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建筑建造服务商:全球最具竞争力

中国建筑建造服务商:全球最具竞争力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建筑拥有上市公司7家,二级控股子公司100余家。新成立的中国建筑总公司业务属于“市场调节”领域,庞大的建筑施工队伍需要到市场上承接工程项目。中国建筑是国内最早“走出去”的投资建筑企业。全球3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一半出自中国建筑之手。中国建筑超高层领域关键技术世界一流,不断刷新世界纪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超高层建筑已成为继高铁、核电之后的第三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中国建筑建造服务商:全球最具竞争力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筑)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我国专业化发展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也是我国建筑领域唯一的中央国有重要骨干企业。1982年6月国务院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撤销国家建工总局,将其直属的6个工程局和东北、西北、西南建筑设计院等,与专门从事对外承包业务的中国建筑工程公司合并组建为中国建筑。30多年来,中国建筑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建筑的营业收入平均每12年增长10倍。2017年公司新签合同额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2018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23位,《财富》中国500强排名第3位,全球品牌价值500强第44位,ENR(《工程新闻记录》)全球承包商250强排名第1位,获得标普、穆迪、惠誉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信用评级A级,为全球建筑行业最高信用评级。

中国建筑拥有上市公司7家,二级控股子公司100余家。中国建筑已经从一家房建企业成长为大型国际投资建设集团,居于国际建筑领域龙头地位。中国建筑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从2006年排名第486位,跃升为2018年第23位,创造出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名次跃升的世界奇迹,成为中国建筑企业亮丽的国家名片

(一)率先进入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

中国建筑成立之初,我国经济体制开始转型,从计划经济转入“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阶段。新成立的中国建筑总公司业务属于“市场调节”领域,庞大的建筑施工队伍需要到市场上承接工程项目。此时,国家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建设启动,建筑行业合资、独资企业已经出现,国内建设市场初步形成多元竞争格局。中国建筑面对部属建筑企业、地方建筑企业、境外同行等的竞争,审时度势,提出“市场、盈利、竞争”的发展理念,明确错位竞争的市场战略,将经营目标锁定在高、大、精、尖、特、重等项目上,提出“做中国最大的建筑企业集团”。中国建筑在国内外建设完成了一大批彪炳史册的重大工程项目,1982年承接高160.5米、时称“华夏第一楼”的深圳国贸大厦工程,创造出施工三天就完成一个结构层的“深圳速度”,震惊全国。“深圳速度”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代名词之一。中国建筑是国内最早“走出去”的投资建筑企业。1985年在美国特纳华州设立了中国建筑美国公司,进入美国市场。至今,经营业绩已经遍布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依靠科技创新稳居世界超高层建筑领域冠军

中国建筑以中国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一,奠定和保持世界超高层建筑领域的冠军地位。1994年承接高383.95米、时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高楼的深圳地王大厦。21世纪初,承接当年全球第一高楼、主体建筑设计高度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2008年在广州西塔工程中以自主研发的“低位三支点长行程顶升钢平台可变模架体系”综合施工技术,攻克数项世界级难题,创造了“两天一层楼”的施工速度,领先世界水平。

中国建筑建造的中国楼、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核电等系列奇迹般的工程,从三天到两天半再到两天一个楼层,不断突破建设速度,投资建设了我国90%以上3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3/4重点机场、3/4卫星发射基地、1/3城市综合管廊、1/2核电站,每25个中国人就有一人居住在中国建筑建造的房子里。全球3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一半出自中国建筑之手。

中国建筑超高层领域关键技术世界一流,不断刷新世界纪录。2012年建设46座300米以上的地标性建筑;2013年承建3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20座;2014年包揽了国内全部300米以上新开工项目;2015年、2016年建设3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22座。中国建筑陆续建成高539.2米、597米、636米的超高层建筑。中国投入使用的最高写字楼——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地上118层,高600米),创造了15项世界和中国建造之最,荣获30项国家专利、2项国家级工法,进一步夯实了中国建筑在超高层建筑领域的优势地位。中国建筑突破了千米级摩天大楼建造技术,成功完成世界首次高强混凝土泵送至千米高空的试验,已具备了1千米级超高层建筑的建造能力和技术。携超高层领域的领先技术走出国门,中国建筑承建了高420米的欧洲第一高楼——俄罗斯联邦大厦,高300米的非洲第一高楼——肯尼亚内罗毕哈斯塔,高638米的东南亚第一高楼——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标志塔,高423米的马来西亚吉隆坡标志塔。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超高层建筑已成为继高铁、核电之后的第三张闪亮的中国名片。(www.daowen.com)

中国建筑的超高层建筑技术是靠多年技术研发所积淀形成的。截至2017年底,中国建筑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71项,其中一等奖4项,发明奖8项、詹天佑奖7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102项、获专利授权1.6023万项,其中发明专利1810项、获得国家级工法244项,省部级工法3592项、主持编制国家及行业标准83项,获奖数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三)中国建筑在世界各地竖起座座友谊丰碑

作为国内最早“走出去”的投资建设企业,中国建筑在全世界120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或承建了6000个项目,输出中国技术,展现中国品质,履行中国责任,作出中国贡献,传递中国名片,谱写中外友谊乐章,成为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和助力大国外交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建筑在世界各地矗立起一座座摩天大楼,更在世界人民心中树立起了中外友谊丰碑:开罗国际会议中心被誉为“埃中友谊大厦”;泰国拉玛八世皇大桥被印在泰国货币上;迪拜人造棕榈岛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埃塞俄比亚非盟会议中心成为“新时期中非友谊的象征”;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被萨苏总统称之为“通向未来之路”;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标志塔项目成为东南亚最高楼;中国标准施工的吉布提港多哈雷码头工程成为“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援建的柬埔寨体育场项目是迄今我国援外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体育场。这一座座地标性建筑,将中国人、中建人的智慧和实力永久地铭刻在当地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中。

(四)产融结合奠定全球建筑工程行业龙头地位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坚持改革,积极推进资本运作和创新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国建筑经历联合、重组、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业务快速发展。特别是2007年中国建筑整体重组改制,联合中国石油、宝钢集团、中国中化等4家世界500强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9年7月2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募集资金超过500亿元人民币。随后中国海外发展、中国建筑国际、中国海外宏洋、远东环球、新疆西部等6家公司上市,在内地与香港两地形成了“1(中国建筑)+6(6家上市公司)、2(2家内地上市公司)+5(5家香港上市公司)”的宽广的资本运作大平台。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特殊地位,为中国建筑打开了通过在港上市子公司直接对接国际资本的窗口。在登陆A股市场前,中国建筑主营业务板块的三次扩容基本上都是在做“建筑+”。第四次变化不仅告别了“建筑+”模式,而且取得了以“投资”取代“建筑”的引领位置。

2015年3月中国建筑利用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成功发行150亿元优先股,成为中央企业发行优先股的第一单,以较低的融资成本为公司业务拓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同年,中国建筑先后成立了中建资本、中建基金、中建资本(香港)三个金融平台,并依托中建基金搭建产业基金合作框架,成功对接系统内多个投资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