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地质矿产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分析

地质矿产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分析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类省域地均地质勘查业固定资产投资与生态文明指数拟合程度较好,但相关性不显著。

地质矿产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分析

地质勘查业而言,第一类省域地均地质勘查业固定资产投资、人员投入与生态文明指数拟合程度最好,且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该类省域地均地质勘查业固定资产投入、人员投入显著高于其他省域,近年随着地均地质勘查业固定资产投资、人员投入的增加,生态文明指数呈上升态势。该类省域多属于经济发达、东南沿海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多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此时的地质矿产工作应更加着手于解决资源供给的生态约束问题,提高生活质量,使地质矿产工作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二类省域地均地质勘查业固定资产投资与生态文明指数拟合程度较好,但相关性不显著。第三类省域地均地质勘查业固定资产投资与生态文明指数拟合程度较差,且相关性不显著。第二、三类省域不能盲目地增加地质勘查业固定资产投资、人员投入,应关注固定资产、人员投入的产出效率,加强管理。

就矿产地质而言,第二、三类省域矿产地质投入与生态文明指数有更好的拟合程度,更加显著的相关性;第二类省域累计矿山占用破坏土地面积占比与生态文明指数拟合程度更好,但相关性不显著;第三类省域地均中央、地方财政投入用于矿山恢复金额与生态文明指数拟合程度好,且显著相关。第二类省域多属于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域,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目前随着矿山占用破坏土地面积占比的增加,生态文明指数提升,但这显然不是好的发展态势,应将重点转移至资源供给的质量约束问题,主要服务于国土空间布局的优化。第三类省域多属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省域,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2016年随着矿山恢复金额投入的增加,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有所提升,第三类省域中较多省域作为我国矿产资源的集中地区,承担着我国较多矿产资源的消费,应在解决矿产资源数量瓶颈约束问题的同时关注矿产资源产出的负外部性。(www.daowen.com)

就地质灾害而言,第一类省域地均地质灾害防治投资与生态文明指数拟合程度较好,且具有显著相关性,尤其近年来,随着地均地质灾害防治投资,生态文明指数呈上升态势。第一类省域多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应预防台风暴雨引发的地质灾害,该类省域因经济发达的优势,对单位土地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显著高于第二、三类省域。第二、三类省域多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其地质灾害防治投资与生态文明指数相关性不显著,应加强地质灾害预测,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投资利用效率。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汛期是地质灾害的多发期,而主汛期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地质灾害发生的时空运移规律与强降雨的运移规律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一般情况下第一类省域5月份进入强降雨期同时也进入地质灾害高发期,第二、三类省域6、7月份开始进入强降雨期,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发生的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占总数的75.5%,其次是崩塌,占总数的19.7%,泥石流占总数的3.0%,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数量相对较少,分别占总数的1.2%、0.5%和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