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快速发展阶段总揽

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快速发展阶段总揽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部油气田的探明与开发,必将对我国石油工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年9月1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成立。从1978年至20世纪末,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进入高质量快速发展阶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做出了卓越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石油化工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把节能减排、环境

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快速发展阶段总揽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条条战线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石油战线的广大职工经过艰苦努力,战胜了十年动乱带来的严重困难,石油工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到1978年突破了1亿吨。此后,原油产量一度下滑。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解决石油勘探、开发资金不足的困难,中央决定首先在石油全行业实行1亿吨原油产量包干的重大决策,以及开放搞活的措施。这一决策迅速收到效果,全国原油产量从1982年起逐年增长,到1985年达到1.25亿吨,居世界第六位。“八五”期间,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决定,石油工业实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发展战略。西部油气田的探明与开发,必将对我国石油工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油气资源的战略地位日益提升。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能源需求大幅增长,200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达到2.24亿吨,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倍,“九五”期间平均增长速度为4%左右。

为了多元发展石油工业,我国于1982年成立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1983年7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改革方案》,决定把石油部改建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并将所属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分立。同年9月1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成立。自此,中国石油工业基本上形成了以陆上、海洋、石化三大公司为基础,分工较为明确,各自独立经营的格局。

1998年中央决定实施石油石化战略大重组,通过行政性资产划拨和互换,将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石化总公司改组为两个大型石油石化集团公司,实现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三大石油公司基本实现了从政府向企业的转变,为后来两大集团内部重组和上市奠定了基础。

1999年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按照“主业与辅业分离、优良资产与不良资产分离、企业职能与社会职能分离”的原则,开展企业内部重组,组建了各自的股份公司。2000年和2001年,三家股份公司先后在海外成功上市,成功走上国际资本市场的大舞台。

从1978年至20世纪末,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进入高质量快速发展阶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做出了卓越贡献。(www.daowen.com)

1998年与1978年相比,原油产量增长35.4%,天然气产量增长70%,原油加工能力增长1.7倍,成品油产量增长1.5倍,海上原油产量增长15倍。石油和天然气在全国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从1949年的不足1%,上升到1998年的20%以上。原油加工能力达到2.5亿吨,居世界第3位;乙烯生产能力达到422万吨,居世界第4位;石油和石化产品总量超过2亿吨。化肥产量增长3.4倍。其中氮肥产量增长2.9倍,居世界第1位;磷肥产量增长3.3倍,纯碱产量增长5.6倍,烧碱产量增长3.3倍,居世界第2位;塑料产量增长10.2倍,轮胎产量增长10.1倍。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及其他重要有机化工原料产量也都成倍增长,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先后建成了大庆、齐鲁、扬子、上海、茂名等30万吨乙烯工程项目,扩建了上海、辽化等大型化纤基地,建成了镇海、乌鲁木齐、宁夏、九江、兰州等大型化肥工程,扩建和新建了一批炼油厂和深度加工装置,并对燕山乙烯、镇海炼油等一批炼油、化工、化纤、化肥装置进行了技术改造。化工行业完成了近百项扩建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形成了大连、吉林、太原、南京、成都、重庆、青岛、兰州、铜陵、株洲、大庆等一批化工基地。至1998年底,全国拥有输油气管道2.47万公里(延展长度),其中原油管道1.11万公里,天然气管道1.17万公里。输油气管网伸向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8年原油运输总量达到1.68亿吨,其中管道输送量达到1.28亿吨。1998年末,化工行业已有300多家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12家企业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

科学技术硕果累累。仅改革开放的前十年(1978—1988),石油和化工行业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441项,申请专利2317项,获得专利授权961项。我国大型合成氨尿素、乙烯、合成橡胶、磷铵、离子膜烧碱以及子午线轮胎等生产技术和装备,达到了国际20世纪80年代水平。开展了合成氨(尿素)、复合肥煤化工电石聚氯乙烯、感光材料、彩电原材料、子午线轮胎、离子膜烧碱、大型纯碱等11个关键生产技术项目的国产化工作,取得科技成果1277项,其中105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获得国家发明奖。我国自行设计、制造、(P28)安装的年产52万吨二氧化碳气提法尿素生产装置,自主开发的子午线轮胎生产技术,达到了国外同类装置的先进水平。农药染料、聚烯烃催化剂等新型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成功,对农业纺织等行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油气管道输送和管道保护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12000米特深井钻机、大口径高钢级油气输送管、百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系统等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化工专用技术和机械设备走向国际市场,纯碱、烧碱、气体变压吸附、万吨级蒽醌法双氧水等20余项技术向国外输出,形成了以设计为龙头、技术出口带动国产设备和材料出口的好势头。

经贸交流成绩斐然。1981年石油和化学工业“三资”企业仅有一家,外商投资额只有172万美元;通过实施“化工外交”和“三个一百”战略,到1994年底全行业“三资”项目总计达到5450项,协议总投资110多亿美元,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化工企业、商社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经贸技术交流合作关系,先后同杜邦、拜耳等13家国际大型化工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定。化工产品进出口贸易额1998年比1978年增长了21.3倍,出口额增长了50倍,形成了橡胶制品、无机盐、农药、纯碱、染料、磁性记录材料等一批拳头产品和出口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以来,石油化工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三废”治理作为行业生存与发展的重点来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环保技术,开展资源综合利用,高度重视清洁生产和安全运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1978—2000年,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石油化工一扫“文革”动乱及闭关锁国所带来的混乱、技术落后局面,迈上了健康、优质的高速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