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般而言,信贷机制可以具体细分为银行信贷机制和资产负债表机制。(一)银行信贷机制在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银行具有甄别和认知信息的专业优势,银行信贷渠道扮演着重要角色,资金需求者大多通过银行信贷途径获取金融支持。该种作用机制主要以资金需求者的信用程度为基础来影响信贷额度,进而通过投资变量来影响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
美国经济学家Joseph Eugene Stiglitz对信息经济学及不完全竞争理论做出了突出贡献。在1981年,他提出了著名的均衡信贷配额理论。该理论认为,信贷机制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般而言,信贷机制可以具体细分为银行信贷机制和资产负债表机制。
(一)银行信贷机制
在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银行具有甄别和认知信息的专业优势,银行信贷渠道扮演着重要角色,资金需求者大多通过银行信贷途径获取金融支持。在此过程中,货币政策可以影响银行信贷量,进而对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产生作用。具体过程如下:
即: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M↑)时,会导致商业银行可贷储备资金上升(R↑),进而引起商业银行信贷量增加(L↑),致使资金需求者有更多的财力进行扩大投资行为(I↑),最终使得总产出增加和相关产业发展(Y↑)。相反,如果中央银行紧缩货币供给,则会导致相反的作用,总产出下降,相关产业发展萎缩。(www.daowen.com)
(二)资产负债表机制
资产负债表也称为企业平衡表。该种作用机制主要以资金需求者的信用程度为基础来影响信贷额度,进而通过投资变量来影响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一般而言,资金需求者的信用程度越强,越容易从银行系统获得金融支持。因此,资金需求者财务状况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其所获授信额度的大小。此种作用机制如下:
即: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M↑)时,企业以股票等证券形式表示的市场价值总量会上升(PS↑),进而导致企业的信用程度增加(H↑),企业从银行系统可获得授信额度上升(L↑),促进企业扩大投资规模(I↑),从而使得生产增加,相关产业得到发展(Y↑)。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中国货币政策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