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业差异性的角度总结货币政策实践,中国的货币政策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
(一)1979—1983年的行业差异化货币政策
这一时期,我国实施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国家调控一切,中国人民银行尚未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职责,货币政策效果和银行职能大大削减。为改变当时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日用品供给不足的局面,我国实施了相应的货币政策:加大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多样化经营,这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也提供了轻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材料,特别是纺织业的发展;调整重工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日用消费品。上述行业差异化货币政策的目的不仅在于从总量上促进经济发展,也开始注重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
(二)1984—1992年的行业差异化货币政策
这一阶段,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明显变化,有关经济发展的相当一部分权利已下放到各级政府和企业手中,银行机构重大改组,从198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履行央行职责,但中央依旧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信贷和货币政策的推行。工业高速增长,1985年增长率为21.4%,经济逐步过热,1988年通货膨胀凸显。1989年以来的行业调整并未有效改变国民经济结构,国企大面积亏损,但很多银行在地方政府的强烈要求下,对一些濒临破产,甚至要关闭的企业发放贷款,造成不良贷款增加。1992年,由于信贷扩张和其他诸多原因,出现了地产热,其影响持续了2年左右才得以控制。
(三)1993—1996年的行业差异化货币政策
在货币政策“宽松—紧缩—衰退—扩张”的交替中,1994年年末,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最终实现经济“软着陆”,在随后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加大了对行业差异化的注重。1994年提出了“三保”原则,即保农副产品收购、保国家重点建设、保有效益有市场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合理资金的需要,这种基于行业差异化的货币政策,做到松紧适度,避免“一刀切”带来的弊端,有效熨平了经济的较大波动,成功推动了经济发展。
(四)1997—2002年的行业差异化货币政策(www.daowen.com)
这一时期,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信贷规模控制,货币政策开始从直接控制转为间接控制,货币政策的力度和作用范围空前扩张,灵活运用信贷政策,引导信贷资金合理流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中国人民银行拓宽金融服务领域,支持和扩大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对军工企业和存在困难的国企,通过核销呆账、再贷款、债转股等方式对其进行扶持;对中小企业、房地产行业则利用信贷工具进行支持。2002年人民银行再次发布了开展信贷创新等十条指导建议,进一步推出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五)2003—2011年的行业差异化货币政策
2004年以后,人民银行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方针,加强信贷政策引导,督促金融机构积极配合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对过热行业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的信贷投放,继续加大对农业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面对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现状,实行授信总量控制,以应对“过热”趋势;对房地产市场,则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比例及利率水平,差异化的信贷政策,严格的住房消费贷款管理,对调控房地产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遭受世界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央行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引导新增信贷资源向“三农”、中小企业和灾区重建等重点领域和经济薄弱环节倾斜;2009年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1号),取消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债券发行规模须超过5亿元才可交易流通的限制条件,为中小企业通过发债进行小额融资营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
(六)2012年至今的行业差异化货币政策
这一时期,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更为协调。2012年CPI持续下滑,从第一季度的9.7%下滑到第二季度的9.5%,再到第三季度的9.1%,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向“稳健”回归。面对经济下行趋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投资——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面,货币政策倾向于政府主导的铁路、公路、市政等基建项目基建项目,在资金、信贷和直接融资方面都给予了重点支持;房地产业也是货币政策重点调控的领域之一,一方面继续推行房地产限购政策抑制非理性需求的集中爆发,另一方面加大保障房新开工面积,增加刚性需求供应,使得房地产供需平衡发展。2012年6月8日、7月6日,央行连续两次宣布降息,5年期以上贷款的基准利率将从年初的7.05%下降到6.55%,累计下降了0.5个百分点;6年及以上的公积金贷款利率从年初的4.90%下调至4.5%,目的就为了让房地产行业及上下游行业获得资金支持。
2013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支持农业发展,加大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面对依旧未能破裂的房地产泡沫、投资性购房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地方政府有效土地供给不足、住房存量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行政性限购政策并未有效遏制投资性购房需求,房价走势并未出现预期的改变,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住房投机卷土重来。2014至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组合,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施定向“点贷”支持实体经济。创新金融工具和手段,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实施定向宽松和结构性信贷政策,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对不符合产业导向的金融机构,可通过发行定向票据等方式紧缩其流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