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财政政策传导机制就是财政政策在发挥作用过程中,各政策要素通过某种媒介体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财政政策的企业收入分配传导机制。一方面,政府课税将使企业可支配的生产要素减少,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能力,这是税收的收入效应;另一方面,征税会促使企业对产品结构及产量进行调整,减少应税产品的产出量,即为税收的替代效应。显然,税收通过影响企业成本和市场价格机制,进而实现引起压缩企业产量的目的。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财政政策传导机制就是财政政策在发挥作用过程中,各政策要素通过某种媒介体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财政政策工具变量经由某种媒介的传导转变为政策目标变量 (期望值) 的复杂过程。媒介主要包括收入分配、货币供应与价格。政策工具变量的调整是如何通过这些媒介来传导的呢?

1.收入分配传导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的收入分配媒介主要是居民收入分配和企业收入分配这两大类。

(1) 财政政策的居民收入分配传导机制。就税收而言,对居民收入影响最大的是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收入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劳动供给来实现,具体取决于税收对劳动与闲暇选择的影响所产生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指的是征税削减可支配收入,从而减少对闲暇的消费;而替代效应指的是闲暇与劳动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所引起的闲暇对劳动的替代。最终结果由居民收入水平及其税收弹性的大小而定,若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净效应表现出来就是刺激劳动供给,减少闲暇;若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则净效应表现出来就是抑制劳动供给,增加闲暇。假设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居民的最高工资和最大闲暇分别为 OA 和 OB,他们可以在AB之间进行选择,如图9-1所示。如果选择 C 点,该点与无差异曲线 i′相切,此时闲暇为 OD。如果开征个人所得税,税率为 EA/OA,此时最大可支配收入降为 OE,可供选择的集合下降到EB 之间。如果纳税人选择 F 点,该点与无差异曲线 i″相切,此时闲暇为OG,劳动供给减少了DG,这个过程称为税收的替代效应。而如果纳税人选择 H 点,该点与无差异曲线 i″相切,此时闲暇为 OI,劳动供给增加了 ID,这一过程称为税收的收入效应。

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由于其边际税率递增,能够较好地实现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在累进税中,边际税率总是大于平均税率,而一般说来,平均税率产生收入效应,边际效率产生替代效应,所以,在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下,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即对劳动供给的抑制要强于对劳动供给的激励,随着边际税率的降低可以刺激劳动供给。

税收对居民收入的影响不仅产生于所得税,也可以由其他税种引起。如流转税可以造成物价上涨,从而降低实际工资水平,影响居民消费支出;利息税则会抑制居民的储蓄行为,从而促进消费支出;社会保障税、遗产税、赠与税等能够调节居民收入,以此影响其消费行为。

图9-1 税收对劳动与闲暇选择的影响

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手段不只有税收,政府的转移支付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考虑到转移支付的特性,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负税收,其收入效应是减少劳动供给,替代效应则取决于转移支付与收入的相关程度。如果它们之间正相关,即随着收入的增加,转移支付也增加,实际工资率将上升,从而产生正的替代效应,抑制劳动供给。如果它们之间负相关,即随着收入的增加,转移支付减少,此时结果将难以确定。

在图9-1中,实施转移支付前的居民选择集合为EB,政府补贴的引入使得居民选择集合旋转至AB,显然转移支付提高了居民的工资收入,同时也抑制了居民的劳动供给。然而,当转移支付与收入负相关时,情况就会不同。我们把AB定义为转移支付前的居民选择集合,转移支付使其旋转至 AL,选择点相应地由C变为M,闲暇也从OD上升为ON,劳动供给减少了DN。

