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断供风险和全球产业链重构契机,系统梳理关键核心技术清单、急用先行技术清单、重大前沿技术清单,实施一批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构筑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政银企三方合作,共建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广覆盖,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产业创新中心,突破一批行业卡脖子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鼓励高校院所和企业合作,加强集成电路、核高基、5G通信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推进云计算数据中心、5G基站等新基建项目建设。设立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线上技术交易市场。
(二)聚焦产业链“短板”突破创新链
这次疫情后,科技逆全球化趋势可能加剧,主要发达国家会重构国家科技供应链体系。对标国际产业前沿和行业间投入产出关系,加强对“短板”技术和“短板”行业的支持。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量子通信、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实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攻关,重点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产业链重点环节,加快创新填补国内空白,突破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三)引进疫情高风险国家的高技术人才
国际疫情蔓延导致跨国集团公司高技术人才“外溢”。对此,加快“引才补链、引资扩链、引智强链”,支持中国产业链头部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通过并购、收购、设立海外人才飞地等方式,面向疫情较重且人才资源富集的国家和地区,引进海外高技术人才,主攻高科技产业链短板。支持领军型企业加快全球布局,抓住很多国外企业特别是科创型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兼并收购产业链密切的上下游高新技术企业,获取一批顶尖人才和高端研发机构。(www.daowen.com)
(四)扩大高新技术产品进口
抓住全球贸易格局新一轮变革机遇,全方位开展全球精准合作,调整完善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扩大集成电路、半导体、液晶显示、新材料等高端产品和技术进口。利用全球疫情蔓延对科技创新的“挤出效应”,加紧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疫情严重的国家引进科创资源,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加大国际并购力度,通过进口紧缺装备和设备、共建研发中心、购买技术方案等途径增强产业链国际竞争力。
(五)攻关生命健康产业核心科技
医药产业、疫苗产业、健康产业将成为全球各国攻关的重点产业,针对这次疫情中我国显示出来的光学影像器件、医疗器械、生物医药、诊断试剂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助推相关产业链走向国际市场。与此同时,聚焦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免疫药物、疫苗研发、病毒病原学研究、快速检测等短板领域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快推进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领域科研力量布局,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打造生命健康科技创新高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