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提高企业生产能力?

如何提高企业生产能力?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量生产,品种单一,可用具体产品数表示生产能力;对于大批生产,品种数少,可用代表产品表示生产能力;对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则只能以假定产品的产量表示生产能力。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是指单位机器设备的产量定额或单位产品的台时定额、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产量定额或单位产品生产的面积占有额。在对各车间及生产环节生产能力综合平衡后,可核定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如何提高企业生产能力?

(一)生产能力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企业直接参与生产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在先进、合理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和一定质量的产品的最大数量。对于流程式生产,生产能力是一个准确而清晰的概念,如水泥厂年产水泥100万吨。对于加工装配式生产,生产能力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同的生产类型和产品组合,表现出的生产能力是不同的。大量生产,品种单一,可用具体产品数表示生产能力;对于大批生产,品种数少,可用代表产品表示生产能力;对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则只能以假定产品的产量表示生产能力。

1.生产能力的种类

企业的生产能力,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组织条件的变换,生产能力也会相应变化。根据核算生产能力时所依据的条件不同,企业的生产能力可分为设计能力、查定能力和计划能力三种。

(1)设计能力,是企业的设计文件中规定的生产能力,它是企业新建、扩建或改建后应该达到的最大年产量。企业建成投产后,一般要经过一段掌握生产技术的过程,才能达到设计能力水平。

(2)查定能力,是在企业没有设计能力,或虽有设计能力但由于企业的产品方案、协作关系和技术组织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设计能力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由企业重新调查核定的生产能力。它是以企业现有固定资产等条件为依据,并考虑采取各种技术组织措施或技术改造后能取得的效果来确定的。

(3)计划能力,也称现实能力。这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是根据企业现有的生产条件和计划期内能够实现的各种技术组织措施效果而计算的。

上述三种能力,反映不同时期、不同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企业生产能力的不同水平。设计能力或查定能力,是确定企业规模、编制企业长远规划、安排基本建设和设计改造计划等的依据;计划能力则是企业编制年度生产计划、确定生产计划、确定生产计划指标和安排生产进度等工作的依据。

2.影响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

影响企业生产能力大小的因素很多,但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因素,即生产中的固定资产的数量,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和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

(1)生产中的固定资产的数量,是指企业拥有的全部能够用于生产的机器设备、厂房和其他生产性建筑物的面积。机器设备包括正在运转、正在修理、正在安装调试或者等待修理的机器设备,以及因生产任务不足或其他不正常原因而暂停使用的机器设备。至于已经决定报废的设备,以及企业规定备用的、封存待调的机器设备,则不应计算在内。

(2)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是指机器设备的全部有效工作时间和生产面积的全部利用时间。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一般用日历时间扣除节假日时间和设备的停工修理时间,并考虑设备的工作班次及轮班工作时间来确定。生产面积的利用时间除不扣除停工修理时间外,其他与设备有效工作时间相同。

(3)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是指单位机器设备的产量定额或单位产品的台时定额、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产量定额或单位产品生产的面积占有额。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与前两项因素相比,它是最难确定的因素,也是决定生产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计算生产能力所采用的生产效率定额应当是平均先进的计划定额,以使生产能力保持在先进、合理的水平。

(二)生产能力的核定

核定生产能力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这一工作必须与确立企业生产方向和专业化方向结合起来进行。核定生产能力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组织核定小组,收集有关统计,定额和技术经济资料。核定的程序是由下而上,逐级核定的。先计算设备组的生产能力,再确定小组、工段的生产能力,最后确定车间及整个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在各生产环节处于大量生产条件时,小组中同类设备组的生产能力,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设备生产能力=设备数量(台)×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单位设备产量定额

或 设备生产能力=设备数量(台)×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单位设备台时定额

式中:单位设备有效时间=全年制度工作日数×每日工作小时数×(1-设备停工维修利率)(www.daowen.com)

当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生产面积时,生产能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生产面积生产能力=全年制度数量(平方米)×生产面积利用时间÷[(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占用时间)]

在多品种生产条件下,由于同一设备或生产面积不只生产一种产品,因而其生产能力的计算通常采用代表产品法或假定产品法。代表产品是结构和工艺有代表性,且产量与劳动量乘积最大的产品。在多品种生产企业,当产品的结构、工艺、劳动量差别很大时,难以确定代表产品,这时可采用假定产品。假定产品是按各种具体产品工作量比重构成的一种实际上不存在的产品。

在核定小组生产能力时,如果该产品是由一种设备加工制成的,那么小组的生产能力就等于该设备组的生产能力;如果产品在该小组需要通过不同设备依次加工才能制成,那么小组生产能力应是各种生产能力综合平衡后的结果。

小组生产能力计算出来以后,可在对各小组生产能力综合平衡的基础上,核定车间生产能力。在对各车间及生产环节生产能力综合平衡后,可核定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综合平衡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各基本生产环节能力的平衡;二是基本生产环节能力与辅助生产环节能力之间的平衡。如果出现能力不平衡的,必须制定消除薄弱环节的措施,使企业生产能力落实到一个合适的高水平。

(三)生产能力的利用评价

合理利用和提高生产能力,意味着企业在不增加固定资产的前提下,可以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反映企业生产能力利用情况的指标一般有以下三种:

1.固定资产运用系数

它表明企业现有固定资产的运用情况。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运用系数=运用的固定资产(设备和生产面积)数÷现有固定资产(设备和生产面积)数

2.固定资产负荷系数(计划或实际)

它表明企业固定资产工作时间的利用情况。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负荷系数(计划或实际)=计划(或实际)的负荷量(台时或平方米小时)÷全部设备或生产面积的有效工作时间(台时或平方米小时)

3.生产能力综合利用系数(计划或实际)

这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不仅反映出固定资产的运用情况和工作时间利用情况,同时也反映了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生产能力综合利用系数(计划或实际)=计划(或实际)年产量÷生产能力

通过对上述指标的分析,可以明确企业生产能力利用方面的潜力,制定改进措施,以提高生产能力的利用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