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古典经济学的第三波: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的第三波: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将公众之间和公众与货币当局之间的博弈回合因素加入了理性预期假说中。

新古典经济学的第三波: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基德兰德与普雷斯科特 (1982)[24]和长和普洛索 (1983)[25]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其理论假设在吸收了货币经济周期理论中市场出清、理性预期和自然率假说三个假设的同时,也进行了一些突破。①关于理性预期假说。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将公众之间和公众与货币当局之间的博弈回合因素加入了理性预期假说中。②货币中性假说。在货币经济周期理论中,货币供给是外生的,卢卡斯等学者认为经济波动是由货币供给冲击引起的。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否定了货币经济周期理论中的货币供给冲击引起经济波动的论述,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化对经济没有真实影响,即货币是中性的。③偏好假说。个人在消费与投资、劳动与休闲之间有当期消费与未来消费、当期休闲与未来休闲的选择,还有当期劳动与休闲之间的选择,其选择的目的是使个人在理性预期条件下达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水平。④投资连续性假说。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投资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从资本的投入到资本品的产出需要一段时间的连续投资。在这段时间内,投资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最终会影响到产出。

1.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经济波动原因的解释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是完善的,在长期或短期中都可以自发地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经济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一些真实因素的冲击,这种冲击称为 “外部冲击”。引起这种冲击的是一些实实在在的真实因素,包括科学技术的突然变化、生产力的变化以及消费者偏好的改变和其他意外变化等,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冲击。

在实际经济周期的分析中,由实际因素引起经济波动的核心传导机制是劳动供给的跨时期替代,即在不同时段重新配置工作时间的意愿。该论点认为,工资短暂变化的劳动供给弹性很高。人们在两个时期中劳动投入的比率是由这两个时期的相对工资所决定的,而一个时期的较小工资增长可以引起个人在该时期提供相对较大的劳动量,同时减少相对工资较少的那个时期的劳动量。这样,通过这种两个时期的替代方式,人们的工作总量不变,但能赚得更多的总收入。但劳动的这种跨时替代并不意味着劳动供给对工资的永久性变动很敏感,如果工资上涨并继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那么在这一时期比下一时期提供更多工作并不能多得到收入,因此,劳动供给对工资的永久性变动的反应可能是微弱的。在此情况下,如果技术冲击是暂时的,使得当期的实际工资暂时高于标准,那么劳动者将以工作替代闲暇,提供更多的劳动,于是产量和就业量均上升,而在预期实际工资较低的未来减少工作,因此实际工资的变动会带来较大的供给变化。这样,就通过跨时劳动替代对外来冲击形成了经济波动。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有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之分,前者研究长期问题,后者研究短期问题。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否定了把经济分为长期与短期的说法,他们认为,在长期和短期中决定经济的因素是相同的,既有总供给又有总需求。因此,人为地把经济分为长期与短期是无意义的。由此出发,经济周期并不是短期经济与长期趋势的背离,即不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潜在的或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背离,经济周期本身就是经济趋势或者潜在的或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并不存在与长期趋势不同的短期经济背离。

2.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政策主张(www.daowen.com)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既然经济周期并不是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所引起的,就无需用国家的政策去干预市场机制,只要依靠市场机制经济就可以自发地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 (2004) 认为,由于经济个体对未来经济政策的预期会影响其当期决策,只有经济个体预期的未来政策规则恰恰是政府当期制定的最优政策规则时,经济政策才是动态一致的。所以必须设立一种有约定的决策环境,即政府首先一次性地选择一种政策,然后单个经济人再决定自己要采取的行动,这种情形就等同于公众有某种手段迫使政府遵守事前的约定。而由外部冲击引起的周期性波动不可能由政府政策来稳定,而要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来稳定。只有市场机制才会对经济波动作出自发而迅速的反应,使经济恢复均衡。比如,技术突破引起的投资热带动了整个经济的繁荣,这时资源紧张会引起价格上升,价格上升就可以抑制过热的经济,使之恢复正常状态。市场机制的这种调节是反时的,经济不会大起大落。相反,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往往是滞后的,由于政府不可能作出正确的经济预测,政策本身的作用有滞后性,加之政府政策难免受利益集团的影响。决策者信息不充分,对经济运行的了解有限,政策不可能像决策者所预期的那样起到稳定作用。宏观政策的失误往往作为一种不利的外部冲击而加剧了经济的不稳定性。而且,政策限制了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用政府干预代替市场机制的结果,是破坏了经济稳定和经济本身自发调节的功能。

3.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宏观经济模型

起源于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 (1982)[26]提出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DSGE) 模型,描述了消费者和企业最优决策的一般均衡,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直接设定经济环境、主体的约束条件和优化问题,DSGE 模型避免了预期改变导致的结构参数变化问题。比如,当制度和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估计的简化式参数就会发生变化,而深层次的结构参数不太可能由于制度变化而变化。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 (2004) 的动态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时间连续性考虑在内,提出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推动了宏观经济学向动态宏观经济学演进。经济系统内的许多变量,如经济人的目标函数、储蓄和投资等的任何分析都涉及时空问题。显然,仅从静态角度研究这些变量是不够的。应用动态分析方法,从微观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出发建立模型,使对变量的分析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从强调货币冲击的分析转向了把实际冲击作为经济波动根源的分析,以及这些冲击引起的消费和闲暇的跨期替代。

作为三波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结果,宏观经济学领域变得越来越严谨、越来越同微观经济学中的分析工具密不可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