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业结构升级:未来之路

产业结构升级:未来之路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三次产业分类法已经成为各个国家较为通用的产业部门分类方法。从本质上来看,产业结构升级涵盖三个层面的含义,即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统一。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统一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高级阶段。概而言之,产业结构升级程度的测度指标主要有以下七种。新兴产业通过核心技术发挥先导作用,助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

(一)产业的内涵与分类

经济学家认为,产业就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的繁荣发展,产业概念的范畴也趋于复杂化,其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呈现多元化的状态。目前,学术界对于产业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两大部类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和资源密集度分类法。

首先是两大部类分类法。该分类法的依据是生产活动性质和产品属性。它把产业大致分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主要指创造物质财富,生产物质产品的部门,具体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等部门。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主要指提供非物质性服务的部门,具体包括科学教育文化、卫生、金融、保险、咨询等部门。

然后是三次产业分类法。该方法是按照产业发展和社会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来进行分类的。该分类法最早由英国统计学家费希尔提出,后来经过科林·克拉克发展,并首次明确对三次产业分类法进行了概念界定。具体而言,该方法将资源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部门;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广义的工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等部门;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广义的服务业,包括贸易、物流、金融、科教文卫、生活服务等部门。目前,三次产业分类法已经成为各个国家较为通用的产业部门分类方法。当然,本书的相关研究同样采用这种分类方法。

最后是资源密集度分类法。该方法是按照产业内部要素投入比例的不同来进行分类的。根据要素密集度的不同,产业部门可以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生产过程中主要依赖劳动力要素投入的相关产业,如种植业、纺织业等;资本密集型产业是指生产过程中主要依赖资本要素投入的相关产业,如制造业、冶金、钢铁、石油化工、煤炭电力电子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指生产过程中主要依赖技术创新要素投入的相关产业,如新材料、信息产品制造、航空航天、微电子等。

(二)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

理论上而言,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一国产业结构与社会经济运行的资源利用结构、生产供求结构、技术创新结构相匹配的状态,并以此促进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当然,产业结构升级也同时反映了产业结构变动的普遍规律。从本质上来看,产业结构升级涵盖三个层面的含义,即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统一。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指在现有生产条件和技术条件下,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之间相互协调发展的关系,如各产业之间关联度的协调、产业之间规模化生产的协调、产业之间生产总值结构的协调、产业之间要素投入结构的协调、产业之间技术创新结构的协调等。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指随着现代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产业结构会逐步由低端水平向高端水平提升,如图2-2所示。具体表现为,在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据优势地位的状况逐渐演化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据优势地位;初级产品制造的产业占据优势地位的状况逐渐演化为工业产品和信息化高科技产品制造业占据优势地位;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据优势地位的状况逐渐演化为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据优势地位。事实上,上述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先后被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克拉克、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所证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统一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高级阶段。当然,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紧密相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图2-2 产业结构的层次演进

(三)产业结构升级程度的测度指标

从经济发展和产业演进的历史逻辑出发,产业结构升级程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界定:一是从“质”的视角探求产业间结构持续变迁的规律,动态反映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二是从“量”的视角测算出产业间相互变化的比率关系。产业结构升级程度的测度指标较为丰富,无论是产业结构间比率的改变,还是霍夫曼比例的下降、技术密集型产业比率的上升,都表现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概而言之,产业结构升级程度的测度指标主要有以下七种。

(1)三次产业结构所占比重指标:

三次产业结构所占比重是反映三次产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核心指标。一般而言,当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时,第一产业占比较高,第二、第三产业占比较低。随着经济发展,第二产业呈现繁荣增长态势,其占比会居于绝对优势,而第一产业占比趋于下降。当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时,第三产业占比会快速提高,第一、第二产业占比会趋于下降。

(2)霍夫曼比例系数:

霍夫曼比例系数主要用来衡量一国工业化进程的大致程度和阶段特征。一般认为,在工业化进程的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居于优势地位;在第二阶段,生产资料工业开始发展;在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业和生产资料工业呈现出齐头并进的态势,两部门发展水平大致相同;在第四阶段,生产资料工业快速发展,并居于优势地位。(www.daowen.com)

(3)工业加工化程度指标:

工业加工化程度指标主要用来衡量一国工业化进程中,由原材料工业占主导向由加工工业占主导的演化程度。

(4)技术密集化程度指标:

技术密集化程度指标主要用来衡量一国技术进步的程度。一般而言,当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时,劳动密集型产业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当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等发达阶段时,资本密集型产业替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优势产业;当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达到高度发达阶段时,技术密集型产业就会繁荣发展,逐步跃居主导地位。

(5)新兴产业发展程度指标:

新兴产业发展程度指标主要用来衡量一国新兴产业的发展程度。就产业发展规律而言,随着一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新兴产业会不断涌现,传统产业会趋于衰落。新兴产业通过核心技术发挥先导作用,助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

(6)基础产业超前发展程度指标:

基础产业超前发展程度指标主要用来衡量一国诸如钢铁、煤炭、石油、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产业的超前发展水平。为了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均衡发展,适度超前发展基础产业十分必要。

(7)产业水平满足化程度指标:

产业水平满足化程度指标主要用来衡量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主要是看其产业内部生产供应量是否满足社会需求量。当供大于求时,应该缩减该产业供给,当供不应求时,应该扩大该产业供给。

总之,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不断升级的过程,有利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