围山丛谈》卷5中,记载了蔷薇水的制作方法:“旧说蔷薇水,乃外国采蔷薇花上露水,殆不然。实用白金为甑,采蔷薇花蒸气成水,则屡采屡蒸,积而为香,此所以不败。但异域蔷薇花气,馨烈非常。故大食国蔷薇水虽贮琉璃瓶中,蜡密封其外,然香犹透彻,闻数十步,洒著人衣袂,经十数日不歇也。”[164]在阿拉伯国家,蔷薇水是通过蒸馏法获得的。制作好的蔷薇水装入玻璃瓶中,且以腊封存,这既便于运输,也能减少香气挥发。蔷薇水奢侈品的属性是由其制作工艺决定的,屡采屡蒸、积而为香的制作流程,决定了其不可能大批量地被生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