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持续领先的根本动因:自我变革

企业持续领先的根本动因:自我变革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的变革没有终点。也无论是华为还是海尔,在“大互联”时代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必须不断地自我变革,以适应动态发展的商业变化,如此才有可能持续成功下去。敢于自我否定、自我颠覆是优秀企业必备的竞争法宝。这次调整不是针对个别部门或某些人,而是自上而下,涉及中国经营报社全体,我们所有人。

企业持续领先的根本动因:自我变革

2012年年底,百度CEO李彦宏的一封内部邮件《改变,从你我开始》,讲述了百度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要走的路线,指出不应该快速追求净利润,而要将更多的钱投入新业务和创新上。“执行上我们也有很多要变革。我们将百度文化叫简单可依赖,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怎么样做到简单做到可依赖,这是不一样的。现在我观察到的问题,两点,一个是我们需要去鼓励狼性,一个是淘汰小资。他们对狼性的三个定义,对现在的百度非常合适: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所以说,淘汰小资是呼唤狼性,呼唤狼性就是要胡萝卜加大棒。要让所有员工更明确如果想找一个稳定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地混日子,请现在就离开,否则我们这一艘大船就要被拖垮。”

2013年年底,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发出了内部邮件,称“天变了”。“以前,我们对别人、别的行业呼吁,天变了。今天我们发现自己头顶上的天也变了,我们脚下的稳健土地也在变化。这不是因为对手,而是因为我们的客户和市场,因为新技术的革命在变。变化是一种必然,当然,拥抱变化和挑战变化,也必须是我们每个阿里人的能力和底气!15年的发展,今天的阿里已经具备了挑战变化的魄力和决心,但我们绝对不能轻视这瞬息万变的时代,很有可能是由于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的疏忽和不求进步,2013年成了我们最后一个好年。昨天那一页已经翻过去了,阿里人,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昨天的成功很可能会成为我们的包袱,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机会。这个国家马上要兴起波澜壮阔的改革和复兴。我们从来不是为红包、为年终奖而战,而是为未来而努力,为由于我们,中国十年后的不一样而努力。”

“你要么是破坏性创新,要么你被别人破坏。”这是海尔CEO张瑞敏在2013年海尔商业模式创新全球论坛上援引“创新之父”克里斯坦森的一句话。面对汹涌而来的互联网大潮,曾自言“如履薄冰”的张瑞敏更是如临深渊,而年逾六十耳顺的他毅然开始了在管理和组织上的自我颠覆。张瑞敏为什么要颠覆海尔?怎么颠覆?海尔张瑞敏在访谈中说道: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我们之前所有的,包括百年老店、基业长青,都是建立在工业时代的基础上。一百年来,从通用到福特汽车等,他们为全世界的企业管理,提供了无数的案例、规则、经验。但是这些东西,到今天这个时代,还能不能用?

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如果没有变革的基因、变革的特点、变革的追求,我们就会被时代淘汰掉。企业的变革没有终点。没有所谓成功的企业,只有这个时代所允许你存在下来的企业。无论是百度还是阿里巴巴。也无论是华为还是海尔,在“大互联”时代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必须不断地自我变革,以适应动态发展的商业变化,如此才有可能持续成功下去。敢于自我否定、自我颠覆是优秀企业必备的竞争法宝。

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2013年,没有任何一句转型口号能像《中国经营报》李佩钰社长的变革宣言这样掷地有声。

《中国经营报》内部改革动员令(节选)

文/李佩钰

各位同仁:

想必大家已有所耳闻,我们即将迎来一次大范围的组织机构调整。这次调整不是针对个别部门或某些人,而是自上而下,涉及中国经营报社全体,我们所有人。

请想象一下,明年,这个报社没有基于传统官媒的各层干部了,广告部门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像互联网公司一样的形形色色的项目团队。请不要怀疑,这就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无可回避的改变。

这些年,报业同行们一直在纠结一件事:我们越来越像是在用互联网的手段生产报纸,报纸所代表的精致阅读体验逐渐消失。比起那些纯粹的网络内容来说,报纸似乎只是多出了排版、印刷、配送这几道工序,而恰恰是这几道工序,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传播过程变长了,使内容新鲜程度变差了,使得用户获取成本变高了。这种情况让人沮丧,但是在沮丧之后,为何不尝试去改变,反而要一再地迁延呢?

