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恶性通货膨胀的治理策略

恶性通货膨胀的治理策略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假定在中期均衡时,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产出增长率等于潜在产出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等于名义货币增长率。给定通货膨胀下降值所要求的失业总量不取决于反通货膨胀完成的速度。现在央行决定在5年内将通货膨胀率从14%降低到4%,设计出货币增长率的路径。在反通胀结束时,中央银行必须使得失业率返回到自然失业率,否则通货膨胀将继续下降。图8-5描绘了这一反通货膨胀路径推出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路径。

恶性通货膨胀的治理策略

假定在中期均衡时,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产出增长率等于潜在产出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等于名义货币增长率。依据宏观经济学的知识,治理通货膨胀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但政策的实施有渐进和快速之分。中央银行应该如何完成反通胀的任务?

给定通货膨胀下降值所要求的失业总量不取决于反通货膨胀完成的速度。也就是说,反通货膨胀可以完成得很快,不过高失业的成本却要持续好几年;或者可以缓慢地实现通货膨胀下降的目标,把更低的失业增加值分散到更多的年份里。在这两种情况下,各年加起来的失业总量将是相等的。

假设中央银行用降低名义货币增长率进行反通货膨胀,用式 (8-7)-(8-9) 三个关系式,可以讲清楚反通胀的逻辑: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导致通货膨胀下降。

总需求曲线表明,给定初始通货膨胀率,降低名义货币增长率导致实际货币增长率下降,因此,产出增长下降;

奥肯定律表明,产出增长低于潜在产出增长水平,导致失业率增加;

表8-1 设计反通货膨胀计划

表8-1给出一个反通货膨胀的设计。在第0年,即反通货膨胀之前,产出运行在潜在产出水平3%,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为6.5%,通货膨胀为14%,实际货币增长率等于名义货币增长率17%减去通货膨胀率14%,为3%。

现在央行决定在5年内将通货膨胀率从14%降低到4%,设计出货币增长率的路径。

求解货币增长路径最容易的方法就是依据要达到的通货膨胀率,找到必需的失业路径和产出增长路径,最后推导出必需的货币增长路径。

表8-1第一行是通货膨胀的目标路径。通货膨胀从货币政策变化之前的14%开始,第1年到第5年每年下降2个百分点,然后在以后各年保持在4%的目标水平上。

第二行给出菲利普斯曲线推出的必需的失业路径。如果通货膨胀率每年下降2%,在α=1时,经济必须接受5年的失业率都比自然失业率高出2个百分点,因此,从第1年到第5年,失业率必须等于6.5%+2%=8.5%。

第三行显示了必需的产出增长路径。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的最初增加要求产出增长降低,令β=0.4,失业最初上升2%要求产出增长低于潜在增长率2%/0.4=5个百分点。给定潜在产出增长率为3%,所以,经济增长率在第1年必须等于3%-5%=-2%。第1年必然会出现衰退。

从第2年到第5年,经济必须在足够的增长率上运行,从而维持不变的失业率8.5%。因此,产出必须以正常增长率3%增长。换句话说,从第2年到第5年,经济以正常潜在增长率增长,但失业率要比自然失业率高出2个百分点。

一旦反通货膨胀成功,产出就会在第6年爆发性地增长,以使失业回到正常水平:要把失业率在1年内降低2个百分点,产出增长率必须超过正常增长率2%/0.4,即5%。经济必须在一年内增长3%+5%=8%。

第四行给出推导的名义货币增长路径。根据总需求关系式,产出增长等于名义货币增长减去通货膨胀,或者等价地,名义货币增长等于产出增长加上通货膨胀。把第一行的通货膨胀和第三行的产出增长数据相加得到必需的名义货币增长率的路径。该路径乍看起来有点奇怪:货币增长在第1年急剧下降,然后上升,接着缓慢下降了3年,然后在反通货膨胀成功后的下一年又上升,最后降到永久水平7%。这很容易解释:为了开始反通货膨胀计划,中央银行必须造成失业的增加,要求货币增长在第1年急剧下降。名义货币增长的下降才能够从17%到10%,比通货膨胀下降要剧烈,从14%到12%。结果导致了实际货币增长的急剧下降,减少了需求和产出,从而提高了失业率。