综上所述,税收和转移支付通过对居民劳动与闲暇选择产生收入效应或替代效应,进而影响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实际货币购买力,影响其消费与储蓄决策,最终影响社会总需求和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2) 财政政策的企业收入分配传导机制。与对居民征税一样,政府也通过税收手段对企业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调节,在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同时还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最终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税收对企业同样也会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一方面,政府课税将使企业可支配的生产要素减少,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能力,这是税收的收入效应;另一方面,征税会促使企业对产品结构及产量进行调整,减少应税产品的产出量,即为税收的替代效应。显然,税收通过影响企业成本和市场价格机制,进而实现引起压缩企业产量的目的。

首先,运用局部均衡方法来分析税收对企业产出的短期效应。由于我们研究税收与企业产量的相互关系,所以假定政府对企业产出课税不会影响企业的生产要素比例和产品的市场价格。如果政府不课税,市场价格为 P1 ,企业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为 MC1 ,它的垂直高度恰好与 P1相等,此时企业生产有利可图,均衡的产量为Q 1,如图9-2 所示。在政府对企业产出课征比例税率为 t 的税收时,使企业平均可变成本由 AVC1变为 AVC1+ t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上移至 MC1+t ,均衡的产量变成 Q2

图9-2 税收对企业产量的影响:短期效应

政府课税使得企业成本增加,其产量必然发生变化,如何变化取决于税率与企业边际利润的相互关系,具体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企业的边际利润率小于税率,政府课税使得企业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大幅上移,最低成本高于市场价格,企业生产无利可图,企业因此停止生产应税产品;

二是企业的边际利润率大于税率,政府课税虽然降低了企业利润,但企业生产仍然是有利可图的,这时企业会相应地调整产量,使边际成本加上税收等于产品价格,以保证利润最大化。这时,政府征税使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移动的幅度等于税率t,由此决定的均衡产量从Q1降为Q2

其次,我们运用一般均衡方法来分析税收对企业产出的长期效应。政府对企业产出课税后,使课税商品出现两种价格:一个是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一个是企业实际得到的价格,两种价格的差额即为税负。在图9-3中,D表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S表示企业的供给曲线。政府课税之前,D 和 S相交于 E 点,由此决定均衡的价格水平为 Pe。政府课税后,企业为了转嫁税负,提高了销售价格,使消费者面临的价格水平由 Pe上升为Pd,消费者因而做出减少应税商品需求量的决策,迫使价格回落,企业面临的价格由Pe下降至Ps。这种价格变化使企业减少应税商品的产量,供需双方变动的结果使均衡的产量由Q1缩减到Q2

图9-3 税收对企业产量的影响:长期效应

考虑企业投资,设利率为i,折旧率为d,税前投资报酬率为r。根据乔根森新古典投资理论,企业会把拥有资产的机会成本全部用完,直到与自己的资产边际报酬率相匹配。因此,在税前有:(www.daowen.com)

从所得税的角度出发,课征企业所得税将从正反两个方面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一方面,对企业的投资所得征税,投资的边际报酬率会下降,若税率为 t,税后的投资报酬率降为 r(1-t),从而对企业的投资产生抑制效应;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所得税允许对某些资本成本项目的扣除,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利息和折旧等成本项目进行税前扣除,从而减少企业的税赋负担,降低了资金使用的成本,增加了投资回报,对企业投资产生刺激效应。

2.财政政策的价格传导机制

IS-LM模型分析暗含一个重要的假设前提,即物价水平不变。然而在实际经济运行中,物价水平并非一成不变,尽管其调整的范围可能较小、速度可能较慢。当研究有关工资物价的调整变动规律时,必须考虑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状况,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总供给

当政府实施财政政策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时,市场价格会在短时间内自动作出相应的调整,促使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新的均衡。我们可以利用AD-AS模型来表示这一过程。

总供给曲线AS0和总需求曲线AD0 相交确定均衡的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0和Y0 ,如图9-4所示。财政扩张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平移至AD1 ,价格水平上升至P1 ,产量增加至Y1。如果价格水平固定为P0 ,则财政扩张将使产量增加至Y2 ,可见产生了 “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当总供给曲线垂直时,即总供给保持不变,这时产生完全的挤出效应。

