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未来融合趋势: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未来融合趋势: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学家们通过运用微观经济学工具来研究诸如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领域内的问题,将宏观经济学进行微观化研究,是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大突破。

未来融合趋势: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1.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的融合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在争论中相互吸收和借鉴对方的有利之处,二者具有了越来越多的共同点,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两大流派的一致观点是:立足于微观个人行为分析宏观经济问题,认为个人行为是理性的,理性预期是理解宏观经济活动的关键,在构建宏观经济理论时广泛地采用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并将宏观经济理论纳入均衡分析框架之中。

2.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政策的融合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实用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一方面是指对人们的经验认识进行理论解释,进而指导人们的经济实践;另一方面是指经济理论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从许多知名西方学者如克莱因 (1980)[30]、托宾 (1981)[31]、卢卡斯 (1995)[32]、蒙代尔 (1999)[33]、基德兰德与普雷斯科特 (2004) 的研究贡献中可以看出,他们都试图运用各种方法提高经济政策的精确性,或者试图在不同的条件下研究各种政策的可能及这种政策的后果。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主张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政策建议。这是因为主张绝对的自由主义和绝对的干预主义都是片面的,二者的互补才更适合经济的稳定发展。

3.宏观经济分析与微观经济分析的融合

宏观经济分析与微观经济分析的融合主要指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化。宏观经济总量实际是微观个体数量之和,而微观数量又是经济个体行为的后果,宏观经济理论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微观经济个体的行为,微观行为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宏观经济学必须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经济学家们通过运用微观经济学工具来研究诸如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领域内的问题,将宏观经济学进行微观化研究,是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大突破。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强调宏观经济理论的微观基础,与其观点相对的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也强调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

思考题

1.理性预期学派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

2.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缺陷体现在哪些方面?

3.试述新凯恩斯经济学的政策主张及其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启示。

[1] 拉格纳·弗里希(Ragnar Frish,1895.3.3-1973.1.31),挪威经济学家,是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先驱者。因其在建立动态模型分析经济过程方面的贡献,在1969年他和简·丁伯根 (Jan Tinbergen) 一起获得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创造了现代经济学世界的许多术语,比如 “计量经济学” “流量输入” “点产出” 等。

[2] 劳伦斯·罗伯特·克莱因 (Lawrence Robert Klein,1920.9.14-2013.10.31),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城,计量经济模型的创建人,因其在创造计量经济学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经济波动分析和经济政策方面的贡献获得198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被称为 “计量经济学之父”。

[3] 大卫·休谟 (David Hume,1711.4.26-1776.8.25),苏格兰哲学家,出生于爱丁堡,与约翰·洛克 (John Locke) 及乔治·贝克莱 (George Berkeley) 并称三大英国经验主义者。他被视为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4] 弗朗斯瓦·魁奈 (Francois Quesnay,1694.6.4-1774.12.16) 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之一,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

[5]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Alfred Marshall,1842.7.26-1924.7.13),英国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在马歇尔的努力下,经济学从仅仅是人文科学和历史学科的一门必修课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与物理学相似的科学性剑桥大学在他的影响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经济学系。

[6] 亚瑟·塞斯尔·庇古 (Arthur Cecil Pigou,1877.11.18-1959.3.7),英国经济学家,剑桥学派开创者马歇尔的学生,被视为剑桥学派正统人物及主要代表人物。

[7]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1883.6.5-1946.4.21),英国经济学家,现代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1936年,其代表作 《就业利息货币通论》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 出版,凯恩斯另外两部重要的经济理论著作是 《论货币改革》 (A Tract on Monetary Reform,1923) 和 《货币论》 (A Treatise on Money,1930)。

[8]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所创的精神分析法、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20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9]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价格分析,它认为在一个经济体系中达到充分就业的关键有两点:一是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商品的价格,价格的不断变动反过来导致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二是这个系统创造的新的财富可能会被保存起来用于将来消费或者用于投资将来的生产,同样有一个供求机制决定着这个选择。存款的利息率遵循同价格一样的机制,即它是货币的价格。

[10]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说,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也会相应增加,但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来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用来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样在收入和消费之间就出现了一个越来越大的缺口,有效需求量降低,造成生产过剩和失业增加。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是说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资本家害怕投资越多利润就越低,因此对投资的兴趣降低,导致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和对原料、消费品的需求下降。流动偏好规律认为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同其他资产比较,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因而人们都喜欢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在手边,出于投机目的,货币持有者在银行利率降低到一定水平时,就会更多地保存这些货币,造成消费不足。

[11] 罗伯特·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1915.5.15-2009.12.13),美国经济学家,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他于1947年成为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的首位获得者,由于他对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的发展,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2] 约翰·理查德·希克斯 (John Richard Hicks,1904.4.8-1989.5.20),英国著名经济学家,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一般均衡理论模式的创建者。(www.daowen.com)

