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产计划编制: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组成之一

生产计划编制: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组成之一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是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体系中的主体组成计划之一。生产计划是根据企业营销计划编制的,而它又是企业编制设备、人员、材料和外协件等计划的依据,也是编制财务、成本等计划的根据。产品产量指标反映了企业向社会提供的使用价值的数量以及企业的生产发展水平,同时也是企业进行产、供、销平衡,计算劳动生产率、产值、原材料及能源消耗、成本和利润等指标的基础,是企业组织日常生产活动的依据。这是生产计划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生产计划编制: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组成之一

生产计划是对企业在计划年度(季度)内的生产任务做出统筹安排,规定企业在计划年度(季度)内生产的产品品种、产量、质量和进度等指标。它是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体系中的主体组成计划之一。生产计划是根据企业营销计划编制的,而它又是企业编制设备、人员、材料和外协件等计划的依据,也是编制财务、成本等计划的根据。

(一)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

1.产品品种指标

产品品种指标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计划生产的产品名称和品种数,包括应当试制完成的新产品。产品品种按具体产品的用途、型号和规格来划分。品种指标反映了企业在产品品种方面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以及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2.产品质量指标

产品质量指标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各种产品应达到的质量指标。常用的综合性质量指标有产品品级指标,它以企业在计划期内出产的各种质量等级产品产量在全部产品产量中应达到的百分比表示。如合格品率、优质品率等。此外,还有反映生产过程工作质量的指标,如废品率、返修率、成品交验一次合格率等。产品质量指标反映了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够满足用户使用要求的程度以及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

3.产品产量指标

产品产量指标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符合质量标准的工业产品数量。产品产量指标一般以实物单位计量。如汽车用“辆”,水泥用“吨”,等等。产品产量包括成品和准备外销的半成品数量。产品产量指标反映了企业向社会提供的使用价值的数量以及企业的生产发展水平,同时也是企业进行产、供、销平衡,计算劳动生产率、产值、原材料及能源消耗、成本和利润等指标的基础,是企业组织日常生产活动的依据。

4.产值指标

这是以货币表示的产量指标,它是以货币形式反映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成果的价值指标。根据其具体内容和作用不同,产值指标又分为三种:

(1)商品产值。这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出产的可供销售的产品价值。其内容包括:本企业自备原材料生产的可供销售的成品、半成品价值;外单位来料加工的产品加工价值;承做的工业性作业价值(包括为本企业非工业生产部门完成的工业性作业价值),计算时只计算加工价值,不包括作业对象本身的价值。商品产值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

(2)工业总产值。这是以货币表现的企业在计划期完成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数量,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规模和水平,是计算企业生产发展速度和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依据。

总产值除包括商品产值外,还包括在制品、半成品、自制工具模型等的期末与期初结存量差额的价值以及订货者来料加工产品的材料价值。工业总产值一般按不变价格计算。

(3)工业增加值。这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计划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数量。工业增加值用现行价格计算,其计算方法一般有生产法和分配法两种。

按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的公式如下: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价值

这里的工业总产值和各种中间投入应按现行价格计算。工业中间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活动中消耗的外购品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

按分配法计算工业增加值的公式如下:

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以上各种指标之间关系密切。品种、质量和产量指标,是计算各项产值指标的基础。而各项产值指标又是企业生产成果的综合反映。企业在编制生产计划时,首先应安排落实品种、质量和产量指标,然后据以计算各产值指标。

(二)生产计划的编制程序

企业生产计划工作,必须在以销定产的原则指导下,按一定步骤进行。一般来说,企业生产计划的编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调查研究,掌握编制生产计划的依据

编制企业生产计划的主要依据有:企业长远发展规划和长期经济协议,市场预测资料,产品销售计划和订货合同,上期合同执行情况及成品库存量,上期计划完成情况,技术组织措施执行情况,计划期生产能力,以及产品试剂、物资供应、设备维修、劳动定额等方面资料。(www.daowen.com)

2.统筹安排,初步拟定生产计划指标

企业在经过调查研究,掌握了制定生产计划必要的资料后,可初步拟定生产计划指标方案,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计算手段,对各指标进行优化。其内容包括:产量指标的优选和确定,产品出产进度安排,产品品种的合理搭配,企业生产指标的分解和落实工作等。这些工作相互联系,实际上是结合进行的。

