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社会化”,其核心是“关系”。其实“关系”是一个边界很宽的概念。比如亲人是一种关系,朋友、同学、同事也是一种关系,而相互追随,关注一个话题,甚至是出现在一个地点,买一种东西,这些理论上都是不同的“关系层”。之所以现在社会化网络大规模兴起,其核心的推动力就是互联网上的各种社会化网络和应用让更多现实社会中难以形成的“关系层”通过互联网可以不断涌现。
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在中国社会化媒体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抢占高速成长的用户群,抢占一些社交的局部节点。这个过程中,社交关系的价值基本上没有被真正挖掘过,也没有被真正思考过如何在已有的一些“关系层”上进一步演化出有独特价值的垂直应用。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微信成功的真正原因在于不是如微博那样“把关系做大”而恰恰是“把关系做小”,让每个人与不同的圈子和个体更紧密地链接,把微博的“弱联系”转变成“强联系”,然后通过无数个高黏性、高活跃的“小网络”变成一个基于“紧密关系”的“大网络”。在微信平台上如何释放“小关系”的价值,不仅仅是基于关系的传播所带来的信息链式反应,而且还能在信息流动中注入信任和精准等助推力。
【案例】
2014年的春节,一场“抢红包”大战在各大微信群里轮番上演。据官方数据,从除夕开始,截至大年初一16:00时,参与抢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到9412个。(www.daowen.com)
“红包”并不是微信一家独有,支付宝也有推出类似的活动,支付宝上线了“新年讨喜”的功能,设计了四个选项,分别是向老板讨、向亲爱的讨,向亲朋好友讨和向同事讨,用户通过转发、评论、点赞等方式获取抽奖机会。与支付宝相比,微信的优势在于社交关系链,即人的链接和流动。支付宝是通过通讯录或对方支付宝帐号的方式实现的,而微信则利用现有的好友关系网络。简单来说,用户通常不会主动添加别人为自己的支付宝好友,只有在需要转账的时候才会添加对方信息。但是微信本身就作为日常交流的工具,其好友关系都是在平时积累。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主动传播显然更利于人群之间的互动和扩散。
红包本身就是链接关系的载体,送红包是亲密的亲友之间的行为,与支付宝比,论支付功能,微信只能当支付宝的学生,但同样的,支付宝的关系链并不强大,难以实现病毒式传播,微信的优势在于社交关系链,即人的链接和流动。支付宝是通过通讯录或对方支付宝账号的方式实现,而微信则利用现有庞大的熟人关系网络。
互联网竞争中,突破靠点,成长靠链。在这次红包大战中,除了产品的细节,社交关系链是一决高下的关键,关系链在这次新年红包的传播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不管怎样,基于关系的传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而基于网状结构关系的传播有链式反应的新特点。其实,现实世界并不是没有这样的模式,如果我们仔细想想,传销这个东西最初就是依靠基于关系的传播、引导和交易来存在的。
你的社交关系链,其实也是你的传播链,更是你的生意链,其速度之快,效果之好,令人咋舌。因此,借助社会化媒体基于关系的链式传播,其对商业领域的深刻影响正在发生,这里面蕴含的创新机会值得更深入挖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