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吉化工业岁月:李景亨同志的回忆

吉化工业岁月:李景亨同志的回忆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景亨,男,汉族,1948年12月3日出生,祖籍湖南省长沙市。我1970年参加工作,在吉化公司工作了38年。1991年7月5日,国务院批准项目建议书后,吉化公司成立30万吨乙烯工程建设指挥部,吹响了进军的集结号。1992年7月7日,吉化乙烯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正式成立,这个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是由吉林省和化工部的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国家有关部委、银行金融单位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组成。

吉化工业岁月:李景亨同志的回忆

李景亨,男,汉族,1948年12月3日出生,祖籍湖南省长沙市。大学本科学历,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经济师。1970年由下乡知青招工进入吉化电石厂氯磺化聚乙烯车间,先后任分析工、成本员、车间工会主席等职务。1981年8月至1991年8月在吉化电石厂厂长办公室先后任秘书、副主任、主任职务。1991年8月后历任吉化基建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主任职务。1999年1月后历任吉化集团公司工会副主席、吉林石化公司工会副主席。2002年6月任吉林石化公司供应分公司(电子商务部党委书记。2008年12月退休。

我1970年参加工作,在吉化公司工作了38年。在漫长的工作岁月中,我由一名普通工人一步步成长为公司处级领导干部、高级经济师,是吉化培育了我。吉化留给了我一生刻骨铭心的记忆。然而让我最难忘的经历,还是在吉化基建指挥部办公室工作的日子。

1991年8月,我由吉化电石厂办公室主任提任公司基建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后任主任,因此有幸参加了吉化30万吨乙烯工程建设。当时正值国务院正式批准工程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工程起步之时。从乙烯工程的展开,到全部装置建成投产,历时7年,我在基本建设的岗位上也工作了7年,基本上经历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这段时间,是我一生工作中经历最为丰富,得到的锻炼、学到的东西最多,光荣感、使命感及自我价值感体现最强的一段历程。

我非常想用这段经历和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见证一代吉化人在公司第三次创业中,光辉的乙烯工程建设史,让大家进一步了解30万吨乙烯工程的建设者和组织者是如何用智慧、勤奋和汗水创造了乙烯工程建设的奇迹的。感谢那些曾经为吉化乙烯工程忙碌过、奔波过的各级领导以及为工程建设做出过贡献的无名英雄们。永远铭记吉化建设者们那种知难而上、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和艰苦奋斗、“严、细、实、快”的工作作风。让吉化人真抓实干的光荣传统永远传承下去。

下面,我想从我工作接触的几个侧面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1991年7月5日,国务院批准项目建议书后,吉化公司成立30万吨乙烯工程建设指挥部,吹响了进军的集结号。我于8月份来指挥部报到,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指挥部已经集聚了公司众多高层次领导和一批多年从事基本建设管理的精英。由公司经理任指挥部的总指挥,由公司4名副经理任指挥部的副总指挥,由公司6名副总工程师任指挥部的指挥,从这个作战总司令部的配备上,我感受到了公司对30万吨乙烯工程这场战役的高度重视。在指挥部核心决策层中有一批50多岁、基本建设经验丰富、干过小乙烯的老同志,也有一批在公司基本建设战线摸爬滚打过一段时间,懂技术、会管理、熟知乙烯生产业务的尖子。我作为基本建设的一名新兵感到压力很大。

从指挥部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平静了十几年的基建办公大楼又热闹起来。基建办公室、基建计划处、投资管理处、基建财务处、设计管理处、设计审查处、工程管理处、基建质量处、基建设备处、基建材料处、生产准备处、民建工程处、土地管理处等13个处室的标牌在指挥部楼内挂了起来(后来为适应公司改革的需要合并为9部1室)。和战争年代的兵团司令部极为相似,指挥部里的指战员们整天忙忙碌碌,白天从一楼到四楼人影如梭般闪动,夜里各处室的灯光常常会亮个通宵。这里没有舒适的办公环境和像样的会议室,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指挥部高效地发动了乙烯工程的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战役,不断取得工程建设阶段性的成果,直至把工程引向了最后的胜利。

