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回忆吉化:高国臣同志1978-2000年的见证

回忆吉化:高国臣同志1978-2000年的见证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国臣,男,汉族,1949年1月18日出生,1968年参加工作,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1990年10月27日,为纪念吉化炼油厂建厂20周年,在炼厂工人文化宫隆重召开了“二次创业”庆功大会。20世纪80年代末,来吉化参观学习的人很多。炼厂青年工人较多,最多时占职工总数的85.2%。在1990年的大检修中,供排水车间共有12名女工,她们主动承担了清扫凉水塔的任务。修建分厂的15名员工在段长丁文举的

回忆吉化:高国臣同志1978-2000年的见证

高国臣,男,汉族,1949年1月18日出生,1968年参加工作,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曾任吉化炼油厂党委副书记、吉化铁运公司党委书记、吉化党校常务副校长兼党委书记、吉化党委宣传部部长兼统战部部长、吉化企业管理部部长、吉化机关党委副书记等职。2009年1月退休。

1990年10月27日,为纪念吉化炼油厂建厂20周年,在炼厂工人文化宫隆重召开了“二次创业”庆功大会。在这喜庆的日子里,炼厂的员工从上到下,人人笑逐颜开,纷纷畅谈工厂20年的发展变化。2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对于炼厂而言,则是极不平凡的。过去的20年,炼厂经历了两次创业,管理创一流,产量翻一番,跨入全国同行业先进企业行列。纵观炼厂20年的发展变化,我们不禁由衷地感到欣慰和自豪。

20世纪80年代末,来吉化参观学习的人很多。在炼厂,他们饶有兴趣地下到各车间,看装置、提问题、听汇报。而很多参观者往往会问:“促使炼厂员工团结、拼搏、实干、奉献的动力源于何处?”对于这个问题,我曾反复地思考过。有人说是炼厂的奖金多,福利待遇好。我说不是,起码不完全是。大家不知道,在建厂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炼厂职工并没有奖金,即使现在,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水平与一些单位比,也不是最高的。但是,炼厂员工却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二次创业”的宏伟业绩。那么,其动力究竟源于何处?我的回答是:动力来源于企业精神。

在建厂以来的20年里,炼厂逐步形成了“创一流、争贡献”的企业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不断推动着企业向前发展。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在“第二次创业”中,把自己的检修队伍组织起来,承担了投资近3000万元的二常压工程。这样大的工程项目,就是有经验的专业施工单位,也要20多个月才能建成。可是,炼厂人充分发扬“创一流、争贡献”的企业精神,不讲条件、不计时间、不计报酬,仅仅用了10个多月就将二常压装置保质保量地拿了下来,既缩短了工期,又节约了资金。

炼厂员工的奉献精神并非是天生的,是一代代炼厂人言传身教、精心培育出来的。

炼厂青年工人较多,最多时占职工总数的85.2%。为把青年员工培养成新一代合格的炼厂人,自1983年以来,我们把全厂青工组织起来,举办了政治学校,系统地讲国情、厂情、中国近代史和炼厂艰苦奋斗的发展史,讲中国工人阶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分期分批地对他们进行正规轮训。通过开展政治理论教育,提升了青年职工的政治理论素养。有个青年在学习体会中写道:“过去,我一直认为,有钱就有一切。所以,我上班为挣钱,下班想捞钱,连睡觉都常梦见钱。参加政治学校轮训后,使我真正认清了企业与职工、金钱与幸福、索取与奉献的关系。我重新认识到,在商品经济的社会里,没钱不行,但钱又不是万能的,幸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的人,是不幸的。”

“创一流、争贡献”的企业精神,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无数可亲可敬的炼厂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炼厂的企业精神。在炼厂,经常能见到:有的人为解决工艺、设备疑难问题,一连几天几夜吃住在车间,奋战在抢修现场;有的人为采购催运原油,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地四处奔波,甚至大年除夕还行在风雪途中;有的人为加快工程建设,克服各种困难,成年累月坚持在现场施工;有的人为筹措资金,催交图纸设备,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节假日从来不休息。

有这样一组画面:1988年12月,为了保证二常压建设工期,公司决定,在冬季进行框架区混凝土垫层和框架基础的浇筑。在这滴水成冰的季节,工人们只穿着胶靴,就毫不犹豫地跳进了冰冷刺骨的砂浆中进行捣固。脚面、脚掌和冰冷的砂浆只隔一层薄薄的胶皮。冻得实在挺不住了,就拔出脚来围着现场周边跑一圈。尽管这样,有很多同志的脚还是被冻伤了,然而,大家一点怨言也没有,仅用了不到20天时间,就完成了1200立方米混凝土浇筑任务。

在二常压炉基础的施工中,绑钢筋的工作量最大。这是一项纯手工活,但又不能戴着手套绑钢筋,钢筋工只好光着手用力拧,这样才能把铁丝扣扎紧。施工现场不比办公室,在冻层下面的炉基础坑里积水足有一米深,一不小心,手沾上水再去摸钢筋,就会被撕掉一层皮,每当这时,就是一阵钻心的疼痛。但是,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工人们就是这样凭着毅力,冒着严寒,光着两手,握着钢筋作业。

