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百天独家经营:首家的企成功上市场

百天独家经营:首家的企成功上市场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咋能到现在,又说成都有了“首家的企上市场”?主题是成都首家出租汽车企业成立大会,成都出租汽车公司诞生了。审议“租赁承包合同内容及细则”,审议“小汽车百元产值超收提成方案”。主题是召开“租赁承包签字仪式”。当天签字承包菲亚特小汽车的驾驶员有十一个,第一个上台签字的驾驶员叫钟世全。研究“租赁合同书”签订后的财务与统计改革。这第三把火叫“不找市长找市场”。

百天独家经营:首家的企成功上市场

前面笔者不是记叙了许多的士交通工具和它的车型以及经营单位吗?咋能到现在,又说成都有了“首家的企上市场”?

成都虽在1957年和1979年两度有较规模的小汽车出租经营活动,但都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或痕迹,其小汽车出租的市场性和服务针对性都较弱。从成都小汽车出租站里,刚刚诞生的成都出租汽车公司生日则是1984年12月25日,它的诞生日面临改革开放后,建立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的大好形势,它继承了1979年重建的出租站近六年积累的大量实战经验,当时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有如此继承的财富和本钱,而只有它,它们可谓“父子关系”。

这时,成都出租汽车公司既有自身拥有的“遗传基因”,又面临大好形势,计划经济正大跨步地向市场经济迈开,“天生我才必有用”。

所有的眼光都聚在了它的身上,成都市第一家有规模又标准的出租汽车企业——成都出租汽车公司。

既然是成都出租汽车企业头胎“老大”,就当有“头胎”的模样。俗话说,“火车跑得快要得车头带”,这首家出租汽车公司的唯一股东当然是成都公共交通公司,它也由公汽公司改名了。公交公司开了第一刀,这一刀必须割断计划经济的绳子,出租公司的“车头”要公开竞选上岗。

1984年底,全公交公司共有六位来自各口的管理高手经初选后,步入了最后的三轮答辩竞选,刚接任小汽车出租站的站长刘家兴脱颖而出,当了成都出租汽车公司的首任经理。

刘家兴根据竞聘约定,提名推荐了李新民出任副经理,公交公司党委抽调了黄念芦担任出租公司党支部书记,“火车头”组建完成。这就是人们所谓的新事新官“三把火”的第一把。

既然点燃了第一把火,成都出租汽车公司的挂牌开业就得火急火燎了吧。新公司的开业时间定在了1984年12月25日,而“火车头”这个班子就在这个大日子的前后十天内,共召开了十次会议。会议中心议题都是成都第一家出租汽车公司如何开业,如何创业,因为还有第二把火和第三把火等着他们去点燃呢!

第一个会议:1984年12月22日下午三时。会议上,退下小车站一把手的老柳站长用数据干净利落地总结了小车站工作,供新班子决策之用。会议研究了新公司的机构设置,大胆提出可以自由组阁管理部室。

第二个会议:1984年12月24日上午九时三十分。议题是向上级领导汇报新公司1985年度生产和改革规划。会议还决定两天后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表决将在1985年实行开天辟地的“租赁承包方案”。

第三个会议:1984年12月24日下午三时。这个会议,特别之处是有两位来访者参加。一位是省侨联办的华建公司代表,一位是侨居香港、泰国的华侨商人冯先生。会议就是研讨冯先生出资与新公司合作事宜。

第四个会议:1984年12月25日下午三时三十分。主题是成都首家出租汽车企业成立大会,成都出租汽车公司诞生了。大会主持人是新任副经理李新民,大会发言是新任经理刘家兴,上级领导讲话祝贺,六点钟庆典宴会开始。每个职工发纪念品:五磅气压水瓶一个、水杯一只。

第五个会议:1984年12月26日上午九时。研究新公司小汽车“租赁承包方案”,方案的核心是“租赁就是鼓励多跑多收入”。(www.daowen.com)