1992年元旦一过,公司召开了第一次基建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后来成为乙烯工程建设的里程碑。会议确定了“早准备、早施工、早投产”的乙烯工程建设指导思想。围绕尽快建立起高效的基建运行机制,会议研究确定了基建指挥部两级管理模式和总指挥领导下的指挥分工负责制,以推行业主负责制、项目经理负责制和工程招投标为突破口,全面提升项目管理水平,落实了乙烯工程开工前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开好这次会议,基建办公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记得我到指挥部工作不久,焦海坤副总指挥利用到铁东医院打针的时间找我谈话,他嘱咐我说:“乙烯建设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让你到基建办公室来是对你的信任,一定要少说多干,把关乎指挥部管理的大事认真抓好。”与这次基建会议有关的除了工作报告和讨论议题的准备,就是《吉化基本建设管理大纲》的编写,它不仅关系到指挥部工作的顺利展开,更关系到吉化30万吨乙烯工程组织、建设的成败。组织编写这本管理大纲是我到指挥部后接触到的第一项工作。乙烯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短时间内编写出一套符合吉化特点和乙烯工程建设实际的大纲谈何容易。在编写前,我同基建办公室企管科一起认真记录研究每次指挥例会中各指挥们的意见,领会领导意图,贯彻指挥部的决策和总体要求,认真学习中国建设项目管理法规及国内外乙烯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组织指挥部各处室专业人员,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抓紧开展编写工作,经过多次反复修改和指挥部专家的审定,拿出了管理大纲的初稿。经第一次基建工作会议讨论后,又反复修改,于1993年5月6日出台了《吉化基本建设管理大纲》,这个大纲成为指导30万吨乙烯工程建设纲领性的文件。随着乙烯工程的不断深入,从1992到1997年,指挥部基建工作会议共召开了6次,每次会议,都要对阶段和年度基建工作作出全面的总结和部署。

1992年7月7日,吉化乙烯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正式成立,这个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是由吉林省和化工部的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国家有关部委、银行金融单位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组成。乙烯工程采取领导小组领导下的基建指挥部负责制。因此,领导小组的每一次会议、每一项决策都将关系到工程建设的前途和命运。乙烯工程领导小组共召开了4次会议。为开好每次会议,达到预期目的,在每次会议召开前,办公室都是按照焦海坤副总指挥的要求,全力以赴做好会议准备,认真编排会议议程,通知落实参会名单,为指挥部领导准备汇报材料,提出需要领导小组解决的问题,提前编写会议纪要,为部、省、市参会的主要领导准备发言稿,还要周密安排好会务等。由于工作量巨大,办公室的文秘、打字和接待人员通宵达旦地工作就成了家常便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会议我负责在会上修改的会议纪要,虽然会前草拟了初稿,而且省石化厅和化工部都提前派人来审查,但会议讨论后都要重新修改并在会上宣读。这里存在的主要困难是讨论后留下的修改时间太短,记得后三次领导小组会为了节省时间,都是上午近12点讨论结束,下午3点就要宣读纪要,修改时间仅有2至3个小时,这对我这个多年从事文秘工作的主任来说确实是遇到了考验,来不及吃一口饭,要用最短的时间将领导讨论的意见归纳整理成稿。虽然任务很艰巨,但我都圆满完成了。四次乙烯领导小组会都取得了成功,会议分别研究了工程建设总体安排和享受经济技术开发区优惠政策等内容,确定了乙烯工程计划、筹措资金、提高经济效益、简化审批手续、减免税等问题,确定了乙烯工程总体统筹计划、1994年工程计划、全免关税增值税、“96·9”投产目标、总概算、1996年计划安排、原油安排和同步抓紧生产准备等问题。会议从战略的高度,决策、指导和推动了乙烯工程建设的顺利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指挥、决策、协调、监督、服务”的职能,指挥部建立了例会制度,指挥办公会、处长例会、全区总调度会均为每周召开一次,设计调度会每月召开两次,经济活动分析会不定期召开。这些会议,是指挥部日常的作战指挥会议,办公室主任和相关秘书全部列席,目的是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及时掌握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领导的决策意见。我到基建办公室不久就创办了《吉化基建简报》,这个简报伴随乙烯建设,快速记载和传递了工程建设的各方面信息。在参加这些会议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乙烯开工前指挥部调度会议室墙上挂上去的鱼刺图,这个图所有的控制点和前进线都直指“96·9”投产总目标,随时在提醒全体指战员,时间进展到哪里,工程就必须完成到哪里。这一阶段在指挥部的精心组织下,乙烯工程的前期工作进展迅速。1992年4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乙烯等装置的技术引进询价、谈判与签约工作于1992年9月29日开始陆续完成,总体设计于1992年12月5日审批完成,总体统筹网络控制计划、施工队伍的选定、施工组织总设计、征地动迁、现场“四通一平”以及资金的落实等施工准备工作都准时完成,保证了1993年11月23日乙烯工程建设的开工。