注意:这里的挤出效应与由于财政扩张引起利率上升而产生的对私人部门投资的挤出效应完全不同;这里挤出效应的产生机制是由于总供给受到限制,政府增加财政支出导致工资物价水平上升,增加了厂商的要素市场上的劳动力成本,从而挤出了部分劳动力的就业。

图9-4 AD-AS模型

上述分析的是价格对财政政策效应的静态传导机制,然而现实中经济运行是连续的、动态的、长期的,弗里德曼 (1968)[1]和费尔普斯 (1968)[2]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修正,把 “预期” 变量和 “自然失业率” 概念引入总供给模型中,并以此来分析动态的、长期的价格传导机制。

弗里德曼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所反映的通货膨胀和失业交替只在短期内成立,建立在菲利普斯曲线基础上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可以表示为:

其中,π为通货膨胀率,Y为产出,Y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然而对长期而言,产出是独立于通货膨胀率的,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具体表示为:

动态的总需求曲线为:

其中,m为货币增长率,f为财政政策变量,η (Δπe) 表示预期因素。为了分析全面,我们把总需求冲击与总供给冲击两种情况分开讨论。首先分析总需求变化的价格传导机制。扩张性财政冲击 (f >0) 使总需求曲线由 AD0 向右上方平移到AD1 ,均衡的价格水平P上升,产出增加到Y1 ,大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Y,如图9-5 (a) 所示。由于财政扩张会通过利率传导对私人部门投资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因而总需求曲线在下一期将回落到AD2 ,但仍高于原来的AD0水平。与此同时,价格上升导致人们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而且产出大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致使工资物价进一步上涨,总供给得到抑制,表现为总供给曲线由 AS1向左上方平移至 AS2 ,与总需求曲线AD2相交于新的均衡点E2。由于价格水平上升,而货币供给维持不变,导致实际货币存量下降,使得总需求曲线进一步向左下方平移,形成新的均衡点E3。如此下去,会出现价格高于原来的水平而产出小于充分就业水平的 “滞胀” 现象,即形成均衡点E4。调整到最后,在预期作用下价格回落到P,产出也回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图9-5 (b) 所示为价格由短期向长期调整的路径。

接下来分析总供给变化的价格传导机制。当政府实施供给管理型财政政策时,例如:通过削减公司税使企业税后利润增加,以此来刺激供给,从而引起总供给曲线由AS0向右下方平移到AS1 ,如图9-6 所示。在总供给曲线下移的过程中,价格水平下降,对供给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因而总供给曲线在下一期将回落到AS2;与此同时,价格下降导致实际货币存量增加,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平移,与总供给曲线相交于新的均衡点E2点。接下来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交替移动,不断调整,直到最终产出和物价都回到初始水平,使得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调整的动力消失,经济回到初始的稳态均衡点E0。其价格调整路径与图9-5 (b) 相似。

图9-5 总需求变化的价格传导机制

需要指出的是,当政府同时实施需求管理型和供给管理型的财政政策时,如在经济繁荣时增加税收并缩小政府支出,在经济低迷时减少税收并扩大政府支出,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将会同时向均衡点方向移动,最终达到一个新的长期均衡,形成均衡的价格水平。

从发挥作用领域的来看,收入分配传导机制主要调控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而价格传导机制主要调控宏观经济总体平衡。从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作用来看,收入分配传导机制主要指向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通过影响居民的消费决策和企业的生产投资决策,从而调控就业总量与经济增长;而价格传导机制由于其作用领域的特性,则主要调控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政策失灵的根源往往在于微观主体的行为不理性而导致的政策传导不畅,因此,收入分配传导机制的顺畅是价格传导机制顺畅的前提。只有不断调整与完善收入分配传导机制,才能解决价格传导机制的深层次矛盾。

图9-6 总供给变化的价格传导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