在接下来的4年里,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把失业率维持在8.5%不再上升。名义货币增长的目标是使得需求、从而产出在正常增长率的水平上增长。也就是说,名义货币增长等于通货膨胀加上3%的正常增长率,而且当通货膨胀下降时因为高失业,名义货币增长也应下降。在反通胀结束时,中央银行必须使得失业率返回到自然失业率,否则通货膨胀将继续下降。这意味着央行在第6年使货币增长一次性地上升,从第7年开始,货币增长达到新的更低的水平。图8-5描绘了这一反通货膨胀路径推出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路径。在第0年,经济处于A点,失业率为6.5%,通货膨胀率为14%。第2年到第5年是反通货膨胀的各年,经济从A点运行到B 点。失业高于自然失业率,导致通货膨胀持续下降,通货膨胀下降到4%。从第6年开始,经济停留在C点,此时失业率返回到自然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为4%。在中期,货币增长和通货膨胀率更低了,而失业率和产出增长均返回到了正常水平。这就是中期的结果:名义货币增长率对产出和失业率没有影响,货币增长是决定通货膨胀的仅有因素,弗里德曼的表述:通货膨胀总是一种货币现象。(在中期,失业一定保持不变,失业不会永远地上升或下降,即ut =ut-1 ,根据奥肯定律,意味着,产出以潜在增长率增长,根据总需求关系,通货膨胀等于名义货币增长减去潜在产出增长。产出水平的增加意味着交易水平也增加,因此对实际货币的需求也增加,如果产出以3%的速度增长,实际货币存量也必须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如果名义货币存量的增长速度不等于3%,那么该差距必将表现为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如果通货膨胀保持不变,那么就有πt t-1 ,依据菲利普斯曲线,它意味着ut =u,在长期,失业率必定等于自然失业率。)

图8-5 一个反通货膨胀路径

失业率在自然失业率之上5年换来通货膨胀的永久下降。

图8-5画出的反通货膨胀路径是许多可能路径中的一条。比如可以考虑一次性地把货币增长率从14%减小到4%,让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随时间调整。但能画出的所有路径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总失业成本,也即过度失业各年累计的百分点数量是相等的。换句话说,为了完成反通货膨胀,失业不得不在自然失业率之上保持一个足够大的量,而且/或者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即政策可以改变时间的选择,但不能改变过度失业各年累计的百分点数量。(www.daowen.com)

该传统方法受到两派理论经济学家的挑战,两派经济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是预期的作用和预期形成的变化是否有可能影响反通货膨胀的失业成本。但是,尽管关注的焦点是相同的,但他们得到的结论却大相径庭。

第一组的结论以芝加哥大学的卢卡斯和萨金特两个人的工作为基础。在著名的卢卡斯批判当中,卢卡斯指出,如果认为根据过去数据估计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那将会产生非常大的误导,因为预期会产生作用。考虑菲利普斯曲线的情况,πt t-1 =-α (ut -u),它意味着假设工资制定者预期未来的通货膨胀与过去的相同,而且假设工资制定者形成预期的方式不会因政策的变化而改变。卢卡斯认为这一假设是没有根据的。为什么工资制定者就不考虑政策的变化?如果相信央行一定会降低通货膨胀率,他们就可能预期未来的通货膨胀率要低于过去。如果他们降低了对通货膨胀的预期,那么实际通货膨胀无需经历延长的经济衰退就会下降。

依据菲利普斯曲线,如果工资制定者根据上一年的通货膨胀率来形成预期,,那么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唯一方法就是准备接受一段时间的更高失业率。但是,如果工资制定者坚信通货膨胀确实要比上年低,他们将降低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这就会引起实际通货膨胀率的下降,而失业率没有必要变化。例如,如果工资定制者相信通货膨胀率在未来只有4%,过去曾一度为14%,而且就此形成预期,那么即使失业率仍然保持在自然失业率,通货膨胀将下降到4%:

