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从行政到股权:企业治理的转变

从行政到股权:企业治理的转变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松散型企业集团来说,行政层级关系成为集团管理与治理的基础。产权纽带型企业集团的建立,以及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的弱化,使得政府逐步改变了以往直接下达行政命令管理企业的方式,而是通过在国有企业集团中占有的股权来实现对整个企业集团的控制,推动国有企业集团的治理由行政治理向股权治理转变。这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企业集团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企业集团公司的市场主体地位。

从行政到股权:企业治理的转变

行政型治理模式主要存在于企业集团的孕育阶段与早期发展阶段。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为主的条件下,由于市场环境存在较大的先天缺陷,政府往往以其行政管理职能来代替企业的市场行为,将行政管理职能延伸至微观层面,直接干预企业层的经营活动,具有行政型治理的特征。早期的国有企业集团,都是以行政管制权为纽带建立起来的,政府在企业集团的组建中具有直接的突出作用,政府的行政治理模式也就自然而然地被移植到了国有企业集团的治理中;而且有不少国有企业集团,政府部门在当时往往都直接参与企业管理,行政型治理模式自然也就成为最优选择。企业集团对集团内成员企业的治理,基本上都是以行政等级为基础,以行政命令为手段;集团向成员企业下达行政指令或生产经营计划,成员企业则简单执行集团指令或计划。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无论是行政管制权纽带,还是生产经营计划纽带,最终都异化成了行政层级纽带,即使是那些民营企业集团,基本上也采纳了这种行政治理模式。对松散型企业集团来说,行政层级关系成为集团管理与治理的基础。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权力在经济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日益下降,政府越来越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与此同时,企业集团的组建路径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政府不再以行政管制权为基础强行推动下属企业组建企业集团,而是由企业根据需要,通过兼并重组构建以产权为纽带的企业集团。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组建,基本上都采取了产权纽带的形式,成员企业之间通过股权链接在一起。产权纽带型企业集团的建立,以及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的弱化,使得政府逐步改变了以往直接下达行政命令管理企业的方式,而是通过在国有企业集团中占有的股权来实现对整个企业集团的控制,推动国有企业集团的治理由行政治理向股权治理转变。同时,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企业集团的市场化发展拓展了空间,促进了民营企业集团的组建与成长;民营资本的市场化属性,更加加快了企业集团治理模式向股权治理模式的演进。(www.daowen.com)

与股权治理模式相对应的是,企业集团开始加快推进集团的公司化改制,建立规范的企业集团公司。企业集团完成公司化改制后,也就意味着从企业法人转变成了公司法人。这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企业集团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企业集团公司的市场主体地位。20世纪90年代先后两批次的企业集团改制试点工作的推进,加快了国有企业集团的公司化改制进程,其中一些规范改制的企业集团公司或其下属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成为上市公司。同时,也有许多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改造成为国有独资公司。随着公司制改制的推进,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国有企业集团在理顺产权关系的基础上,逐步确定了以产权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组织模式,并建立起相应法人治理结构。截至2000年底,在120家试点企业集团中,有92家建立了母子公司体制框架,占总数的76.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