我想那是因为对于很多同行来说,“把字印在纸上”就是报纸存在的原理,是报社日复一日运转的逻辑,是很多人全部的技能所在,也是一个虽然日渐式微但仍然有效的商业模式。改变它的难度不亚于推倒重来。这么看来,没落的不是平面媒体,而是被“平面化”的思维,是被磨平的进取心,是业者自我膜拜所营造出的高贵冷艳的假象。平面媒体的黄金十年,既是一种恩赐,也是一种伤害。它导致的结果是,在中国所有行业中,平面媒体是整体经营水平最低、最为粗放的行业,导致我们在产业冬天到来之际一度惊慌失措。

这一次,我们下定决心进行业务创新和组织结构调整,最有力的支持来自于战略委员会的老同志们,来自于平均社龄超过15年的社委会的中年同志们。他们是中国经营报社的创业一代,他们更能理解一个机构需要传承与发展的道理。(www.daowen.com)

而我呢,我现在已经是中国经营报社最资深的员工了。我在想,如果是二十多年前的我,我会抵触陌生的岗位吗?我会害怕外界的挑战吗?我会只为一份工资而做事吗?二十多年之后,我是不是可以放下名气与地位的包袱,不忘初心,重新开启打拼的状态?我想我必须做到,那么,你们呢?

即将到来的改变要解决一个问题:中国经营报社,这个有二十八年历史的品牌,如何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生存下去?对于大的趋势,我们有如下的判断:

(1)当今所有的媒体产品都是在互联网平台上制造出来的。因此,把“传统媒体”理解为“传统形态媒体产品”更为贴切。既然只是“形态”问题,那么就无所谓否定,也不存在替代。事实也是这样,在一些“新概念”的媒体集团中,平面媒体依然在列,依然代表了高端的阅读体验,只是它们不再是唯一的收入支柱,而是产品组合中的一员而已。

(2)专业制作的内容永远是传播的主流。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有专业化生产,才能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提升水平,才能形成产业链条,才能支撑这个产业链条持续运转下去。

(3)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的直接读者变成了间接读者(网上搜索),广告与传统媒体渐行渐远(传统广告行业自身也日益衰落),代之而起的是为客户量身定制的立体化的整合传播方案。

为了顺应这些趋势,我们的对策简单来说就是:把传统媒体资源转化成新媒体环境下的资源,把影响力转移到“线上”,把收入模式转移到“线下”,把“二次售销”变成多维度销售,把单一的广告模式变为协同利润模式,实现组织平台化,产品多样化,收入多元化。

我必须强调的是,这一次机构调整唯一的原则就是以客户需要为中心,为导向。未来,我们的所有业务都是围绕客户需要展开的。市场开拓方面的岗位会大大增多,为出版流程服务的岗位会大为减少。但是,负责制作精品报道内容的采编团队永远是重中之重,他们会得到比以往更多的资源支持。

我们在设计新的组织结构与岗位的时候,并没有在头脑中把它们与具体的人对应起来,因为人都有感情,如果牵入太多的感情因素,任何改革都无法最终成行。大家也许会发现,原来的部门没有了,原来的岗位没有了,新出现的一些岗位闻所未闻。请大家以积极的心态来理解这件事,并且相信自己能够直面挑战,激发出自我的内在潜能。若不如此,我们谈什么对自己的承诺,谈什么对家庭的担当?如果失去学习与适应的能力,又有哪个企业能为你提供一次到位的规划,并确保你能够终身就业

未来的中国经营报社是一个扁平化的组织,没有社委会,没有过多的层级结构。除了行政、法务、财务、人力资源、后期制作这些“支持部门”,以及新闻中心、网络中心这样的“平台部门”之外,其余的全部是以“产品”为中心的项目团队。这样的项目团队将来也许会有十几个之多,并且它的存在也是动态的,赢利即生,亏损即亡。团队内部的结构也是扁平的,以产品经理和客户经理为代表,实现不同工种人员的跨界合作。不同项目团队之间,也许会存在某种竞争,但更多的应该是为响应客户需求而进行协同作战,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营造生态化的新型组织形态。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将从现在开始,面向中国经营报社全体同仁征集新产品创意。作为中国商业报纸第一品牌,我们已经帮助许多投资人找到了“中国好项目”,现在,我们也需要通过一个“全民兴智”的过程,找到更多属于自己的好项目和好创意。无论你现在是什么岗位,什么层级,请不要考虑这些,大胆亮出自己的想法。一个点子也可以,如果有成熟的商业计划那就更好了,也许明年,你就是一个项目的主管,或者是一个团队的首脑。

中国经营报社的人才们,一定要勇敢出列。因为,再不改变,我们就老了;再不创新,组织就老了。传媒永远是热血的行业,必须要让青春都燃烧起来。

是的,“再不改变,我们就老了;再不创新,组织就老了”。每一位卓越的企业家都在自我燃烧,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移动互联网变革浪潮中,唯有拥抱变化,才可能赢得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