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通常把失业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 (frictional unemployment) 是指因季节性或技术性原因而引起的失业,即由于经济在调整过程中,或者由于资源配置比例失调等原因,难以避免地因等待转业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就业信息渠道是否畅通。劳动力流动量越大、越频繁,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越大,就业信息渠道越不畅通则摩擦性失业量越大。反之,则相反。
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转移和流动需要成本。转移成本高低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差异程度;二是劳动者的初始人力资本及培训机制。
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cyclical unemployment) 又称为总需求不足的失业,是由于整体经济的支出和产出水平下降,即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可以用紧缩性缺口来说明这种失业产生的原因。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之间的差额。(www.daowen.com)
自然失业:自然失业 (natural unemployment) 也被称为充分就业,是指在现有工作条件和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能工作的失业量。自然失业率是一个不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失业率 (Non-accelerating Inflation Rate of Unemployment,NAI-RU),即劳动力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的失业率。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劳动力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劳动者工作转换等原因,自然失业总是存在的。自然失业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多年来以菲利普斯曲线为主要分析工具研究失业和劳动力市场问题占据着失业理论的主导。但这种总量分析观对过去几十年中西方国家持久性的失业现象并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人们逐渐认识到,与产品市场相比,劳动力市场因劳动力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而存在着诸多特殊的方面。对于失业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劳动力的超额供给,因为即使是一个失业问题相当严重的经济也可能存在大量的空岗。在典型的新古典失业理论模型中通常将劳动力假设为同质的,并把劳动力市场抽象地看成是统一的和无摩擦的,这种分析与现实经济存在着太大的差距。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弥补这种总量分析的缺陷并对新古典失业理论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正,各种失业理论得到蓬勃的发展。本讲介绍三种典型的失业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