吉化30万吨乙烯工程开工后,指挥部审时度势,找准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了4次百日会战,由于组织得力,公司上下高度重视,党政工青密切配合,这4次会战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保证了乙烯工程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地建成。能够取得会战的胜利,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因素:

第一是指挥部广泛发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体参战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记得在每次百日会战前,指挥部都认真召开会战誓师动员大会,向全体指战员讲明乙烯工程建设的形势、任务及意义所在,用思想上的高度统一,来达到行动上的高度一致。在4次百日会战中,4万多人的施工队伍、20多家设计单位、近百个设备制造厂家和材料供应部门、20多个外国承包商及专利商,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在吉化乙烯建设现场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建设高潮,用强大的精神动力谱写了乙烯建设的一个又一个篇章。(www.daowen.com)

第二是指挥部精心组织,会战的准备工作充分。指挥部始终坚持工程建设的“五落实”。在设计落实上注意发挥吉化设计院作为总体院的作用,利用冬春季节,组织各设计单位开展设计会战,克服了国外设计条件滞后等困难,使设计出图基本满足了现场施工需要。在物资落实上早安排、早订货,使大量的国外设备安全、稳妥、快速地运送到施工现场。对国内分交设备材料抓紧组织订货,对制造、安装周期长的设备及早安排,对重点设备材料责成专人驻厂监造、催货。公司内部承担的设备制作、加工任务,集中力量会战攻关。在资金落实上公司成立资金筹措领导小组,加大了资金协调、筹措力度,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了现场的燃眉之急。在资金使用上坚持统筹安排,确保重点,分片投放,控制使用,尤其注意帮助施工队伍解决困难,在材料采购上给予倾斜。在施工力量落实上综合协调,总体调整。在土建、安装、投产年里,共召开三次施工协调会议,落实任务,部署力量,使工程顺利向前推进。

第三是指挥部按照系统工程学原理,运用网络技术合理组织交叉施工和重点攻坚。指挥部认真编制执行总体统筹控制网络计划,乙烯工程11套主装置及配套的公用辅助工程围绕总目标、总进度,将总体统筹网络计划分解为300多个主要控制点和100多个关键控制点,百日会战就是针对这些主要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攻坚。由于会战的攻坚目标任务非常明确,加上现场组织有力,对于会战所部署的任务,各主要关键控制点全部准点或提前完成,从而保证了工程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四是全体参战单位高度重视,合理安排,艰苦奋战。1994年开展的土建年大会战,以土建和地下管线为重点,以乙烯装置为主线进行统筹安排,全体参战人员不分白天黑夜,连续奋战,任务全部完成,而且将乙烯工程号称“塔王”的丙烯精馏塔整体吊装成功,为设备安装年开了个好头。1995年开展的安装年大会战,从炎热的夏季持续到冰雪皑皑的冬季,全体参战人员艰苦鏖战,使设备安装任务全面完成,工程取得可喜的进展。1996年开展的投料试车大会战和1997年开展的双百会战,也都取得圆满成功,大部分工程都提前投产,其中乙烯装置提前了9个月,其他10套装置分别提前了3至6个月。通过会战,铸就了30万吨乙烯工程建设的辉煌。

