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正钧,男,汉族,1941年11月19日出生,1964年8月毕业于淮南化专,同年被分配到吉化设计院。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吉化设计管理部部长、吉化设计院(吉化工程公司)院长(总经理)。曾荣获吉林省、吉林市劳动模范和优秀院长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北国江城——吉林市,被誉为化工城,这是因为有了吉化才获此殊荣。自1953年“三大化”开始兴建以来,伴随着新中国的飞速发展,如今,吉化已成长为具有现代化技术装备的特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吉化的乙烯产品年产量由最初的11.5万吨,一路猛增到30万吨、70万吨、100万吨,产量跻身全国乙烯生产企业的前列。展望今日的吉化,一座座造型优美的厂房傲然屹立,一条条巨龙般的管廊在空中飞舞,一排排现代化的装置日夜轰鸣,好一派热火朝天、蒸蒸日上的喜人景象。然而,曾记否,在吉化的每一步发展中,都浸透着吉化设计院全体工程设计人员的辛勤和汗水,是他们用智慧的双手,绘就了美丽的化工城。
乙烯产量和钢铁产量一样,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体现。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的乙烯产量低、规模小、技术落后,无法与先进国家相比。为满足国家的需要,多快好省地追赶世界先进水平,1976年,吉林设计院依靠自身的力量,在全国设计行业中率先承担起了上海石化总公司引进项目进行翻版的设计任务。该项目包括乙烯、乙醇、芳烃抽提等三套装置设计。百余名设计人员在上海石化总厂夜以继日,顽强奋战。事后在吃透国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和吉化的现状,绘制了符合吉化特点的11.5万吨乙烯工程蓝图,编制了适用于吉化的建设资料。一张张图纸、一份份技术资料,无不浸透着设计人员的心血和汗水,有的同志因过度劳累而生病,但是,为保证设计进度,不得不拖延就医时间。有的同志因工作繁忙,痼疾重犯,不能及时就医而辞世。经过全体设计人员的共同努力,如期高质量地完成了施工图设计,为吉化11.5万吨/年乙烯等装置建设和投产做出了积极贡献。吉化11.5万吨/年乙烯工程国产化设计,作为进口技术国产化设计成功的典型范例,被评为国家优秀设计一等奖。
30万吨/年乙烯是吉化发展的希望工程。在吉化30万吨/年乙烯的成功设计中,从地质勘查到环境评估,再到工程设计,全体设计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30万吨/年乙烯项目,以吉化设计院为主体院,负责协调参与工程设计的其他各家设计院。为使设计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吉化设计院首先制订出了一整套《设计工作规范》,共计18卷15万字,统一了各院的设计标准、技术要求和蓝图风格,为又快又好地完成设计任务提供了可靠保证。吉化设计院除挑起主体院大梁外,还承担了工程总体设计,以及乙烯、α-高碳醇、乙丙橡胶、ABS等四套主装置和全区配套公用工程设计。面对艰巨的设计任务,吉化设计院的全体设计人员发扬创业不畏艰、攻关不怕难的拼搏精神,精益求精,精雕细刻。经常为节省投资,一次次推翻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重新设计。在设计工作大会战中,有的同志抱病奋战在施工现场;有的女同志把孩子托付给邻居照看,自己加班加点搞设计;有的同志昼夜连续奋战,夜深难挨竟滑到桌子底下睡着了。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典型、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无不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2006年4月6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7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装置生产的乙烯产品全部达到设计指标。这套装置的开车成功,标志着中国石油目前最大的乙烯生产基地建成。这套装置的建设过程创造了三项国内同类项目之最:施工图纸设计周期最短——仅用了9个月,比常规设计缩短了3个月;建设速度最快——仅用了17个月,目前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开车最平稳安全——没发生任何生产、设备、人身事故。
吉林石化7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是吉林设计院成立以来承担的最大改扩建设计项目,整个工程包括70万吨/年乙烯、30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30万吨/年芳烃抽提、14万吨/年丁二烯等四套装置及配套工程,总投资29.36亿元。
如此宏大的工程顺利投产,在喜庆之余,又有多少人会想到在这成功的背后,吉林设计院的设计人员是怎样依靠自主创新打造设计精品的?
