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世明,男,满族,1948年10月出生,1969年毕业于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晋升高级政工师,1996年晋升高级经济师,1982年任吉化公司团委副书记,1986年7月任吉化公司工会副主席,1989年任吉化公用事业公司党委书记,1991年任吉化电石厂党委书记,1996年2月任吉化动力厂厂长兼党委书记,2000年任吉化炼油厂厂长兼党委书记、吉化有机合成厂党委书记。曾获吉林市优秀党委书记、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08年退休。
吉化动力厂于1978年3月兴建,1980年10月投产,为吉化公司的自备热电站。主要装置有蒸发量220吨/时微正压燃油锅炉3台,功率5万千瓦和2.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各1套;总供水能力37500吨/时泵房2座、处理江水能力28000吨/时和600吨/时净水场和生活水厂各1座。主要产品有一次江水、沉淀水、过滤水、低硅水、生活水、除盐水、1.3 MPa低压蒸汽、3.5 MPa中压蒸汽以及并网电。负责为吉化公司区内化工生产厂和职工住宅提供水、电、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由于管理体制僵化、机制不灵活、燃料涨价等诸多原因,动力厂的经营一度陷入了严重亏损境地。1996年2月,我任动力厂厂长兼党委书记。作为一厂之长,职工都瞪圆双眼看我怎么办,顿时,让我感到肩上的担子足有千斤重。《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没有人会因为苹果计算机公司或IBM公司物资资产而购买它的股份,起作用的也不是这些公司的建筑或机器设备,而是它们的管理组织能力。”这段话使我受到了深刻的启发。经过对动力厂亏损原因的综合分析,逐一排除了市场营销、燃料涨价等因素。因为动力厂产出的热、电全部供给吉化公司内部,不存在外部市场营销。至于燃料涨价,也不是我们所能掌控的。作为生产单位,只能采取积极的措施消化涨价因素。客观因素被排除了,主观因素就突出来了。于是,我下定决心,从改革企业管理体制机制入手,搞活经营,扭亏脱困,促进发展。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引进竞争机制,有效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扭转了企业亏损的被动局面。在上述客观因素毫无改变的情况下,还是原来的那套装置,还是原来的那些人,自1996年起,动力厂却取得了连续4年创效累计近亿元的可喜成就。2000年,我离开了动力厂。回忆我在动力厂4年的工作历程,改革的艰难、创业的艰辛,令我终生难以忘怀。
在计划经济时期,动力厂以生产为中心。产品不愁销路,工厂不计效益。所需燃料和材料一律由公司统一调拨,不需自己采购。所产热、电产品全部供给吉化公司内部,不需对外联系销售。所创效益均记在了吉化公司的账簿上,不需担心企业盈亏。只要保证了水、电、汽供应,就算完成了公司下达的任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厂员工养成了重计划轻市场、重生产轻效益、重眼前轻长远等诸多落后的思想观念,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使动力厂连续多年徘徊在低效乃至亏损的困境之中。
要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转变思想、树立新观念是关键。为此,在1996年2月我来到动力厂以后,首先抓了三件事。
一是狠抓班子成员的思想转变。动力厂多次举办了中层以上干部研讨班。紧密结合动力厂实际,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关于深化改革的有关论述,重点研讨了动力厂的目前形势、发展规划、深化改革、扭亏为盈、确保稳定等项专题。通过学习研讨,首先在全厂各级领导干部中牢固树立了发展是第一要务、效益决定企业兴衰的新观念,为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奠定了领导基础。
二是狠抓机关干部的思想转变。动力厂紧密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深入开展了“找差距、摆问题、论危害、定措施”活动。通过深入细致的查摆,使管理人员进一步树立了“成本、质量、效益”的新观念,为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是狠抓职工群众的观念转变。动力厂广泛开展了“企业靠我发展,我靠企业生存”的群众性大讨论活动。通过讨论,使广大职工进一步增强了危机意识和效益意识,为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由大讨论带来了新观念,将新观念转化为生产力,带来了企业经营的新成果。在1996年我去任职的当年,动力厂在消化燃料涨价等减利因素的基础上,创造利润213万元,一举实现了扭亏为盈。成果显著,令人振奋。这只是一个新起点。我认为这点成绩并不值得庆贺,更没有骄傲的理由。因为动力厂至今仍在沿用计划经济的老套路管理企业,求稳怕乱,不讲竞争,缺少激励,致使企业效益远没有达到最大化,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化企业内部机制改革,打破旧框框,建立新机制,创新企业管理,为工厂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为此,趁着大讨论的热乎劲,我多次主持召开厂党政领导班子会议,集思广益,重点研讨了深化动力厂经营机制改革问题。在统一思想、方法、步骤的基础上,接连走了三步棋:
动力厂是吉化公司燃料消耗大户。据统计,仅燃料消耗一项就占工厂总成本的80%。因此,降低燃料消耗,是优化运行、增产增效的关键。为降低燃料消耗,我们首先进行了燃料结构调整,优化锅炉运行,采取了煤改油的新的运行方式。开启了煤炉,停掉油炉以作备用。此举在蒸汽产量不变的前提下,按1996年不变价格计算,可使燃料消耗定额下降30%(单位发热量耗油煤比为1:1.8、单位油煤价格比为1:3)。其次,搞好热能二次利用,优化汽轮机组运行,搞好热能综合利用。通过增加机组抽汽量,将减温减压器放掉的热能转化为电能,有效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再次,搞好供电方式调整,优化电气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受网量,增加直供量,有效地提高了电压,降低了线路损耗。