3.综合平衡,确定生产计划指标

企业生产计划指标的确定,是一个统筹安排、综合平衡的过程,既要服从市场的需要,又要充分考虑企业目标利润的实现和生产能力以及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生产计划指标的综合平衡,通常要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如盈亏平衡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等方法,以优化生产指标。

为了使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就要将初步拟定的生产计划指标同各方面条件进行平衡,其目的是使生产任务得到落实。综合平衡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之间的平衡,主要是测算企业设备生产能力对生产任务的保证程度;生产任务与劳动者之间的平衡,主要是测算企业劳动者的工种、数量,检查劳动生产率水平与生产任务是否适应;生产任务与物资供应之间的平衡,主要是测算原材料、动力、工具和外协件对生产任务的保证程度以及生产任务与材料消耗水平的适应程度;生产任务与技术准备工作的平衡,测算产品试制、工艺准备、设备维修和技术措施等条件与生产任务的适应与衔接程度;生产指标与其他经济指标之间的平衡,其中心是生产指标与销售指标及利润指标之间的平衡,目的是使企业的生产满足社会的需要,并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三)产品生产进度的安排

产品生产进度的安排,是将企业全年的生产任务按品种、规格和数量,具体地按季、按月进行合理安排,以便周密、细致地组织各项生产活动。这是生产计划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产品生产进度的安排要求

(1)各种产品的生产日期和数量,必须满足订货合同的规定,以保证按品种、按质、按量、按期交货。在安排产品顺序上应是先重点,后一般。

(2)多品种生产的企业,要注意各种品种的合理搭配,尽量减少各季、各月生产的品种数。同时要求企业各车间在全年各季、各月的设备负荷比较均衡,劳动力能充分利用。

(3)使原材料、外购件和外协件的供应时间和数量同产品出产进度协调一致,避免供应与生产脱节,影响产品出产进度。

(4)新产品应分摊到各季、各月出产,以避免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忙闲不均。同时生产进度应与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相互衔接和协调。

(5)要瞻前顾后,主要注意跨年度计划之间的衔接,如第四季度的生产安排应留有一定的余地,要为下年度产品出产做好准备。

2.产品出产进度的安排方法

产品出产进度的安排方法与企业的生产类型及产品特点、产量大小等有关,下面分别按不同生产类型来阐述。

(1)大量大批生产的企业

这类企业的特点是产品品种少,每种产品的产量大。因此安排产品的出产进度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各种产品的产量在各季、各月的分配问题。如果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比较稳定,在确定各季、各月生产任务安排时,主要是要正确确定各季、各月的平均日产量。常用来确定平均日产量的方法有:平均分配方法、分期递增方式、小幅度连续递增方式和抛物线递增方式四种。

如果产品的市场需求呈季节性,如某些农业机械、农药等,其生产进度安排主要有均衡安排和变动安排。均衡安排是指使各月产量相当或基本相等,但由于市场需求带有季节性,当有的月份大于需求时,便产生库存;当需大于产时,则可利用库存供应市场。变动安排则是指使各月产量的安排随销售量的变动而变动。究竟选择哪种方式为宜,应当进行费用支出上的比较,主要是比较生产调整费用和库存保管费用的大小。多数情况下,是采用两种方法的结合,即折中方式,使其总费用最低。

(2)多品种成批生产的企业

这类企业的特点是产品品种较多,各种产品成批轮番地生产,其产量、批量和期限各不相同。因此在安排产品出产进度时,不仅要按期合理分配产品产量,而且要合理地组织不同时期各种产品的搭配生产,即合理地进行品种搭配。品种搭配,是成批生产企业在安排产品出产进度时的一个关键问题。

(3)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

这类企业的特点是品种繁多,每种产品产量极少,主要是根据用户的需要,按订货合同组织生产。在编制年度计划时,往往只能落实部分订货任务。因此,在分季、分月安排生产任务时,只能采取“近细远粗”的原则,把较近时期,已经明确了的生产任务先具体安排,而对于较远时期的,尚未明确的生产任务,采用概略的计算单位,如以台、吨、件和产值等笼统地表示,待接到订货任务后,再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和具体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