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普斯等 (1970)[8]提出的职业搜寻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工作搜寻者通过搜寻活动来逐渐了解工资分布,通过比较工作搜寻的边际成本和可能获得的边际收益来决定是否继续搜寻。
1.理论假设
(1) 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是不完全的;
(2) 工资有差别,搜寻时间与高薪成正比;
(3) 失业是找高薪工作的一种投资;
(4) 失业是有成本的。
2.职业搜寻理论模型[9](www.daowen.com)
用Wm (T) 表示职业搜寻者期待的工资水平,它是搜寻时间T的递增函数,即,但是由于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收益递减,搜寻收益的二阶导数小于零,即,用 Cm(T) 表示搜寻成本,它也是时间T的递增函数,即,并且由于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成本递增,搜寻成本的二阶导数大于零,即。
根据这些假定,我们可以在工资水平 Wm(T) 和成本水平Cm(T) 与搜寻时间T构成的二维空间画出工资曲线和成本曲线(图7-3)。
从图7-3可以看出,Wm和Cm都是时间的递增函数,前者是凹函数,后者是凸函数,Wm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上升的幅度越来越小,而Cm随着时间的延长,上升的幅度越来越快。
在时间T∗位置上作出一条垂直的虚线,我们可以在Wm 和Cm两条曲线上找到两个点A和B,在A和B两点上所做切线正好是平行的,这说明在时间T∗上,工资随搜寻时间延长上升的斜率恰好等于成本随时间延长而上升的斜率,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时间成本,即这一点就是寻找工作所花费的最优时间。因为如果搜寻时间小于T∗,搜寻收益的上升幅度大于成本上升的幅度,继续搜寻的净收益为正,因而是合理的,如果搜寻时间大于T∗,搜寻成本的上升幅度大于收益上升的幅度,多余搜寻时间的净收益为负,因而不应该继续搜寻。
图7-3 搜寻收益曲线和搜寻成本曲线
职业搜寻理论认为搜寻者期待着工资水平随着他搜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上升,但事实上,更多的情况下是他搜寻职业一开始就对工资水平有一个起码的 “心理价位”,即他至少必须找到一个工资不能低于某个基数的工作,同样地,对于搜寻职业所花费的时间他也有一个心理准备。因此,当他在市场上寻找工作时,如果雇主开出的工资条件超过他预定的 “价位”,他就接受这个工作,否则他就拒绝接受。于是这个 “心理价位” 的工资水平就被称之为 “保留工资” (reserved wages)。“保留工资” 概念能使我们建立以下均衡:在 “保留工资” 水平,就业者接受工作所得到的满意程度与其处于失业状况而得到的满足程度是等价的。因此,当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提供的工资低于保留工资时,他宁愿失业,继续寻找工作;当雇主提供的工资高于保留工资时,他才愿意接受这个工作,退出失业队伍,成为就业者。而决定保留工资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①搜寻者所观察到的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分布的情况;②寻找到超过 “保留工资” 水平的职业所需花费的时间;③搜寻职业时所需要花费的成本。显然,当这些影响因素发生变化时,保留工资水平也会随着变化。按照保留工资理论,当搜寻者预期的保留工资偏高,高于实际的市场均衡工资时,就出现自愿性失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