通过生产方式的优化,仅1998年,全厂就降低成本2000多万元,实现利润2283万元,创造了建厂以来经济效益最高水平。
第二步,以企业升级为目标,优化工厂管理。(www.daowen.com)
管理出生产力,管理出效益。优化装置运行,必须以优化企业管理为保证。为优化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管理升级目标,动力厂建立了每周一经济活动分析会制度,定期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分析,着重分析和讲评各车间安全生产、工艺控制、产量消耗、成本利润等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一步健全了工厂日常考核体系,改变了以往“各算各的账,结果对不上”的不良局面,有效提升了工厂管理水平。
动力厂在优化企业管理的基础上,把1997年定为“设备整顿年”,深入扎实地开展了“设备双达标”活动。对4#、5#、6#炉进行技术改造,有效延长了燃烧器的使用寿命,消除了制粉系统泄漏等老大难问题,健全了设备检修包保责任制和考核制。通过落实包保责任制和考核制,达到了机泵包保责任到人、检修质量考核到人、优劣奖罚兑现到人的目的。通过严格的考评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机关处室、检修车间、生产单位的相互制约,使各单位都能认真负起责任来,严把检修质量关。据记载,1998年,共完成275台公司控制设备检修,优级率达100%。全厂设备完好率达到99.8%,设备故障率由1997年的0.82%下降到0.09%,下降了86%。由于设备保养和检修质量的提高,使1998年工厂非计划停炉次数比1997年减少了48次,节约检修费192万元。
第三步,以提高效率为目标,优化资源配置。
动力厂是计划经济时期兴建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机构重叠,部门过多,职责不清。吃喝拉撒啥都管,啥都管不好。这个问题不解决,工作效率就很难提高。因此,我们在全厂范围内狠抓优化组合,以此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首先,把全厂近600名检修工人从生产车间剥离出来,按专业条块重新组合成为5个检修车间,并且以各检修车间为单位,普遍建立了“以产值与工资总额挂钩为核心”的独立核算、按劳分配、自负盈亏的激励机制。这一改革措施的出台,有效集中了人力、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工程外包,使工时利用率由61.95%提高到87%。在此基础上,1999年我们又本着“先开渠,后放水”的原则,将检修二车间和机加车间的170名在职人员整体剥离,成立经济实体,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求发展。此举为动力厂后来的深化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为深化机构改革,我们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撤并机关科室7个,解聘科级领导干部34人,精简一般干部59人。一线岗位工人通过考试考核,竞争上岗。对下岗人员实行集中培训,根据需要,再择机应聘重新上岗。在进行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我们在厂内推行了模拟市场运作的新机制。以车间为核算单位,实行绩效挂钩。效益决定薪酬,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并自上而下地制订了《绩效考核实施细则》。通过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有效调动了全厂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经济效益的提高。
动力厂作为吉化公司的自备热电厂,只能生产水、电、汽三种产品。而且,受吉化现有生产规模的限制,动力厂的热电装置不可能再进行扩建。在这种情况下,动力厂能不能发展、怎么发展,这是摆在全厂面前的新课题。
带着这个新课题,动力厂成立了技术攻关组,紧密围绕动力厂的排放物,开展科研攻关。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实验,利用灰渣制作方砖获得了成功,并建成了砌块和路面砖生产线,可实现年产砌块1万立方米、路面砖100万块,为工厂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为3#机上网、新建7#炉、油改煤工艺改造、与俄罗斯洽谈开发陶粒技术、灰渣综合利用等科研开发项目的实施,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促进了动力厂的发展。
我在动力厂工作了5年,虽然时间不长,但所经历的事却不少。而且,有些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的大事、新事、难事。一场解放思想大讨论,带来了全厂职工思想观念的大变化;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激活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使动力厂实现了扭亏为盈;一条灰渣机砖生产线的建成投产,为动力厂推进环保和创新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所有这一切,在动力厂发展史上,堪称跨越新世纪的开山之举。
动力厂改革的成功,发展的成果,应归功于吉化公司的正确领导、广大职工的积极努力。
时至今日,虽然我已退休多年,每当想起过去,我最想说的是:动力厂的职工是好样的。展望未来,我最想说的是:动力厂的发展是大有希望的。我衷心祝愿动力厂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