货币增长、通货膨胀和预期通货膨胀都能下降,无需经历衰退。也就是说,货币增加不仅在长期是中性的,在短期也是中性的。

当然,卢卡斯和萨金特不相信反通货膨胀没有失业的增加就能真正地实现。但是,萨金特考察了几次非常高的通货膨胀时期的历史证据之后,他认为失业的增加可以很小。牺牲比率——为实现反通货膨胀所需的过度失业数量——可能比传统方法指出的小很多。他认为,成功的反通货膨胀的本质因素是货币政策的可信度,工资制定者对央行真正决定降低通货膨胀的信心。只有可信度能够使工资制定者改变形成预期的方式。他进一步认为,清晰的、快捷的反通货膨胀计划比迟延的计划更有可信度,拖延的计划往往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大量走回头路和政治内耗的机会。

麻省理工 (MIT) 的费希尔和当时哥伦比亚大学的泰勒都持有相反的观点,他们都强调名义刚性的存在,意思是在现代经济中,许多工资和价格是根据名义单位来制定的,并持续一段时间,当政策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进行重新调整。费希尔认为即使有了可信度,货币增长下降得太快也将导致更高的失业率。即使是央行使工人和企业完全相信了货币增长将要下降了,在政策变化之前制定的工资将仍然是对政策变化之前的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早已被包含在了已有的工资合约中,而且不能被无成本地迅速减少。费希尔指出,一项反通货膨胀政策至少应该在真正实施之前进行充分的宣传,从而允许工资制定者考虑制定工资的时间。

泰勒的观点更进一步。他认为,工资合同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并不是所有的工资合同都是在同一时刻签订的。相反,它们随时间而交错开来。他指出,即使央行的政策有完全的可信度,这一工资决策的交错给反通货膨胀能够推行的速度并且同时不引发更高的失业施加了强大的限制条件。为什么会有这些限制?如果工人考虑相对工资,即考虑与其他工人相比自己的工资,那么每个工资合同都将选择一个与当时有效的其他工资合同相差不太多的工资。名义货币增长的迅速下降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的同比例下降。因此,实际货币存量将减少,从而引发衰退和失业率的上升。通过考察美国工资合同的时间模式,泰勒说明了在货币政策有完全可信度的情况下,存在着一条不使失业增加的反通货膨胀的路径,见图8-6。

图8-6 泰勒模型中的没有失业的反通货膨胀

由于存在工资决定的交错,为了避免失业增加,反通货膨胀必须分阶段地缓慢进行。由于货币政策变化时执行的工资是在政策变化之前的决策,因而通货膨胀的路径早些时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提前决定了。如果名义货币增长急剧减少,通货膨胀不能立即下降很多,结果将是实际货币减少和发生衰退。因此,央行的最好政策是在一开始慢慢地推行,并同时宣布将在未来加快实施的步伐。这一宣布使得制定新工资时要考虑新政策的影响。当经济中大多数的工资是在政策变化之后决定的时候,反通货膨胀就可以更快速地推进。这就是政策变化之后第3年发生的事。

泰勒的分析和卢卡斯与萨金特的分析一样,都强调预期的作用,他认为,缓慢的但是可信的反通货膨胀计划可能比传统方法的成本要低。但缓慢的计划可能带来可信性问题。比如现在宣布2年后将降低货币增长,工资制定者可能会问:如果要决定反通货膨胀,央行为什么非要等2年后呢?没有可信度,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就可能不发生变化,因而失业率不增加就想实现反通货膨胀的希望就会破灭。但名义刚性假设给出的含义是,许多工资是根据名义单位制定的,有时一制定就是好几年。减少反通货膨胀失业成本的方法就是给予工资制定者时间让他们考虑政策的变化。因此,央行应该缓慢地推行反通货膨胀计划。

思考题

1.请列举可能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因素有哪些?

2.货币超发是否一定会引起恶性通货膨胀?

3.依据中国现实经济,请设计一种将通货膨胀率保持在3%的计划。

[1] 符号¥代表后面的变量为名义变量,下同。

[2] Phillip Cagan,"The Monetary Dynamics of Hyperinflation",In Friedman,Mil-ton (ed.),Studies in 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6:25-117.

[3] Jeffrey Sachs and Flipe B.Larrain,"Macroeconomics in the Global Economy",Prentice Hall,Business&Economics,1993:778.

[4] Richard Thaler,"Toward a Positive Theory of Consumer Choice",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Organization,1980,vol.1 (1):39-6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