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通过资产价格机制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是一个复杂的传导过程,学术界对此进行了激烈探讨,形成了诸多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代表性理论主要有托宾的q作用机制和财富效应作用机制。
(一)托宾的q作用机制
美国经济学家詹姆士·托宾(James Tobin)于1969年提出了著名的q理论。该理论较好地解释了货币政策通过资产价格机制进行作用传导的过程。在托宾看来,q表示企业市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此处的企业市值一般指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总和)。企业重置成本是指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一般指企业目前所拥有的总资产价值量。托宾认为,企业是否应该进行新的投资扩张,要根据q值的高低来确定。当q>1时,企业市值高于企业重置成本,即意味着理性的企业选择购买新的厂房设备将更为划算,因此会导致企业投资增加;反之,当q<1时,企业市值低于企业重置成本,即意味着理性的企业会选择进行股市融资,因此会导致企业新增投资意愿下降,投资总量紧缩。对于货币政策而言,托宾的q作用机制对于产业结构变动的作用过程可以用式(3-2)表示,即:
式(3-2)作用过程可以做如下描述:当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M↑)时,会导致企业市场价值增加(PS↑),进而使得q值上升,即q>1,促进投资总量上升(I↑),并最终使得总产出水平上升(Y↑)。当然,如果中央银行紧缩货币供给,托宾的q作用机制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由于托宾的q理论依赖企业市场价值这一重要变量,所以上述作用机制的有效发挥关键是要以健全的资本市场为依托。这也使得该作用机制对于不同产业的实际影响程度有差异。
(二)财富效应作用机制(www.daowen.com)
英国著名古典经济学家Arthur Cecil Pigou提出了“庇古效应”,也被称为“实际货币余额效应”。该理论描述了消费、实际财富资产和价格水平各变量之间相互关系。它们的传导过程如下:即在一定时期内,物价水平的下降(P↓)会导致人们的实际财富资产增长,从而会使消费者认为自己变得更加富有,造成人们增加消费支出(C↑),并最终促进生产发展和国民产出增长(Y↑)。
当然,如果我们此处探讨货币政策对于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则将式(3-3)改变如下:
即在一国物价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中央银行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给(M↑),则会导致人们产生自身财富资产增长的认识,从而人们会增加消费支出(C↑),进一步影响各产业发展和产出增长(Y↑)。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Franco Modigliani通过提出生命周期理论,论证了财富效应作用机制的存在。他认为,消费者支出不是由当前收入决定的,而是由终身财富总量决定的。作为人们财富总量的重要构成部分,金融资产份额的多少起着重要作用,则有:即当一国货币当局扩大货币供给时,金融资产会因价格上升变得膨胀,导致人们的财富总量出现增长,进而会使人们的消费支出得以增加,并最终促进国内产出水平的上升。当然,如果货币当局紧缩货币供给,则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