2009年5月,我被公司返聘续写《吉林石化志》,负责基本建设部分,这使我有机会重温吉化30万吨乙烯工程这段建设史,也有机会比较深入地了解了30万吨乙烯工程建设之后,公司围绕乙烯主装置分步实施改造、调整结构、扩大规模、做强做大的后一段建设史。通过回顾和续写《吉林石化志》,我越发感受到30万吨乙烯工程的建设在吉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没有吉化30万吨乙烯工程建设,就没有吉化的今天。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有以下五点理由:

一是在吉化建设史上,30万吨乙烯工程建设所经历的时间最长。从1986年11月12日开始启动立项,到1993年11月23日开工,前期工作就进行了7年的时间,从开工到1998年2月全部装置投产,又经历了4年零3个月,总共是11年零3个月。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从争取项目立项到项目立项后的前期准备,从开工后的紧张施工到生产准备试车,这里面不知倾注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他们所做出的贡献将载入吉化的史册。

二是吉化30万吨乙烯工程在国内外所受到的关注度最高。吉化是全国化工行业和吉林省叫得响的企业,吉化30万吨乙烯建设更为省内外、国内外所瞩目。在乙烯的前期准备和建设期间,国务院总理李鹏,副总理朱镕基、邹家华、李岚清曾多次为吉化乙烯工程批示,帮助工程解决资金等燃眉之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两次视察吉化,并亲临乙烯建设工地。国家领导人李瑞环、朱镕基、田纪云、吴邦国、胡锦涛也先后视察了吉化乙烯现场,对工程寄予殷切希望。吉林省、化工部的领导多次帮助乙烯工程解决难题,并亲自参加乙烯工程领导小组会议,指导乙烯建设。一个工程能受到国家这样的关注,是吉化建设史上从未有过的。

三是吉化30万吨乙烯工程投入资金巨大,建设任务最为繁重。整个工程总投资195.58亿元,含外汇8.8亿美元。建设11套主装置,两套配套装置以及配套辅助、公用工程。11套主装置有9套装置要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装备,谈判、签约任务十分艰巨。按签订的合同工期,设计和设备材料的订货时间非常紧迫,并且技术与质量要求高。整个工程建设在吉化6个老厂之内,涉及公司所有的水、电、汽及配套设施的新建、改建和扩建。施工现场横贯吉化东西16公里、全长11.43公里的工艺及供热大管廊,将11套装置连接起来。这样的建设规模、施工工程量是吉化建设史上的第一次。

四是吉化30万吨乙烯工程遇到的困难最多。乙烯工程是在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建设和发展起来的,投资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资金严重不足、工期紧迫、气候条件差等诸多困难。按“96·9”投产目标,工程历时34个月,中间经历两个漫长寒冷的冬季,给建设者留下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吉化基建指挥部从国家的全局出发,按照少投入、多产出、快产出的原则,坚持加强工程的组织领导,及时解决了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战胜了一系列困难,最终取得了乙烯工程建设决定性的胜利,充分展现了吉化人无私奉献、勇于拼搏、克难求进的精神风貌。

五是吉化30万吨乙烯工程建设所涉及的组织管理任务最重。乙烯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因为项目多,工程量巨大,所以需要聘请的外部设计院、施工单位也多,大兵团、多兵种、重机具联合作战,对施工的组织与管理要求很高。吉化的组织者、全体指战员以对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始终按上级的要求,努力争创一流的建设水平,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使乙烯建设这场重大战役有条不紊、步步为营,全部战役按控制目标向前推进,最后用全部装置一次投料试车成功、大部分装置创出全国同类装置同等条件开车的最高水平,证明了吉化人完全有能力承担起重大的工程项目建设。

“发展才是硬道理。”30万吨乙烯工程为吉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吉化成功登上第四个台阶、向第五个台阶迈进的基石。它留给后人的成果和经验很多,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传统的,也有创新的。它是吉化发展史上一座永久的丰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