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公司内部结算的总体原则

公司内部结算的总体原则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部结算体系融入公司的管理机制与生产运行中,引导费用目标与绩效目标挂钩、生产投入与创收实效挂钩、目标实现与考核挂钩。这也是内部结算体系能够有效运转的前提,否则双方一定会陷入无休止的扯皮,这是违背内部结算初衷的。

内部结算体系的建立,是以管理会计思想为指导,以提升效率和效益为目标,因此需要遵循如下原则:

1.公司价值最大化原则

从各专业生产部门的定位与职责出发,明晰生产部门与地市公司以及生产部门间的管理、服务与协作关系,提升管理效率,提高服务水平,促进生产部门间的协同。内部结算体系融入公司的管理机制与生产运行中,引导费用目标与绩效目标挂钩、生产投入与创收实效挂钩、目标实现与考核挂钩。通过内部结算体系的搭建,建立资源服务提供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模拟市场关系,通过内外部对标,实现资源服务提供方不断改进服务和效率、资源服务接收方节约使用资源和服务的内部良性管控体系,从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2.成本结入对象对服务可感知原则

各生产中心作业的成本是否一定要结算出去,其原则是要使服务接收方能够对“结入的服务和成本可感知”。即如果地市确实接受了内部服务或支撑,或者使用了省公司的公共资源,那么应当对相应的作业成本进行结算,反之不结算,由生产中心留存。该原则的出发点是:内部结算的本质是一种部门间成本的转移,接受部门如果可以感知,则可以进行行为引导和改变;如果不可感知,则不可控,其成本应该留存。这种结算思路体现了责任成本的思想。这也是内部结算体系能够有效运转的前提,否则双方一定会陷入无休止的扯皮,这是违背内部结算初衷的。通过这项原则,服务提供方(各生产中心)一定要对相关作业进行检讨,如果不是为地市提供服务的作业,一定要检讨其存在的必要性,或者虽然必要,但是否应该维持该项成本服务的成本水平?这是非常值得探讨的。(www.daowen.com)

3.管理成本和效益平衡原则

内部结算体系建立的目的在于合理评价各部门成本效益,应避免部门将大量精力消耗在结算事项的确认、结算单价的测算以及业务量的统计等维护性工作。结算方式(如定价的计算与维护、分摊模型的设计)应该简单易操作,避免因为单价的确定而造成部门投入过多的精力用于博弈过程。同时,在结算体系设计上,应尽可能减少多级结算和交叉结算。例如,如果两个生产中心互相提供内部服务,应该以成本高的一方为准,忽略成本低的一方提供的服务,否则会造成计算过程的死循环,从而确保管理成本和结算带来的效益之间达成均衡。

结算只是成本费用结转的方式之一,并不是所有的支出都需要使用结算的方法进行转移。结算定价的基础是当年的实际成本及对下年的业务量和成本的预测,结算的目的不是创造虚拟利润,应合理定价。相反,这种虚拟利润还需要通过合并抵消的方式在C公司层面进行抵消,会增加一定的管理成本。因此,结算双方需要理解内部结算的目的和意义,双方权责要明确,并以此为前提进行如实的分析或考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