产品折射人品,人品铸就产品。以高尚的人品铸就一流的产品,在吉林石化7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中,吉林设计院的干部、员工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诠释了这辩证统一。乙烯装置是迄今工艺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的化工装置。而吉林石化这项工程,又是在38万吨乙烯基础上扩建到70万吨的,既要改造老装置,又要建设新装置,而且要把新老装置合二为一,工艺技术难上加难,稍有不慎,轻则开车困难,重则着火爆炸。面对风险,吉林设计院院长亲任该项目设计领导小组组长,亲自挑选项目经理,亲自组织消化引进技术,亲自组织讨论设计方案,亲自带队到北京审查初步设计。正是由于准备充分,设计文件准确可靠,符合深度要求,集团公司有关领导和参审人员对初步设计赞不绝口。这一炮打响,不仅为后来的施工图设计奠定了基础,也进一步确立了吉林设计院在中国石油的形象。
项目经理孟子恒是2003年开始接手这个项目的,时年仅31岁,是吉林设计院历史上承担如此重任的最年轻的项目经理。抓质量,赶进度,钻技术,控费用,样样管理井井有条。新装置建设,老装置改造,新老装置之间共有737个碰头点,这些点只要碰错了一个,就可能全线崩溃。项目经理组织设计人员先后三次同业主、施工、监理单位进行确认,仅用25天就完成了全部碰头点的施工,并做到了无一差错。与分公司合作的德国林德公司的代表不相信,作为中方代表的高级主管能这样艰苦地工作。有一个周日,他徒步四个小时来证实他的想法,结果让他吃惊的是与设计人员讨论乙烯球罐的设计,设计人员都齐刷刷地在办公室里工作。他被这样的队伍感动了,竖起大拇指说:“了不起的队伍,能打硬仗的队伍,很好很好。”在一年的时间里,按照常规,如此规模的工程,起码需要12个月才能完成图纸设计,但业主确定的工期“后门”已经“关死”。为“追求百分之百的客户满意”、“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设计院工会组织开展了以“五赛”(赛设计质量无差错、赛设计进度无延误、赛设计公关克难题、赛设计协作促合作、赛设计服务上星级)为内容,以“四高”(高质量、高速度、高标准、高效益地完成设计任务)为目标的“四高杯”劳动竞赛。全体设计人员积极投身到竞赛活动之中,在设计阶段的9个月里,没有一人休过双休日和节假日;在现场服务阶段,天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使每一个控制点都按期甚至提前完成。有个设计人员痔疮犯了,实在坐不下,就跪在椅子上画图,有一次,他竟然连续干到第二天清晨5点。2005年5月31日是全部图纸交付业主的最后期限,负责出版的部门组织全体员工连续奋战三天三夜,印、晒图纸11万多张,分秒不差地把全部图纸交到了业主手里。更让人感动的是参加乙烯设计会战的孩子妈妈们,她们披星戴月,很长时间不能跟孩子当面说上一句话,不能给孩子做上一顿饭,从电话里听听孩子的声音,往往就是最大的满足。设计人员的拼搏、敬业精神,深深感动了业主,吉林石化公司总经理亲自下令给乙烯项目设计员工送水果。正是吉林设计院人优秀的人品,创造了这个中国乙烯改扩建设计史上的奇迹。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把引进技术逐步变成自有技术更需要创新。为此,设计院积极倡导在70万吨/年乙烯工程中自主创新,依靠自主创新打造精品技术。工程采用的是德国林德公司的工艺包。外方的先进工艺引进来了,但要在短时间内消化它并非易事。院领导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工艺原理,应用于实际设计。项目组成员开始了艰苦的奋战。刚刚与德国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之初,外方对设计院不了解,始终坚持“我们完全没有错误,一切都合理,完全执行工艺包没错”,难以得到额外的指导和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员工们个个虚心请教,赢得了外方驻乙烯现场负责人的好感和信任。随后,外方代表常常在周六、周日来到会战现场和项目组人员交流,还给项目组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议,员工们在短时间内如饥似渴地吃透了工艺包,很快就全面掌握了由德方提供的新技术。(www.daowen.com)
完成70万吨乙烯/年改扩建工程设计,仅仅依赖外方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在工艺设计开始之初,项目组发现林德公司基础设计丙烯冷剂循环存在问题。而林德公司是世界著名的化工工程公司,尤其在乙烯设计方面是世界几大专利商之一。由于乙烯、甲烷等沸点都在零下100多度,其分离过程中冷剂循环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到乙烯装置能否正常运行。在对林德基础设计核对过程中,发现由丙烯压缩机一段出口去脱乙烷塔塔顶冷凝器冷剂原方案给定的工艺参数和布置高度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必须把问题消灭在施工之前。经过多次与林德公司讨论、协调,林德公司最终承认计算考虑不周,采纳吉林设计院的计算方法,并同乙烯厂一道提出修改意见,才保证了装置正常开车。如果没有项目组人员的精湛技术和执著钻研,就不可能有乙烯装置的顺利开车。
