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调查工作对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推进城市化建设和重大工程项目等意义重大。全面开展地质调查工作不仅可以保障社会稳步向前,而且可以保障民生建设;提高地质调查工作创新力度,加大投入,更能帮助我国经济得到质的提高,能够帮助我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地质调查工作的广泛推进,还可以帮助全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土地、海洋、地质等多方面的奥秘,在向它们获取资源的同时,提高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真正做到物质与精神共同文明。地质调查工作在我国历年的投入中呈递增趋势,特别是2010年的增长率达到180.5%,投入量约为2009年的2.8倍(图7-2)。到2014年,地质调查工作投入金额已达到78.2亿元,以地质矿产工作为契机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将成为地质矿产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
表7-4 地质矿产工作促进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图7-2 1984—2014年我国地质调查工作的经费投入及增长率变化
(二)地质勘查工作的投入促进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
地质勘查包括物探、化探、遥感、钻探、实验等多种技术,形成空中、地面和深部综合勘查,地质勘查工作不仅能为地质找矿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还可以为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地质资料。中国地质勘查从2006年起一直以超过20%的速度逐年增长,至2012年达到顶峰。2013年,地质勘查工作的投入由于需求发生转变,呈现下降迹象,近几年降速为10%左右。到2014年,非油气地质勘查工作的投入约为400亿元(图7-3)。
图7-3 2006—2014年地质勘查工作投入的历年变化
地质勘查工作的投入在我国不同区域的投入比重也是不同的,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西部地区地质勘查工作的投入比重逐年上升,中部地区比重不断缩小,东部地区一直保持投资低位。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已成为中国地质勘查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2014年,西部地区地质勘查工作的投入比重为51%,东部地区16%,中部地区29%,东北地区4%。地质勘查工作在国土空间区域内的不均衡投入,也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开发战略应顺应国家政策、战略的重心,有侧重地运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优势,同时应兼顾东部地区投资较少的现状,扩大地质勘查工作在东部地区的投资范围,利用地质勘查工作更好地为不同区域制定相关开发战略。
(三)地质科学技术促进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
地质科学技术促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主要体现在,“3S”技术、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国土空间开发上的运用。地质科学技术运用范围的扩宽也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1.遥感技术(RS)促进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
(1)国家开展遥感监测。国家相关部门组织采集覆盖全国的2015年度最新遥感数据,加工制作分县(市、区)土地利用遥感正射影像图,提取2015年度遥感监测图斑,制作2015年度遥感监测成果,并套合部综合监管平台的各类用地审批备案信息,分发各地开展实地调查。
(2)地方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各地在规定时间段内以实地现状认定地类为原则,日常变更为基础,利用遥感监测成果,按照土地变更调查的有关要求,调查2015年度内每一块变化土地的地类、范围、权属和面积等实际情况。依据基本农田划区定界(或依法占用、调整等)资料,调整数据库中基本农田图斑的位置和范围。
(3)县级开展变更调查成果检查。在县级自查的基础上,各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对调查成果质量负总责。开展数据更新入库和汇总统计分析,依托综合监管平台,将用地管理信息与现状调查结果空间叠加,自动分类标注新增建设用地和新增耕地管理信息,计算各类面积,汇总形成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最终结果。(www.daowen.com)
2.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促进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不仅运用在资源管理和配置、土地信息系统和地籍管理等领域,还广泛地运用到城市规划和管理中,成为地质矿产工作促进国土空间开发的一项具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对区域地质形态结构进行全覆盖调查,生成的数据地图也为国土空间优化开发提供参考基础(图7-4)。测绘服务于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测绘服务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阶段地理信息系统的价值所在(图7-5)。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也有广泛应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掌握土地利用的动态信息是新形势下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土地管理的特色是对土地空间特性的管理。土地空间特性,包括土地的地理位置、相邻关系,图层的划分,以及与土地相关的各种空间属性和人文属性。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最初的应用领域,就是建立与土地管理、土地规划相关(包括地籍管理、土地数据库等有关系统的管理和规划等)的土地信息系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够更好地了解土地的空间特性,服务于国土空间优化。
图7-4 2001—2011年地理信息数据生成图数量的变化情况
图7-5 测绘服务总值及测绘资质单位完成服务总值
3.全球定位系统(GPS)促进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
由于全球定位系统具有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操作简便等优点,GPS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土地测量和工程建筑当中,取代了常规测量手段。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建立的GPS大地控制网以它特有的高精度把我国传统大地网进行了全面改善和加强,从而克服了传统大地网的精度不均匀、系统误差较大等传统测量手段不可避免的缺点,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基础测绘保障。
工程施工中采用GPS技术建立施工控制网,满足从勘测到施工相应的精度要求。主要是用于建立各种道路工程控制网及测定航测外控点等。随着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对勘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用常规测量手段不仅布网困难,而且难以满足高精度的要求。中国已逐步采用GPS技术建立线路首级高精度控制网,然后用常规方法布设导线加密。GPS技术也同样应用于特大桥梁的控制测量中。由于无需通视,可构成较强的网形,提高点位精度,同时对检测常规测量的支点也非常有效。GPS技术在隧道测量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减少了常规方法的中间环节。此外,还可利用GPS技术建立城市和工程控制网,进行大型结构物变形监测,航空摄影测量,地形、地籍、房地产测绘,地理信息更新测量,海洋测绘等。
全球定位系统在土地测量中应用同样服务于国土空间优化,GPS技术也成为未来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地球化学探测技术促进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
利用地球化学探测技术从宏观尺度初步掌握调查区耕地的地球化学状况,可为土地利用规划和“三条红线”划定提供更高的精度服务,并可建立国家土地地球化学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持续更新土地地球化学数据库,使地质调查成果更加有力地支撑国家土地资源管理立法、土地利用规划、“三条红线”划定、特色土地资源开发、优质土地资源保护和污染土地整治修复等工作。
运用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可以对耕地属性进行研究分析,硒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营养组织确认的人体必需营养元素,摄入不足或过多均会危害人体健康。调查发现,2014年全国有5244万亩绿色富硒耕地,主要分布在闽粤琼区、西南区、湘鄂皖赣区、苏浙沪区、晋豫区及西北区(《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2016)。目前,绿色富硒耕地已经成为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新的增长点。湖北、广西等省区人民政府已将开发富硒耕地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绿色富硒耕地建议对它进行严格保护和科学开发利用。
5.地球物理技术促进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
利用地球物理探测获得数据,运用磁法、重力测量和放射性测量3种方法进行区域地球物理测量,并对成果编图来获得区域地球物理资料,深入了解地层划分、底壳结构以明确土地性质是否适合开发,服务于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的分类,为国土空间开发提供参考,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地学基础资料和依据。区域地球物理的成果,还被广泛应用于重大工程建设、国家基础测绘、油气资源调查与评价、地震研究、浅层地下水和土质调查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些都是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所需考虑的部分。以区域地球物理调查获得的海量数据为基础,更新了一批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图件,有效地进行了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岩性和构造调查与填图,解决了一批重大基础地质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