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由于村班子纷争不止、发展停滞不前,新当选的紫南村党支部书记两个月内连续提出6份辞职报告,村里各项工作陷入停滞。镇党委为此制定了能人治村战略,潘柱升成为重要人选。潘柱升务过农、打过工、当过兵,企业做得有声有色,镇党委决定邀请他回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故土情最深。潘柱升面对家乡父老的盛情邀请,出于一个党员的责任,毅然放下了在贵州蒸蒸日上的事业,回村报效故乡。他说:“我是一名企业家,我有选择职业的权利,但我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当地方、特别是生我养我的村庄需要我时,我必须履行一名党员的职责。”
在当选书记后,潘柱升就公开向村民作出了“四不”承诺:任职期间,自己不在村里租一寸土地、不在村里办一个企业、不拿一分钱工资、不在村委会安排一个亲戚。在任期间,他不拿国家和集体一分钱,将书记工资全额捐出成立“书记基金”,共捐出140多万元,帮扶村里46户困难群众。他以实际行动践行诺言,在党员干部中带了一个好头,赢得了村民的信任。(www.daowen.com)
针对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班子战斗力低下、群众威信不高、干群关系紧张的情况,潘柱升上任后,综合运用村官权力和其个人“非权力影响力”,动真碰硬,依法依规更换了16个软弱涣散的村小组长。为尽快转变村干部作风,他提出了村干部在任期内“为人师表三点论”:学一点,要让群众在干部身上学到东西;得一点,要让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到实惠;承一点,干部有担当,主动承担责任。在他的倡导下,班子作风面貌焕然一新。
潘柱升认为,党员是发展的“主心骨”,只有抓好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作用,发展才是可持续的、有保障的。他不仅带头参加党组织学习,还经常亲自为全体党员讲党课,推动村党委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村党委被确定为广东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联系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