在二次创业的日子里,有这样一些女工,她们的敬业精神令人感动。有个叫王玉芳的女同志,干起活来一阵风,9米长的钢筋一根70多斤重,活紧的时候,她一手拽一根,连男同志都服她三分。她家住哈达湾,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会战中,由于每天早来晚走,孩子一连几天见不到妈妈。有一天,王玉芳的爱人抱着孩子找到工地,三岁的儿子嘴里喊着“妈妈、妈妈”,一下子扑过来,小胳膊紧紧地抱着妈妈的大腿不肯松开,任凭小王怎样哄,孩子就是不撒手。此情此景,令在场的人眼睛湿润了。还有一名女工叫于会芹,她父亲因病重住进了市内一家医院,由于当时施工人手少、工作忙,她没有请假去护理。有一天是星期日,她正在工地上干活,忽然车间有人告诉她:“你家来电话了,说你父亲病危。”她这才忙三火四地赶到医院,可她的父亲已经去世了。做女儿的她痛不欲生,边哭边说:“我本想把这段忙完了,就请假来护理你,尽我一点孝道,可怎么也没想到你走得这么快,我一天也没侍候过你。心里不好受啊……”

在1990年的大检修中,供排水车间共有12名女工,她们主动承担了清扫凉水塔的任务。在塔底水池里,混合着化学药剂的淤泥达一尺多深,上面还浮着一层油污,整个池子散发着一种令人作呕的腥臭味。人下到里面,不一会儿腿上便会泛起片片红点,钻心地痒痛。可这12名女工全然不顾这些,争先恐后地跳进池中,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她们用水枪冲,用铁锹铲,用扫帚扫……由于水枪压力大,一个人握不住,就几个人一起上,每个人身上都沾满了黑乎乎的油污,可谁都不在乎。整整干了一天,她们终于完成了清塔任务。

在1990年的大检修中,给催化装置再生器衬里龟甲网补焊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能否按期完成,直接关系到整个大检修的进度。修建分厂的15名员工在段长丁文举的带领下,承担了这项任务。作业时,再生器内粉尘四起,呛得人呼吸困难,再加上7台电焊机同时烧焊,使本来狭小的空间变得又闷又热。这15名焊工为了按时完成任务,个个就像着了魔似的,一进去就连续干几个小时,出来时,他们穿的工作服,一拧都淌水。中午抢时间吃点饭,撂下饭碗就接着干。下班时间到了,谁也不肯回家。有时,领导见他们晚上干到10点多钟还不肯休息,就强行拉下电闸。他们就这样连续奋战了9天9夜。正是这些无数的闪光点构成了炼厂精神,而炼厂精神又不断地激励着每个炼厂人。(www.daowen.com)

为大力弘扬炼厂精神,工厂非常注重引导和鼓励职工在工作和事业上“冒尖”,经常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努力造就一种比、学、赶、帮、超的氛围,积极培养职工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20多年来,炼厂组织的竞赛活动有立功竞赛、合理化建议竞赛、班组竞赛、文明岗竞赛、安全竞赛等。在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竞赛中,各类先进人物脱颖而出。仅在1990年的“主旋律”活动中,工厂就树厂级典型15个,车间级典型250多个。他们之中,有厂级领导干部,有科级领导干部,有一般干部,有老工程技术人员,有青年知识分子,有普通工人,也有教师和服务人员。

对于竞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工厂不失时机地运用电视、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大力宣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并请他们上台现身说法,还为他们颁发奖状和证书。这样,先进真正成了人们学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

1989年,厂团委组织全厂青工开展了评选“第二代创业者十大标兵”活动,对于入选者做到了电视中有他们的形象、广播中有他们的声音,从而有力地调动了广大青工学先进的积极性。仅1989年和1990年,全厂团员青年就取得小发明、小创造、小改革、小设计、小建议成果735项,创造价值136万元。

为了弘扬企业精神,炼厂党员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在20年的建厂史上,特别是在二次创业的过程中,人们不难发现,凡是在关键时刻、在急难险任务面前,冲在最前面的多数是共产党员,而在一些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上,退在最后面的也多数是共产党员。

1990年的春节前夕,原油车间的6名共产党员和车间办公室人员,在车间主任杨维军同志的带领下,主动放弃与家人的团聚,去油田看望并替换长期驻守的同志们回家过年。他们的行动使驻守的同志们非常感动,有人甚至热泪盈眶。

维修车间水汽工段长共产党员王彦,人们都称他是“老黄牛”。1990年8月份大检修期间,他80多岁的老父亲突然得了重病卧床不起,有人从老家捎来口信说:“你爸很想儿子。”让他请两天假回去看看。王彦看到大检修这么忙,同志们都在苦干,自己既是党员又是工段长,怎么能走开呢?只好写了一封信,安慰老人一番,仍然坚持工作在检修现场。

运输科有一名职工,家庭生活比较困难,1989年又赶上孩子有病住院,真是雪上加霜。为了帮助他渡过难关,全科的共产党员主动为其捐款,有的党员一下子拿出100元。当党支部将充满着党员深情厚谊的700多元钱送到这名职工手里时,感动得他含着热泪,用颤抖的声音说:“共产党员,到任何时候还得说是共产党员。”

子弟中学总务处的共产党员孙殿奎,坚持数年为教师义务修鞋,并保证热情服务。后来,在他的主张下,学校成立了一个义务修鞋小组。一提到他,学校的老师就说:“这样的党员够格。”

为保证党员在“创一流、争贡献”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工厂党组织正常的组织生活从未间断,党性、党风教育从未间断,党内“创先争优”竞赛她从未间断。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员作用,厂党委年年举办党员学习班,对党员进行宗旨教育,在全厂建立320个党员责任区,直接联系党外群众3482名。

炼厂“创一流、争贡献”的企业精神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我相信,这种精神在炼厂的进一步发展中必将日现光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