图3-26 1985年的出租汽车租赁合同书

第六个会议:1984年12月27日上午九时。审议“租赁承包合同内容及细则”,审议“小汽车百元产值超收提成方案”。

第七个会议:1984年12月30日上午十时。主题是召开“租赁承包签字仪式”。甲方代表是公司经理刘家兴,乙方是有全民所有制身份的小汽车驾驶员。当天签字承包菲亚特小汽车的驾驶员有十一个,第一个上台签字的驾驶员叫钟世全。当这个钟世全在0001号租赁合同书上签了字,他并不知道,自己已是成都市改革开放后第一位“承包的哥”了。今天看出租汽车的经营活动,对承包一词早已不是什么,但在那个时代,可谓壮举。到1985年1月1日这一天,共有十八位司机签订了菲亚特出租汽车的“租赁合同书”,后来,称他们是“十八勇士”。因为他们打响了成都出租汽车“租赁承包”的第一枪(见图3-26)。

第八个会议:1985年1月2日上午九时。新公司再次研究“小汽车百元产值超收提成改革方案”,这个方案主要针对“老上海”小汽车。

第九个会议:1985年1月5日下午三时。在都江堰文物管理所召开,主题是出租汽车公司与文管所联合开发旅游业务,双方优势互补,一个是旅游资源,一个是车辆资源。

第十个会议:1985年1月7日。研究“租赁合同书”签订后的财务与统计改革。

第一把火燃烧得正旺时,第二把就这样点燃了。这第三把火叫“不找市长找市场”。新班子带领大家一起“下海”了。从来就在“海边岸上”的全民所有制的职工,是战战兢兢。“等客上门、等米下锅”的“两等原则”已是习惯,但必须打破。“死守盐市口没出路,多点服务才有市场”,这句口号迅速打出并入了大家的耳鼓。于是在成都小汽车出租站的老口岸盐市口、火车北站以外,北新街、草市街、新罗路、成都饭店、滨江饭店、双流机场设了服务点,又另增设了兴川饭店、小花园公寓、西藏成办二所、三所、顺成宾馆、望江宾馆叫车代办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盐市口这颗“火星”迅速“燎原”开来。

1985年元月,隆冬在冷雨中更加寒气袭人,但已习惯在服务点候客上门,每月11日关工资的司机们,不得不驾驶着菲亚特,在蓉城的寒风中实行了“打街”。当时的“打街”多多少少也听说广州的出租汽车在做,当然更多的也是依托了公司新开辟的“多点”服务站,如果没有这些先例,承包司机是不敢放手“打街”的,好像刚学会游泳的人,是靠着岸滩小游一下便迅速回岸。他们哪里知道他们是第一群“吃螃蟹”的人。

说起“打街”,得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说起。

20世纪70年代以前,就是在广州,小汽车出租并不是谁都可以乘坐的。出租汽车经营方式一律为定点候客,乘客到站找车,司机接单载客,送完客人后,司机必须返回原站点,中途不得停车载客,典型的原点摆渡式服务。时值1978年春,毗邻港澳的广州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广州市汽车公司从香港市民“打的”中得到启发,毅然决定结束历来的“路上空驶的士不载客”的铁规矩,就在1978年4月的广州春交会上,用中英文印制万份《告来宾信》,送到参会的国内外代表手中。信中明确说到“在没有出租汽车服务点的地方需要用车时,如遇空车可招手示意叫车”。就是说,当时广州的“招手”,从此破了出租汽车的“定点”残局,出租汽车终于诞生了“招手即停”的服务方式,从此才有了“打街”的出租汽车。

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和改革创举啊,司机们完成定额任务后,他们的“活动”空间是多么巨大呀!当时成都出租汽车公司的驾驶员也一样,像“企鹅”般被赶下海去,不尝梨子哪里知其味呢?两个月后,签约的18台承包车犹如18个勇士,像打了胜仗一般,个个揣回了金袋子。据当时的财务统计,18台租赁承包车平均月营收达到2806元,比租赁承包前增加93.3%;而“百元超产提成”车组的月营收也平均增加30%。这时,除了告捷还是告捷,公司和驾驶员们笑惨了,租赁承包车真的是“一个顶俩”。成都首个“的企”的“三把火”,就这样把成都的出租车冬天烧了个热蹦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