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互联网时代下的组织变革:何去何从?

互联网时代下的组织变革:何去何从?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说过的一段话,值得我们思考。

互联网时代下的组织变革:何去何从?

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说过的一段话,值得我们思考。

“传统工业是一种建立在分工与目标的基础上的组织形态,它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管理。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控制,利用人性当中的弱点,或者人生存时必要的条件,对组织内的人进行控制。传统工业组织更多的是高层发生决策,而中层负责控制,底层负责执行,是一种中央控制模型。而传统组织的弱点恰恰是反应速度很慢。这种慢不是因为信息传播速度慢而造成的,而是因为决策速度慢。它需要由底层反馈,中层传导,高层进行决策,然后再原路返回,由底层执行。且不说信息在传导的过程当中,可能发生变异,单是决策速度就已经慢很多拍了。

互联网恰恰是一种无中心化组织,一种网状的模型,没有决策中心,而是顺着态势发展而顺应做出决定。这样反应速度无疑大大加快,当然,这对组织内部的人员要求也高很多,以至于可以出现分工的模糊化,每个人的多角色协作化。所以我心中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往往人数不是太多,并且分散成各个小团队,单点负责,迅速决策,需要组合时,立即自由联合,任务完成后,自动解散。他们并不依靠什么层级管理,更没有什么ERP或者什么KPI,完全是一种任务驱动式的协作方式。

“顺着这样的逻辑推理下去,未来的互联网社会,应该是一种以人为网络节点、各个小社群相互链接的拓扑组织结构。从全局上来看,自然就是无中心化、无权威化、无固定组织形态的结构。”

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不仅仅是营销渠道和品牌建设方式。互联网已经开始对人与人之间的人的分工和协作方式进行重构。也就是说,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必然要同步完成组织升级和再造。

管理大师德鲁克在《管理》一书中指出:“信息革命改变着人类社会,同时也改变着企业的组织和机制。”

海尔的张瑞敏曾说过:传统企业跟传统媒体一样,要改造成一个适应互联网的机制非常困难。互联网的冲击不止是电商、互联网营销等,它还将带来非常深层次的冲击。我觉得冲击到最后,整个社会都会变成自组织。(www.daowen.com)

阿里集团战略官曾鸣在公司内部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协同,不是协调。协同是一群人用网络化的方法,自组织地朝一个目标共同努力,而不是由上而下行政指令的方法,告诉你必须走同一条路。阿里巴巴正在朝着生态化的组织形态演进。

所谓生态化的组织形态,就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会减少,而横向之间的主动连接会更多,基于兴趣、靠任务结合起来的项目和自组织的业务会越来越多,这跟原来金字塔结构的组织形态大不一样。

2012年阿里巴巴分拆为“七剑”,觉得不够;2013年又拆分为25个事业部,数量也还嫌少。将来如果被定义成35个、45个、55个甚至更多的事业部,或者小的业务元素,才能织成一张大网,与此相应,底下的人做决定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

阿里巴巴正从一个非常确定的世界走向一个网状、不确定的世界,正从原来的金字塔结构变成一个更生态型的组织。传统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它的特点是控制、命令,管理工具是做计划、预算。今后会慢慢变成靠激发、鼓励、指明方向、自下而上这种方式,从所谓的整合资源变为资源聚合。阿里巴巴哪个部门如果缺人,现在很少搞集团统一调配,你有本事自己去说服别人愿意跟你干,这叫聚合资源。就像一个个风火轮,你的能力足够大,你就会吸引更多的能力、资源,这是一种市场的力量,也是一种生态系统的力量。资源会被什么吸引?你做的项目是不是有意义、别人对这件事会不会感兴趣,而不是行政命令。

互联网冲击下的组织,该何去何从?这个命题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