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承担着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实体,商业银行是广大储蓄者(包括居民、企业、政府等)和中央银行相互联系的中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货币政策效力的发挥。传统金融学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直接决定着其经营能力和经营业绩。一方面,居民日常的储蓄行为影响着商业银行的负债状况;另一方面,企业的信贷行为也影响着商业银行的资产状况。如果在一定时期内,中央银行调整货币政策,改变货币供给状况,则会直接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产生影响,导致其调整经营行为,进而会影响居民和企业参与经济活动的消费与投资行为,最终作用于经济总产出和总需求。比如,中央银行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货币供给上升,引起货币市场供过于求,导致利率水平降低,使得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增强,进而促使企业的投资支出和居民的消费支出增加,造成国民经济总产出增加,产业结构会发生调整。
为了更加科学地阐释货币政策通过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对产业结构变动产生作用的过程,本书构建了基于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行为的分析模型。假设在一国经济发展中,数量众多的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参与经济活动。
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模型可表达为:
(www.daowen.com)
由式(3-20)和式(3-21)可见,如果一国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时,会通过货币供求力量影响到资金使用成本,而资金使用成本的变动将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银行会调整信贷策略,进而会影响到金融市场的信贷供给规模,促使企业投资行为和居民消费行为发生调整,最终影响到国民经济总产出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上述作用机制如图3-3所示。
图3-3 基于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作用机制
就一般规律而言,在图3-3中,商业银行信贷调整行为对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将直接决定着其作用机制的发挥。首先,对于大银行来说,其往往具有规模大、资本雄厚、业务范围广、抗风险能力强等突出优势。这就致使大银行具有很强的管控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在面对货币政策调整时,具备有效的应对策略。所以,大银行对于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比较迟钝。因此,银行的经营规模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货币政策基于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传导作用就越弱。相反,小银行通常具有规模小、资本薄弱,业务范围窄、抗风险能力差等经营劣势,则该类商业银行对于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比较灵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