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究居民消费行为的作用机理

探究居民消费行为的作用机理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对居民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众多,包括居民收入水平、个体偏好、商品价格、心理预期、银行信贷等。此外,其他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也会对其产生攀比效应。图3-1基于居民消费行为的作用机制事实上,参与经济活动的居民自身状况各不相同,这些差异体现在消费层次、财富余额和货币来源等各个方面。

探究居民消费行为的作用机理

居民是市场经济发展中比较重要的微观个体。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对居民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众多,包括居民收入水平、个体偏好、商品价格、心理预期、银行信贷等。其中,居民收入水平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因此,英国著名经济学家John Maynard Keynes在1936年提出了著名的凯恩斯消费理论。他认为,居民的消费行为是由其当前的收入水平所决定的,此种关系可用数学模型表示为:

其中:Ct代表t期时居民消费支出额;Y t代表t期时居民收入水平;α代表居民的自发消费部分(即不受收入所影响的消费额);β为大于0小于1的参数,代表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由式(3-9)可见,居民消费支出额与其收入水平呈现正向作用关系。

美国经济学家Duesenberry发展了凯恩斯消费理论,他于1949年提出了相对收入理论。该理论认为,影响居民购买消费行为的因素不仅仅是现时的收入水平,还包括其以前的收入和消费状况。此外,其他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也会对其产生攀比效应。Duesenberry所提出的函数关系式为:

其中:代表t期时居民n的消费额;代表t期时居民n的当期收入水平;代表居民n以前的收入水平代表居民n以前的消费水平代表周围其他居民的消费水平。

同时,货币学派代表人物Milton Friedman在1957年提出了持久收入理论(该理论提出了持久性收入的概念)。所谓持久性收入,是指在相当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是一种长期平均的预期内得到的收入。该理论认为,消费支出不取决于居民当期收入水平,也不取决于过去的收入和未来的收入,影响居民购买消费行为的因素是居民的持久性收入。

1954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Modigliani和Brumberg提出了基于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该理论认为,理性的居民会把整个生命周期作为基础来统筹安排其消费支出,以实现货币收入的最优配置。比如,当居民处于年轻或年老阶段时,其消费倾向往往比较高,但当居民处于中年阶段时,赡养老人和养育儿女的生活压力通常致使其消费倾向较低。Modigliani和Brumberg所提出的函数关系式为:

其中:Ct代表t期时居民消费额;k>0,代表参数;PVt代表t期时居民终其一生收入的贴现值。显然,基于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更注重长期分析,而凯恩斯消费理论则侧重短期分析。(www.daowen.com)

在以上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书通过构建模型来阐释基于居民消费行为的货币政策作用机制,即:

模型(3-12)的基础假设是:参与经济行为的居民都是同质的,任意理性的居民n的消费行为是通过消费函数来达到的,而且居民n的消费效应实现了最大化。式(3-12)中:γt代表t期时的贴现率;代表t期时居民n的消费额;U效用函数,用来测度居民n消费效用的大小。当然,居民n的收入预算约束为:

其中代表t期时居民n的投资额;Pt代表t期时物价水平代表t期时居民n所拥有的无风险债券额度代表t期时居民n所拥有的股票额度;Rt-1代表t-1期时无风险债券的名义利率;Gt代表t期时的股票价格;代表t期时居民n的存款额;代表存款利率水平;代表t期时居民n所拥有的货币资产额度;代表t期时资本要素投入量;代表t期时劳动要素投入量;分别代表t期时居民实际工资水平和资本要素投入回报率代表居民所得到的转移支付额度。

由式(3-12)和式(3-13)可见,如果一国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引起无风险债券的名义利率和股票价格发生变化,则会使得居民所拥有的无风险债券资产额度和股票资产额度产生变化,直接导致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出现变动,进而作用于居民的最优消费行为,并最终影响到国民经济总需求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上述作用机制如图3-1所示。

图3-1 基于居民消费行为的作用机制

事实上,参与经济活动的居民自身状况各不相同,这些差异体现在消费层次、财富余额和货币来源等各个方面。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对于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程度存在着显著差异。首先,就居民消费层次而言,收入水平较高的居民偏好于购买贵重消费品,其对货币政策调整的反应较为灵敏,有利于作用机制的传导;相反,收入水平较低的居民偏好于购买廉价消费品,其对货币政策调整的反应较为迟钝,不利于作用机制的传导。其次,在居民财富余额方面,家庭资产余额较为富足的居民偏好于进行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的投资。货币政策的调整,易于造成债券利率和股价变化,进而影响居民的购买行为,有利于作用机制的传导;相反,家庭资产余额较为匮乏的居民,持有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的份额较少,则会导致其对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感受不大,不利于作用机制的传导。最后,从货币来源方面来看,居民用于购买支出的货币资金如果来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渠道,则其对货币政策调整的反应较为灵敏,有利于作用机制的传导;相反,居民用于购买支出的货币资金如果来源于自有财产,则其对货币政策调整的反应就会变得较为迟钝,不利于作用机制的传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