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吉化历程回忆:1978至2000年

吉化历程回忆:1978至2000年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冯小鲁,男,汉族,1949年9月出生,1968年参加工作,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学院化工机械系,高级工程师。为强化对30万吨乙烯工程的领导,1991年7月5日,吉化公司基建指挥部成立。为避免工程质量问题,吉化公司指挥部及时召开了全区工程质量讲评大会,向大会通报了炼油厂发生的上述两起质量问题,并严厉追究了有关领导及施工人员的经济责任。建设单位质监人员的职责是现场监控。

吉化历程回忆:1978至2000年

冯小鲁,男,汉族,1949年9月出生,1968年参加工作,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学院化工机械系,高级工程师。曾任吉化公司基建指挥部质量部副部长,吉林工程建设监理公司经理、党委书记。2009年9月退休。

吉化30万吨乙烯工程,于1993年正式破土动工兴建。那一年年底,我被任命为公司基建指挥部质量部副部长,主要负责工程质量监控。我为自己能够有幸参加30万吨乙烯工程建设深感荣幸,更觉得责任重大。

吉化30万吨乙烯及配套工程共计11套化工生产装置(统称30万吨乙烯工程),分设在染料厂的有4万吨/年苯酐、8万吨/年苯酚丙酮项目,化肥厂的有6.6万吨/年丙烯腈项目,电石厂的有1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有机合成厂的有2万吨/年乙丙橡胶项目,炼油厂的有60万吨/年加氢裂化、40万吨/年联合芳烃、30万吨/年乙烯、10万吨/年聚乙烯、10万吨/年高碳醇项目;试剂厂的有10万吨/年ABS项目。该工程具有工艺复杂、操作条件苛刻、基建碰头多、管输距离长、施工难度大等特点,而且基建工期紧、工程量大、参建队伍多、施工现场分散。因此,在基建施工阶段,强化工程质量监控,确保一次开车成功,成为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确保工程质量达标创优,我们质监部主持制订了一整套全方位覆盖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大力推行由质监人员与参建人员齐抓共管的全员、全过程、全面质量管理,做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跟踪管理,不留死角。吉化30万吨乙烯工程经受住了“96·9”等所有化工开车的检验,各项工程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质量验收标准,各套装置均实现了一次开车成功。实践证明,吉化30万吨乙烯工程质量管理是卓有成效的。

吉化30万吨乙烯工程质量管理之所以取得显著的成效,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经验:

第一,健全机构,为强化质量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为强化对30万吨乙烯工程的领导,1991年7月5日,吉化公司基建指挥部成立。1993年7月,承担30万吨乙烯工程建设的主体厂吉化染料厂、化肥厂、电石厂、有机合成厂、炼油厂、动力厂基建分指挥部成立。在吉化公司基建工程指挥部内专门设有设计管理部、设备材料部、工程管理部、质量管理部、生产准备部等专业管理部门。

我们质量管理部与各基层单位质量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做到了思想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权责统一、步调统一,形成了组织严密、权责明晰、监管有效、专业化管理程度高的质量监控网络体系,从而为强化质量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

第二,提高认识,为强化质量管理提供了思想保障。为提高施工质量意识,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公司严肃处理了几起质量问题的情景。

一是1993年末,土建施工刚开始,质检发现,炼油厂加氢裂化装置大型设备混凝土基础的地脚螺栓的加工尺寸以及设备基础模板制作与现场组对等,未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为避免工程质量问题,吉化公司指挥部及时召开了全区工程质量讲评大会,向大会通报了炼油厂发生的上述两起质量问题,并严厉追究了有关领导及施工人员的经济责任。

二是1994年元旦过后不久,质检发现,乙烯装置电控楼灌浇混凝土框架在拆除模板后出现了大面积的“蜂窝”“狗洞”“露筋”问题。发生这样的问题,显然是由于施工作业组织不当、混凝土振捣不实造成的。当指挥部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召开施工质量现场会,严厉责成有关单位领导在会上“说清楚”,并逐级追究了相关人员的责任,当场责令这家单位领导向大会交回曾获得的年度质量先进荣誉奖杯,同时取消了其荣誉称号。(www.daowen.com)

三是1994年上半年,质检发现染料厂苯酚丙酮装置一处地下混凝土构筑物出现局部胀模、表面粗糙,以及空压站混凝土预制柱内的钢筋及预埋铁严重错位等质量问题。这时20余根预制柱已安装就位。但公司指挥部领导毫不迁就,明确指示:必须将胀模部位铲平,预制柱全部拆除重制。

通过这三起质量问题的严肃处理,对各个施工现场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警示所有参建单位:干30万吨乙烯工程,必须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始终把工程质量摆在首位认真对待;必须牢固树立“工程质量一票否决”的思想观念,将工程质量贯彻到底;必须牢固树立“创优质工程”的思想观念,始终把创优质工程当成一件大事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之中。在30万吨乙烯各施工现场,自上而下形成了创优质工程的浓厚氛围。

第三,建章建制,为强化质量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我们学习和借鉴国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经验,建立了工序质量A、B、C签证制度。分工程按工序设置若干个A、B、C质量控制点。其中,B、C两级控制点由施工单位自行监控确认,而A级控制点则由建设方质监人员监控确认。通过施行A、B、C质量管理法,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方与施工方的责任分工,有效地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第四,现场监控,为强化质量管理提供了措施保障。建设单位质监人员的职责是现场监控。为实施有效的现场监控,由公司质管部牵头,深入扎实地开展了现场施工质量大检查。一是针对地下隐蔽工程施工的特点,重点检查水泥的标号、搅拌的配比、钢筋的强度等项内容。二是针对地下管网工程的施工特点,重点检查管道除锈、防腐保温、接口处理、挖方及回填等项内容。三是针对设备安装的施工特点,重点检查设备质量验收、内部清洁、封口焊接、焊条烘干、焊接环境焊工资质等项内容。四是针对安装的施工特点,重点检查设备、电气、仪表、管道试压等项内容。五是针对施工企业,重点检查质保体系建设、岗位目标责任制的制订与贯彻执行以及员工技能培训等项内容。最后,把大检查的结果作为施工企业年终质量评比的主要依据,由公司质管部负责保存备案。通过联合大检查,取得了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效果。

为推进施工质量管理,公司每季召开一次质量讲评会,每年召开一次质量总结表彰大会,由指挥部领导亲自向质量优胜单位颁发奖杯、荣誉证书及相应的物质奖励,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创优质工程活动的深入开展。

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质管工作,形成了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质管部门牵头,各部门主动参与、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格局。此外,建设单位与施工方分兵把口,狠抓落实,为取得30万吨乙烯工程圆满成功奠定了坚实的质量基础。

回忆当年,我有幸参加了吉化30万吨乙烯工程大会战,有一串数字经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设备及管道封口率达到90%以上,焊接工程一次合格率达98%以上。这在吉化工程建设史上是少见的。

30万吨乙烯工程是确保吉化不断发展的希望工程。它的建成投产标志着吉化又一次完成了历史性的新跨越,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也留下了一段珍贵而美好的经历。30万吨乙烯工程建设,在所有建设者的心中,将永远珍藏着这份美好的回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