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货币政策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货币政策是通过哪些作用机制传导进而影响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的?货币政策变动对于不同产业的发展而言,是否具有一致性?以上述问题为中心,国内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经不断努力,逐步产生出众多研究成果。有关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效应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货币政策对产业发展产生的有效性影响
国内学术界对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颇多,黄达(1997)较早的研究提出,货币政策对于宏观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经济发展系统必须依赖可控的货币供给。范从来(2000)的研究支持上述观点,他认为,在经济衰退时期,货币政策依然可以对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形成一定影响。高铁梅(2001)同样认为,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学术界的研究兴趣逐渐转移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否反映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张旭和伍海华(2002)通过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资本形成作用机制、导向作用机制与催化作用机制,对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正向影响,并建议通过构建良好金融体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部分学者研究认为,近年来,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业的繁荣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刺激甚至是推波助澜的作用,房价泡沫的存在与货币政策的宽松紧密相关,因此要防止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业非理性发展的过度支持(梁斌、李庆云,2011;王柏杰,2012;张红、李洋,2013;顾海峰、张元姣,2014)。伍海华(2011)以更加开阔的视角,论证了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动的宏观联系。同时,也有一些学者将研究的关注点放在了农村、农业发展与货币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探讨了在不同货币政策下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冉光和、王锡桐,2000;于爱芝,2011;温涛、王小华,2014;董捷、张心灵、陈胜蓝,2015)。宣扬(2013)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信贷融资的微观数据,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实证研究得出:货币政策对于微观企业的经营行为有重要作用,进而影响产业政策效用的发挥。
(二)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效应的行业差异
国内众多学者普遍认为,货币政策的产业结构效应具有明显的行业差异,从而导致货币政策对不同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存在很大差别。戴金平、金永军、陈柳钦(2005)运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E-G两步法和ADL模型,对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效应的行业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该研究发现,农业和工业对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程度更强烈,而第三产业(服务业)则表现得不是非常敏感。王剑、刘玄(2005)利用月度数据进行实证考察,得出了相似结论。廖国民、钟俊芳(2009)以1978—2007年经济数据为基础,利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对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效应的行业差异在工农业部门之间的表现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上述差异在工农业部门之间表现明显,而且货币政策变动对工业部门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农业部门。汪昊旻(2009)的研究则更具翔实性,他利用1978—2007年金融与产业发展数据,实证考察了货币政策对不同产业发展的影响。该研究得出:工业对货币供给量变动的反应较为敏感,货币供给量的扩张对三次产业的影响各异,即工业产值会随着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出现降低,但是农业总产值和服务业总产值则出现升高。然而,曹永琴(2010)的研究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她利用1978—2005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农业对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最为敏感,服务业紧随其后,工业则对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最为迟钝。吉红云、干杏娣(2014)把研究的关注点聚焦到货币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研究发现,在工业内部,不同的要素密集度决定着其受货币政策影响程度的大小。总体而言,劳动密集型行业对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不敏感,而资金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对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比较敏感。
(三)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效应的传导渠道
货币政策存在产业结构效应已经成为学术界共识。那么,货币政策究竟通过何种渠道影响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经济结构变动?国内学术界对这一核心问题的认识形成了多种观点。张辉(2013)运用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对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效应的传导渠道进行了实证研究。他着重从利率、信贷、资产价格、汇率等传导渠道出发,研究了我国1998—2011年货币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过程。该研究得出:利率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农业产值的升高;在短期内,信贷规模的提升促进服务业产值的升高,但在长期内会促进工业产值的升高;汇率的提高会导致工业产值降低,但是会促进服务业产值升高。同时,部分学者比较重视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信用渠道,即金融加速器渠道。赵振全、于震、刘淼(2006)通过对宏观经济动态调整与信贷市场行为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金融加速器效应。袁申国、刘兰凤(2009)研究了工业部门的30个行业的货币政策效应,发现货币政策通过金融加速器渠道对不同行业所产生的影响程度是不一致的。