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供应链的供给规划的分析介绍

供应链的供给规划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设计供给规划系统,就是要通过努力,不断提高生产计划工作水平,为供应链的运行提供一个优化的供给规划。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给规划与传统供给规划有显著不同。3)供应链是首尾相通的,企业在确定供给规划时还必须考虑上游企业的利益。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完成一份订单不能脱离上游企业的支持,因此,在编制供给规划时,要尽可能地借助外部资源,考虑如何利用上游企业的生产能力。

供应链的供给规划的分析介绍

供给规划是关于企业生产系统总体方面的规划,反映的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应达到的产品品种、质量、产量和产值等生产供给方面的指标、生产进度及相应的布置。它是指导企业计划期生产活动的纲领性方案。供给规划工作是指供给计划的具体编制工作。它将通过一系列综合平衡工作,完成供给规划的确定。企业设计供给规划系统,就是要通过努力,不断提高生产计划工作水平,为供应链的运行提供一个优化的供给规划。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给规划与传统供给规划有显著不同。在供应链管理下,与企业具有战略伙伴关系的相关企业的资源通过物资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紧密合作而成为企业制造资源的拓展。在制定供给规划的过程中,企业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柔性约束。对供给规划而言,柔性具有以下多重含义:

1)仅根据需求方承诺的数量来制订计划是很容易的,但柔性的存在使这一过程变得复杂了。柔性是双方共同制定的一个合同要素。对于需求方而言,它代表着对未来变化的预期;而对于供应方而言,它是对自身所能承受的需求波动的估计。本质上,供应合同使用有限的可预知的需求波动代替了可以预测但不可控制的需求波动。

2)下游企业的柔性对企业的计划产量造成的影响在于,企业必须选择一个在已知需求波动下最为合理的产量。企业的产量不可能覆盖整个需求的变化区域,否则会造成不可避免的库存费用。在库存费用与缺货费用之间取得一个均衡点是确定产量的关键

3)供应链是首尾相通的,企业在确定供给规划时还必须考虑上游企业的利益。在与上游企业的供应合同中,上游企业表达的含义除了对自身所能承受的需求波动的估计外,还表达了对自身生产能力的权衡。可以认为,上游企业合同中反映的是相对于该下游企业的最优产量。之所以提出是相对于该下游企业,是因为上游企业可能同时为多家企业提供产品。因此,下游企业在制订生产计划时应该尽量使需求与合同的承诺量接近,以帮助供应企业达到最优产量。(www.daowen.com)

(2)生产进度。生产进度信息是企业检查生产计划执行情况的重要依据,也是滚动制订生产计划过程中用于修正原有计划和制订新计划的重要信息。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进度计划属于可共享的信息。这一信息的作用在于:

1)供应链上游企业通过了解对方的生产进度情况实现准时供应。企业的供给规划是在对未来需求作出预测的基础上制定的,它与生产过程的实际进度一般是不同的,生产计划信息不可能实时反映物流的运动状态。供应链企业可以借助现代网络技术,使实时的生产进度信息能为合作方所共享。上游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和双方通用软件了解下游企业的真实需求信息,并准时提供物资。这种情况下,下游企业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库存,而上游企业可以灵活主动地安排生产和调拨物资。

2)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是保证企业顺利生产的首要条件之一,供应链上游企业在修正原有生产计划时应该考虑到下游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在供应链管理下,下游企业可以根据上游企业的生产进度适当地调节自己的生产计划,使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紧密地衔接在一起。这就避免了供需脱节的现象,从而保证了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整体利益。

(3)生产能力。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完成一份订单不能脱离上游企业的支持,因此,在编制供给规划时,要尽可能地借助外部资源,考虑如何利用上游企业的生产能力。任何企业在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都具有一个最大生产能力,但最大生产能力并不等于最优生产负荷。在上、下游企业间稳定的供应关系形成后,上游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更希望所有与之相关的下游企业在同一时期的总需求与自身的生产能力相匹配。上游企业的这种对生产负荷量的期望可以通过合同、协议等形式反映出来,即上游企业提供给每一个相关下游企业一定的生产能力,并允许一定程度的浮动。这样,下游企业在编制供给规划时,就必须考虑到上游企业这一能力上的约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