[13] 弗兰科·莫迪利亚尼 (Franco Modigliani,1918.6.18-2003.9.25),意大利裔美籍经济学家、卡内基梅隆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因其提出家庭储蓄的“生命周期” 理论和决定公司及资本成本的市场价值的MM定理于198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4] 批评IS-LM模型的一些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该模型过度简化了凯恩斯在《通论》 中的经济观点。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批评是对的。不过,简化和过度简化之间的界限通常是不明确的。

[15] 奥托·埃克斯坦 (Otto Eckstein,1927.8.1-1984.3.22) 是一位德裔美国经济学家。他是核心通货膨胀理论 (1981) 的主要提出人之一,该理论认为,在确定长期通胀的准确指标时,国内想控制物价控制不了的商品 (如食品和能源) 的短期价格变动应被排除在计算之外。因为国内的宏观调控特别是财经政策、货币政策对于抑制能源价格、粮食价格上涨无能为力。去掉能源跟粮食价格以外国内真正经历的通货膨胀叫核心通货膨胀。

[16] 艾伯特·安多 (Albert Ando,1929.11.15-2002.9.19) 是一位日裔经济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和金融学终身教授。1959年获得卡内基理工学院数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他与哈伯特·亚历山大·西蒙 (Herbert Alex-ander Simon) 合作,讨论了经济系统的聚合和因果关系,以及与弗兰科·莫迪利亚尼一起进行了关于储蓄、支出和收入的生命周期分析。

[17]米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1912.7.31-2006.11.16),美国当代经济学家、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以其在消费分析、货币供应理论及历史和稳定政策复杂性等范畴的贡献荣获197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8] 弗里德曼认为,要正确分析人们的消费行为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就必须严格区分两种收入:一种是暂时性收入,另一种是持久性收入。与之相适应,消费也应该区分为暂时性消费和持久性消费。暂时性收入是指瞬间的、非连续性的、带有偶然性质的现期收入,如工资、奖金、遗产、馈赠、意外所得等;而持久性收入是与暂时的或现期的收入相对应的、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性收入,它实际上是每个家庭或个人长期收入的一个平均值,是消费者使其消费行为与之相一致的稳定性收入。至于这个持久期限究竟长到何种程度,弗里德曼认为最少应是3年。

[19]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中央银行直接以通货膨胀为目标并对外公布该目标的货币政策制度。首先通过一定的预测方法得到目标期通货膨胀率的预测值,然后根据预测结果和目标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差距来决定货币政策的调整和操作。如果预测结果高于目标通货膨胀率,则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如果预测结果低于目标通货膨胀率,则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如果预测结果接近于目标通货膨胀率,则保持货币政策不变。

[20] Thomas Sargent and Neil Wallace,"'Rational'Expectations,the Optimal Mo-netary Instrument,and the Optimal Money Supply Rul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5,vol.83,issue 2:241-54.

[21] George Box&Gwilym Jenkins,Time Series Analysis:Forecasting and Control,San Francisco:Holden-Day,1970.

[22] O.J.Blanchard and D.Quah,"The Dynamic Effects of Aggregate Demand and Supply Disturbances:Repl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3,83 (3):653-658.

[23] J.Y.Campbell and N.G.Mankiw,"Permanent and Transitory Components in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7,77 (2):111-17.

[24] Finn E.Kydland and Edward C.Prescott,"Time to Build and Aggregate Fluctu-ations",Econometrica,1982,50 (6):1345-1370.

[25] John B.Long and Charles I.Plosser,"Real Business Cycl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3,91 (1):39-69.

[26] F.E.Kydland and E.C.Prescott,"Time to Build and Aggregate Fluctuations",Econometrica,1982,50 (6):1345-1370.

[27] N.G.Mankiw,"The Inexorable and Mysterious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Economic Journal,2001,111 (471):45-61.

[28] C.J.Garcia,"Is the Philips Curve Hypothesis Useful for Monetary Policy on Ni-geria",Occasional Paper of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the Central Bank of Nigeria,2010,No.38.

[29] G.Gozgor,"Unemployment Persistence and Inflation Convergence:Evidence from Regions of Turkey",Regional&Sectoral Economic Studies,2013,13 (1):55-64.

[30] Lawrence R.Klein,"Some Economic Scenarios for the 1980's",Nobel Prize in Economics documents 1980-1,Nobel Prize Committee.

[31] James Tobin,"How Dead is Keynes?",Economic Inquiry,1977b,XV (4):459-68.

[32] Robert Lucas,"Monetary Neutrality" Prize Lecture-1995,Nobel Prize in Eco-nomics,December 7,1995.

[33] Robert A.Mundell,"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20th Century",Nobel Prize in Economics documents 1999-1,Nobel Prize Committe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