压缩机基础设计是结构设计的难点之一,结构设计不仅要满足强度设计要求,同时要满足振幅要求,才能确保机械运行安全。要满足上述要求,计算模型要求柱与梁正交,尤其柱之间要有梁连接。然而,在接到外方提供的乙烯基础设计条件时,发现构架式基础的二柱之间不允许设梁。此时,设备已经订货,等着项目组想办法解决。对于这样的设计难题,项目组从来没有遇到过,国内规范也无这种情况论述。项目组通过方案论证,大胆提出在二柱之间增加刚度很小的连杆,模拟实际情况进行结构分析,同时结合以往设计经验,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开车后,该设备运行良好。
在70万吨乙烯装置中,2000立方米乙烯球罐是最关键设备之一。负责这项设计的员工们翻阅了大量的资料,经过反复计算,设计了四台直径为1570mm、设计温度为零下50℃、设计压力为1.55MPa的球罐,成功投入运行,成为当时国内自主设计的最大的乙烯球罐。该球罐选用了进口低焊接裂纹敏感性低温高强钢板NK-HITEN610U2L配套国产锻件。球罐采用了三带混合瓣结构,整个球罐仅由34个瓣片组成,充分利用了进口钢板的板幅和国内制造厂的制造能力,提高了钢板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焊缝长度和现场焊接工作量,提高了球罐的安全水平。球罐采用了10根支柱的赤道正切支撑,在支柱与球壳的连接处使用了半圆形托板结构,有效地缓解了局部应力。目前,四台乙烯球罐均已投入使用,效果良好。本次设计充分利用了我国球罐制造厂的制造能力,改写了2000立方米乙烯球罐依靠进口的历史,与进口球罐相比,每台球罐节约制造费用约120万元,其潜在的社会效益也是巨大的。
70万吨乙烯装置配管工作异常艰难,为了保证管道设计的有效时间,项目组提出应用ASME标准,抢出管道设计时间两个月。这是吉林设计院第一次在设计中应用ASME标准。负责管道设计的项目组成员认真学习,很快就掌握了这个标准,并在基础设计结束半个月后就发出了合金钢管道材料,包括特殊电动阀门和P91材料的各种管件,保证了采购和安装周期,为乙烯装置的顺利竣工奠定了基础。由于管道布置极为紧凑,管廊设计极为困难,设计人员在原设计管道无应力分析报告的情况下,查阅大量资料,在外管道专业人员的协助下,及时提供设计条件,使管廊设计顺利进行。乙烯车间的技术人员说:“最佩服的是管廊的设计,实在太难了!”
大乙烯不仅关系到吉林设计院的眼前利益,更关系到长期占领吉化市场,不仅要搞好设计,也要搞好现场服务。乙烯项目组的员工们按照“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的经营理念,在短短的9个月里,不仅完成了2000台静止和转动设备的施工图纸设计、1.5万张单线图设计、600个应力分析设计、2000平方米厂房和基础设计以及循环水、脱盐水、配电室、变电室、控制室、化验室和综合楼等50个单元设计,而且做到了处处为业主着想、事事主动服务。
从2005年6月1日进驻70万吨乙烯工程施工现场开始,现场工作组的员工们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有一天午夜时分,奔波一天的一位现场组成员在家里睡得正香,一阵电话铃声把他吵醒。“正在调试的管线抖动得厉害,快来看看是怎么回事。”甲方值班人员的声音非常急促。管线抖动可能引发大事。他披上衣服,打车直奔5公里外的装置区。只见管廊上有一条管线不停地颤抖,发出很大的响声,令现场的操作工人十分恐慌,吉林设计院现场组的员工来到现场,二话没说就爬上了管廊,经过仔细查找,原来是施工单位疏忽,忘记给管线焊上拉筋了。他立即向甲方交代了处理方法,从而避免了一起事故。现场组的员工临危不惧,急难险时冲锋在前的敬业精神着实令人佩服。
吉林设计院是一个具有承揽工程设计、工程勘察、工程技术咨询、工程技术服务、工程总承包和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甲级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近几年来,承揽并完成工程设计4000余项,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工程设计奖共计148项。其中,吉化30万吨/年乙烯、芳烃抽提、污水处理工程等荣获国家优秀设计奖。
忆往昔,想当年,30多年来,吉林设计院先后完成了11.5万吨、30万吨和70万吨三套乙烯装置的设计,为吉化实现三次创业发展目标做出了贡献。值此之际,我由衷地为吉化而自豪,更为吉林设计院而骄傲。如今,虽然我已退休,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着吉化的发展,衷心地祝愿吉化更加繁荣昌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