对于利率渠道和信贷渠道,部分学者进行了专门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盛朝晖(2006)通过比较我国货币政策各种传导渠道发现,信贷渠道是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主要中介机制。盛松成、吴培新(2008)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成果,并得出了相似研究结论;而何静、李村璞(2009)研究发现,利率渠道对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吕光明(2013)通过构建SVAR模型,对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效应的主要传导渠道进行了实证测算。该研究得出:利率渠道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最小,时滞最长;而信贷渠道对货币政策的反应程度则处于中等水平;以M2为代表的综合传导渠道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最大,时滞最短。此外,还有部分学者研究了其他传导渠道。如张旭、伍海华(2002)的研究视角较为新颖,他们将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效应的传导渠道分成三个类别,分别加以研究。三个类别是:货币政策所影响的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传导渠道,货币政策所影响的产业组织合理化的传导渠道,货币政策所影响的产业技术结构现代化的传导渠道。
(四)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效应的影响因素(www.daowen.com)
如前所述,货币政策的产业结构效应具有明显的行业差异。那么,这些差异性由何种因素所决定?受哪些因素影响?国内学术界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收获了比较丰富的成果。戴金平、金永军(2006)通过研究认为,要素投入比率(也称为要素密集度)决定着货币政策的产业结构效应差异。在货币供给增加时,劳动力投入要素比率高的行业会实现较高的产值增长率。他同时发现,技术和需求弹性也是影响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效应的重要因素。曹永琴(2010)通过研究发现,不同产业的市场结构差异是货币政策在不同产业产生影响程度各异的基本原因。厉骞、李文兴(2015)通过构建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效应的影响因素。他们认为,资本存量、产业财务负担和要素密集度是导致货币政策的产业结构效应不一致的三大重要因素。熊启跃、黄宪(2015)通过研究得出,中央银行的资本监管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渠道所形成的产业结构效应。
(五)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效应的非对称性
所谓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效应的非对称性,主要是指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于各产业发展影响程度的不一致。刘金全(2002)较早关注了我国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效应的非对称性。他通过研究得出: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阻碍程度高于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所带来的经济刺激程度。闫红波、王国林(2008)具体研究了货币政策对我国30个行业影响程度的非对称性。该研究发现,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在产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表现较为明显。袁申国、刘兰凤(2009)的研究也支持了上述结论,他们实证分析了20个行业门类,对比研究了这些行业门类对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不同反应程度。卢盛荣、李文溥(2013)使用基于面板数据的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对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得出结论: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间和经济周期调整中均存在双重非对称性,而且在经济衰退时,货币供给量减少对经济发展的负向作用要高于经济繁荣时。然而,另外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对产业整体发展的刺激作用大于其紧缩作用(黄先开、邓述慧,2000;冯春平,2002;曹永琴、李泽祥,2007)。
(六)如何运用货币政策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综合现有文献来看,学术界普遍认为货币政策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所以,中央银行应该合理调节货币政策,以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以上述理念为出发点,国内学术界从不同层面提出了合理利用货币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朱锡平(2000)通过研究提出,要以产业结构优化为目标导向,科学地制定货币政策,并通过合理的信贷政策,来引导各产业发展。周逢民(2004)建议货币政策的实施要有全局观念,应按照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异,采用信贷引导、差异化政策区别、多元协调、重点倾斜、协同配合等多种措施,以提高货币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效率。王春丽、宋连方(2011)建议:首先,通过金融系统改革,提升金融机构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产业经济发展;其次,通过制定以技术进步为导向的货币政策,提升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动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纵观以上研究成果,尽管不同领域的学者分别对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效应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积淀研究,且富有成效,但缺乏对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效应的整体考察。这些研究往往以单一维度为基础,分散于不同学科,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整合,而且没有将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效应放到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协调进程中加以考虑。因此,本书作者认为,必须以更加宏观的视野和微观的思考为基础,构建全新的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效应研究框架与研究范式,对中国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效应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整体效应、传导渠道、区域差异、动态机制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进行系统研究,揭示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效应的内在动力机制和未来发展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