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矿山地质工作与矿区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分析

矿山地质工作与矿区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分析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想实现矿区经济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强矿山地质工作对矿区地质环境的修复工作,同时加强矿区林地覆盖面积、草场覆盖面积、人文景观数量,依靠第三产业带动矿区的经济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

矿区作为矿产资源承接载体,其地质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对我国矿产资源的需求保障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国未来要加强矿山地质工作的力度。具体需求如下。

1.服务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需要提升矿区地质环境的恢复与治理水平

提升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是顺应发展大势、是实现永续发展的战略抉择。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过去,矿区内矿业活动大量占用了土地资源,还严重破坏了周边环境,尤其是在一些群采、滥采、矿业秩序混乱的矿区,乱采乱掘,随意弃渣,造成了周边土壤、水域和大气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方面的欠账,使全国许多矿区不同程度出现了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新老环境问题日益叠加,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十分严峻。

进入新时期,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发展竞争已由过去单纯“拼资源”上升为“拼环境”“拼文化”等多个层面,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比重日益突出。面对严峻的挑战,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2.服务我国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需要加大矿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与预警(www.daowen.com)

矿区矿产资源开发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实惠和财富的同时,由于忽视环境保护工作,不合理的开发破坏了矿区的土地资源、诱发了地质灾害、污染了矿区的环境。高强度、大规模的人为地质作用,强烈地改变和破坏了矿区原有的地应力平衡,诱发或加剧了矿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严重威胁着矿山的正常生产和人居生存安全,影响了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需要加大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监测与预警,以便于摸清矿区矿山地质灾害的分布状况、危害程度及潜在危害,减少矿区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这对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及矿区生态环境重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服务我国矿区经济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强矿山地质工作促进矿区森林面积、草场面积、矿区人文景观数量提升

当前,我国大部分矿区受困于矿产资源储量约束,矿产资源产量下降,难以维持依靠资源拉动经济建设,这就迫切需要矿区优化产业结构,实施经济转型。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人类发展的永恒追求,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举措,尤其对于依赖矿产资源矿区的经济转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战略思想与矿区实施转型目的具有高度的耦合性。要想实现矿区经济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强矿山地质工作对矿区地质环境的修复工作,同时加强矿区林地覆盖面积、草场覆盖面积、人文景观数量,依靠第三产业带动矿区的经济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